02.27 「黃曉雷講法家」法家的人性觀是什麼

「黃曉雷講法家」法家的人性觀是什麼

原典:

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


解讀:

聖人治理國家,不是依賴人們自覺為自己辦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種人們不敢做壞事的局面。要是靠人們自覺地為自己辦事的善行,國內找不出十幾、幾十個;要是形成人們不敢做壞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國整齊一致。


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琢磨人性是怎麼回事,但探討了半天,都沒什麼結果,而且這個爭論一直持續了幾千年。


有性善論,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人的本心善性沒體現出來,就是因為這個渾濁的社會給汙染和矇蔽了。那當然,與之對應的還有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壞的。除了這兩大派別以外,還有無善惡論的、善惡兼有論的、人與人各不相同論的。


那麼法家對於人性有什麼觀點呢?法家的人性觀就四個字:趨利避害。認為人總是奔著自己認為有利方向去,遇到危害,就會逃跑。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輿人成輿”、“匠人成棺”。造車子的人,都盼著大家掙錢多,錢多了好買車;棺材店的老闆,生意就全指望太平間了。所以這兩個人誰道德更高尚呢?都談不上,只是盼著對自己有利而已。就應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那麼既然談不到什麼善惡的問題,作為一個組織的管理者,與其去找到那可數的幾個“真善美”,不如想辦法讓“假惡醜”不敢為非作歹來得更實惠,這就是原典中說的“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


法家講,任數不任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用績效考核說話。中國古代最早用績效考核方法的,就是明朝的張居正。他有一個《考成法》,是專門用來給官員做績效考核的。而這個考成法,就是張居正時萬曆新政整頓吏治的核心內容。萬曆新政可以說是明朝結束前的最後一次中興了。所以可見這個《考成法》功不可沒。


這個法的大意是:每個官員,在每年初,就要把將來要完成的工作列出清單,一式三份,頂頭上級一份,自己一份,監察部門一份。到時間比對,如果有什麼事沒做完,那麼直接扣工資降級,如果都降無可降了,那也就給開除了。在這一年中,每做完一件事,都要去上級和監察部門那裡去註銷一件事。而這個註銷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檢查何不合格的過程。


這基本上和今天各大企業通行的績效考核制度類似。但現在很多企業總說:實行績效管理沒效果。為什麼?不是因為現在的績效管理方法沒有張玉正的《考成法》好,而是因為沒有張居正的決心大。他在推行的時候就在給萬曆皇帝的奏疏裡說:天下大事,困難的不是立法,而是有法必行。


所以他把誰該考核誰,誰該考核考核的都規定好,按期檢查,而且還不定期抽查。新法剛推行一年,就有一大批人按規定褒獎提升,同時有54個官員被處罰,這其中有辦事不利的省級官員,還有檢查不利的監察干部。此後一直特嚴,據史書記載,都到了五年之後,還僅一個月就處罰了48個官員。


其實任何法都是實施了才有效,才真正能做到了“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任術不任人,就是要做到去除主觀,依靠客觀。而關鍵就在於執行,並且堅持執行。這才是法家“自恃”之道的精髓,這對於今天的企業、社會等各種組織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