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野菜荠荠菜好吃营养丰富,在农村哪里生长的比较多?

乡间一抹阳光


我们家都喜欢吃野菜,尤其是荠菜,想起鲜鲜绿绿的小嫩荠菜就流口。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在往年这个时候,早跑到山上去挖荠菜了,我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就是到地里挖野菜,一方面当爬山活动活动筋骨,另一方面还能吃上不用花钱的野菜,一举两得,可今年却不行了,不知道啥时候能摘下口罩大大方方的出去挖野荠菜。



要说这野生荠菜哪里生长的比较多,我也算混迹挖野菜大妈行列的老手了,这么多年跟着老妈和老阿姨们各处去挖荠菜,对于哪种地里多,哪种地里的不能挖,都门儿清的很。

经验一:苹果园里荠菜多。我们家这边苹果园比较多,苹果园真是个好地方,夏天树上知了多,冬春时节地里荠菜多,而且长得很大棵铺满地,走进去蹲那都不带挪步的,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挖一大兜子。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虽然说苹果园里荠菜多,但是因为苹果树打农药比较多,所以有可能地里的荠菜药剂含量高,所以在挖的时候要注意,要么就选果园里边边角角的地去挖,要么就算了,别挖回家之后农药含量超标,吃了再对身体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经验二:田间、沟渠的坡上。荠菜在坡上还有小沟渠的地堰上长的比较多,在这里基本上可以放心大胆的挖了。这些沟沟坎坎的地方,没有人会去喷洒农药,而且也不易被踩踏,半坡上长的荠菜挖起来还好挖,是块挖菜“宝地”。在挖荠菜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选那些看起来红红的,有点糙的荠菜,而不是挖那些被草覆盖着嫩绿的荠菜,话说“越看越有味儿”在荠菜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被霜打过的荠菜吃起来才更有味儿。



荠菜用来包饺子、开汤、涮火锅都是棒棒的,而且绝对纯天然无农药,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食,现如今,超市里边能买到的蔬菜,哪怕是反季的蔬菜,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反倒是农村地里的这些野生荠菜,成了饭店餐桌上的宠儿,受到大家的喜爱,现在还有很多人开始种植荠菜,我本人是不会去买的,完全不是“野味儿”了。

其实农村的地里还有很多好东西,像苦菜、马齿苋、蒲公英、山麻楂等等,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对身体有很多益处,喜欢吃野菜的人们,等到疫情结束之后,让我们相约到山间田野,拥抱春天挖野菜去。


一品小十六


农村的春天,山里有太多的野菜,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荠菜。如果不是这次疫情,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去山里挖野菜的季节。或许因为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吃野菜,所以一到春天,有的城里人也利用休息的日子到山上挖荠菜,满山都是挖荠菜的人,经常是人比荠菜还多,把农村山里的野菜看的溜溜光。说到挖荠菜,还是我们农村人比较有经验,知道什么地里的野菜比较干净好吃,也知道什么地方生长的野菜比较多。



由于我们胶东地区连年干旱,即使到了春天,野菜也比较少,如果问什么地方的野菜比较多,当然只有果园里面的荠菜最多。本来荠菜这种野菜,满山遍野应该到处都是,记得过去那时候麦地里,地边地角到处都是荠菜,一会儿工夫就能挖满一筐。可是由于一直以来雨水稀少,每到春天的时候,只有苹果园里的荠菜最多,因为果园里面果农们需要经常浇水,果园里的泥土自然不那么干旱,能够给荠菜提供足够的水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去山里挖荠菜,只有去果园里面荠菜最多。



虽然说果园里面荠菜最多,但是奉劝大家还是不要到果园里去挖荠菜,为什么呢?因为果园里面农药也是最多。为了保证座果率,果农们要按时给果树喷洒农药。这样生长在果园里的荠菜,当然也避免不了农药的侵害。因此最好不要到果园里面去挖荠菜。那么除了果园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地方能够挖到荠菜呢?

如果天气不是太旱,春天有雨水的话,还是花生地里的荠菜干净好吃。去年秋天农民们把花生收回家以后,有的花生地直接种上了小麦,也有的人家把花生地空出来,留到今年春天种春玉米。闲置的花生地里面,就会长很多的荠菜。这些荠菜由于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味道特别鲜嫩,而且空闲的花生地里面没有喷洒农药,挖回家以后可以放心大胆的吃。我们北方农村人喜欢生吃荠菜,就是把荠菜摘洗干净以后,不需要开水烫,直接蘸酱吃荠菜。现在闷在屋里不能出去,想想就已经闻到了荠菜的味道,看来今年要与荠菜擦肩而过了。



除了闲置的花生地,向阳的山坡下,还有一些浇了封冬水的麦地里面,都会有很多又嫩又绿的荠菜。不过就算山里再多的荠菜,今年也只能干着急了。


灵子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在家待了很久,各种储藏的蔬菜都吃腻了,因此在农村很多人都想要出去挖野菜。在北方这个季节,主要的野菜有两种,分别是白蒿和荠菜,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在农村去哪里能够挖到大量的荠菜!



荠菜是耐寒植物,它正常生长的温度在10到20摄氏度之间,低于10摄氏度,仍能生长,但是生长缓慢,因此在三月份寻找荠菜这种野菜是非常靠谱的!想要寻找荠菜,最好通过荠菜的生长习性来判断它的位置。荠菜对于土壤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它喜欢生活在水分充足的向阳地带,因此在农村田间的地沟旁、公路两边的地沟以及一些没有耕种的田块里,能够看到很多荠菜!


其实寻找荠菜,还有一个小窍门,一些常年在农村的人,可以在前一年提前记下哪里有很多荠菜,那么这个位置就会有很多种子,来年会继续萌发生长,而且甚至会比前一年的荠菜数量更多!

不过在挖荠菜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春夏季节挖荠菜,如果是在田间地头的荠菜,就不建议挖了,因为现在农作物用农药量很大,有可能会喷施到荠菜上,存在安全隐患!

我前几天还和家人在田间挖了很多荠菜,我们这里吃荠菜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荠菜剁碎,拌面摊煎饼,吃起来很香;二种直接清炒荠菜,再加一些蒜蓉,吃起来养生又美味!

春天来了,相信近期在农村仍还有很多人在家待着,如果有空的话,也可以出来挖荠菜,活动一下身体,还能吃一些新鲜健康的野菜,一举多得!但是切记出门要戴口罩!


植保小贴士


野生荠菜,产于全国各地,它们生长在温热地带,一般生长在田野,田边,山坡,路旁等地方,野荠菜的又名,香荠菜,菱角菜,荠草,护生草,它的药用价值,清热利水,降血压,它是凉性的野菜,现在也有人工栽培的,夏天也可以吃的,想要冬天吃野生的茭菜,得在塑料大棚里进行种植。

野荠菜,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左右,在大地里或者是田间地头,就能看到野生荠菜,如果这时候的荠菜,刚刚长出五六个叶,把它割回家去,用水里泡上一个小时,把它捞出就可以蘸酱吃。或者把荠菜用刀剁碎,里边掺上鸡蛋,煎荠菜鸡蛋饼,也是一道很好的美食,荠菜它没有什么怪的味道,适合于大众的口味。

用荠菜包饺子是不错的,到田间地头还有山坡上,把野生的荠菜,用镰刀割回家,进行挑选,荠菜好的叶都留下,最后进行冲洗几遍,洗好之之后,用刀剁碎,里边掺上猪肉,在放上油盐酱醋,花椒大料调味品, 还得搁上豆油,再充分的搅拌,用白面包饺子了,真的很香的一道美食。但是野荠菜不易多吃,它毕竟是凉性食物。

野荠菜可以人工种植,虽然是大地里的野荠菜很多,但是人工种植的,荠菜的苗特别的嫩,牙口不好的吃了容易消化,而野生的就不同了,荠菜的苗都是很老的,除非剁了包馅吃,蘸酱吃是咬不动的,除非挑点上边的嫩叶,用作蘸酱吃。


三农刚子


荠菜是春天最受欢迎的野菜之一了,它耐寒力还是蛮强的,春天早早就开始发芽了,因此荠菜也是算是报春使者了。

前儿婆婆电话里说,疫情的缘故,农村集市不能开,镇上菜店里的菜又贵,于是乎跑去地里挖荠菜了。

哪里的荠菜多呢

荠菜在农村乡野是个无所不在呢,河边、沟边、路边杂草丛中、山坡上、果园里、庄稼地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呢。

它是麦田常见杂草,早些年小麦返青生长后,荠菜和麦蒿就开始在麦田泛滥了,农村的主妇们经常拿着两头忙去锄地,每天锄掉很多呢。不过随着除草剂的使用推广,麦子地里的杂草少了。

荠菜适应于多种土壤类型,一般土壤肥沃的地方长得会肥嫩些,可以去田埂上,野外的小河边、山坡上,近期没有打过药的果园里,或者是休耕的地里去挖荠菜,都能找到不少呢。

荠菜喜欢冷凉的气候,因此春秋两季都会有一波荠菜高发期,温度再高些就容易开花了。挖荠菜要趁早哦。

荠菜的识别

挖荠菜要注意荠菜的识别,可不要挖错了呀。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荠菜的叶子还是会变化的,因此容易认错。

荠菜开花比较好认,白色的极小的花,十字花形的,但是一旦开花荠菜就老了,煮鸡蛋可以。所以要注意幼嫩荠菜的识别。

大部分我们所见的荠菜,叶子羽状身裂,裂片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尖是朝着叶尖(整片叶子的顶端)的方向的。顶端的裂片比较大。

但是也有的叶子锯齿没有那么明显,看着还蛮圆滑的,就如下图,这种通常是通常是上面有杂草或落叶覆盖的环境下长大的。

荠菜还有个识别特别点是,它的只有一根比较粗壮的主根。而且它的叶子掐断时候,没有白色的汁液。基本上记住这几点,就不容易认错。

因着这篇问答的缘故,翻了之前拍过的荠菜照片。这下子对于这种野菜更熟悉了,翻着翻着,也想去挖荠菜吃了呢。荠菜炒鸡蛋或者是蒸包子都是不错的,想念那种乡野的味道。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间


时节已是早春,北方的冬小麦已经开始返青吐绿,跃跃欲试地生长了。麦农去到麦田里浇水施肥,又开始为哪麦田里青油水亮的荠菜烦恼和头疼了。除了赶在它鲜嫩的当口挖些食用外,还得劳神费力喷洒除草剂消灭它。因为它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北方麦田里的优势杂草。

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野生蔬菜,当然也有农民种植它换钱。在我们河北,人们喜欢叫它黑心菜,就是因为初春刚刚破土而出的荠菜心叶聚在一起,看上去有些发黑。而在河南和湖北,农民习惯称呼它荠荠菜,四川人给它取了个“干油菜”的名号。什么白花菜、地丁菜、菱角菜、地米菜、花花菜、扁铲菜、香荠等,也都是它的别称。在拉丁语和英语的语境里,人家荠菜的名字显得十分高雅,意思是“牧羊人的钱包”。

荠菜是越年生草本,茎直立,有分枝,株高20——50厘米。其茎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披针形,基部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顶生叶裂片较大,侧生叶裂片较小,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齿或近全缘,有长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种子长椭圆形,淡褐色。常生于农田或路旁。

荠菜属于高纤维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并且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钾、钙、铁、锌等矿物质和其他营养元素,具有很好的使用和保健价值。想要趁着早春鲜嫩的时候食用荠菜的话,那就到北方的麦田、南方的油菜地里去找它吧,南方和北方的蔬菜田里也是荠菜经常伴生的地方。


乡村萤火虫


野菜荠荠菜好吃营养丰富,在农村哪里生长的比较多?

每年的春天,农村里的田间地头就会生长出各种野菜,在这个季节里也是人们喜欢釆挖野菜的时候,不但农民朋友们喜欢釆挖野菜,就是城里的人这个季节也喜欢到农村里釆挖野菜,因为野菜最多的季节就是这个时候,那么野菜荠荠菜在农村哪里生长的比较多呢?



野菜荠荠菜在农村哪些地方生长的较多,哪里可以挖的到?我想会这么问的一般都是城里人,平时没有怎么去过农村的人才会这么问吧,因为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荠荠菜是很野的一种野菜,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比如菜地边,马路边,小水沟边,果园里,旱地里等等,这些地方都能看到,到农村釆挖野菜时可以到这些地方找找。



荠菜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比较常见的吃法就是用荠荠菜做成饺子馅包饺子,做煎饼等等,去农村釆挖野菜时需要注意一点,有些人对野菜不怎么认识,辩别不出是什么野菜,或者是辩别不来哪种是可以食用的野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需要一个当地的会辩别野菜的人带着釆挖,一是会知道哪些可以食用,二是春耕开始了,他们知道哪些地方的野菜没有打过药水的,打了药水的野菜千万不要釆挖。



所以农友认为在农村的田边、菜地边、马路边、山边、果园里都能釆挖到荠荠菜。


农友君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春节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在家里呆的太久了。因此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很多人就想出去呼吸新鲜空气,顺便再挖一点野菜,该换一下口味。那么北方农村的早春,哪里荠荠菜会比较多呢?

荠荠菜是比较耐寒的,低温下仍旧能够生长,就是生长的慢些。像荠荠菜、油勺勺、胖娃娃等,这些野菜在我们这里叫做撵麦草,与冬小麦几乎同时出土生长的。尤其今年是暖冬,雨水比较多,因此地里的野生荠荠菜是又多又肥厚的。



荠荠菜适应性比较强,几乎对于土壤没有什么要求,尤其喜欢生长在水分充足向阳的地方。其作为撵麦草,以前在麦田、油菜田里生长的比较多,现在由于农民普遍使用除草剂来锄草,因此现在麦田、油菜田里就几乎没有了。

那么在什么地方会有呢?在准备播种玉米的白地、二荒地、果园、田埂边、田间土路边,都能看到很多的荠荠菜。再就是农村一些菜园子的周围、房前屋后的地方,野生的荠荠菜等野菜也比较多。



在挖野生荠荠菜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轻易不要挖那些自己不认识的野菜,防止发生中毒;麦田、果园里如果野草很少的话,就是打了除草剂的,就不要进去了。再就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外出时要遵守防疫要求,注意做好自己的防护措施,戴好口罩,不要聚集,同时还要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总之,野生荠荠菜不但好吃,而且由于人们在家里呆的时间比较长,很多人都想外出,但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防疫仍然不能放松,想外出干农活,或者挖荠荠菜放松身心的话,要取得防疫人员的同意,出门前要戴口罩,回家后要洗手和消毒。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在农村的地头、林边生长都比较多,因野生荠荠菜的生命力顽强,几乎在农村的房前屋后、小道旁随处可见,田间地头及林边生长更多。

荠菜因营养价值高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它在口感上的甘、淡从而让大家更容易地接受它。春天里有富有营养的野菜并不少,例如蒲公英、马齿苋,营养价值都不低,但是受大家的喜爱程度和追捧度远不及荠荠菜,为什么?口感上带点苦味是主要原因,吃到最后,感觉是越来越苦,我们一家五人炒一盘蒲公英,最多能吃个三分之二。所以我认为,荠荠菜之所以备受欢迎,和它的口感相对较好是离不开的。

我觉得荠荠菜最好的做法是焯水后切碎做馅,或用来煎鸡蛋,因为相对来说,它的植物纤维比白菜、菜心等蔬菜来说要稍粗一些,如果做汤,最好是比较嫩的才好,否则有些嚼不烂,你说呢?





昆明老萧


野菜荠荠菜就是营养丰富口感好的一种野菜,它主要生长在麦田里,每年过完春节,在麦田里就能寻觅到荠荠菜的影子,它耐寒力特别强,别的野菜还没生长时,它就早早生长了一个阶段。


荠荠菜的生长速度特快,正月里就开始寻觅剜吃,进入二月时间不长,就开始由嫩变老进入成熟期阶段,先是开花,随后很快就变成籽,从开花到产籽一共不足两个月时间。6月份收割小麦时,荠荠菜的籽就全掉落在土地上。一棵荠荠菜一季能产出很多籽,第二年春可繁殖成数百棵。

所以每年人们春天里寻觅荠荠菜都是在麦田里,别的地方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