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長安十二時辰》經常出現的一首詩中,看古人為什麼喜歡柳樹

《詠 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註釋】

①妝:打扮;

②絛:用絲線編成的繩帶;

③似:好像。

在春天剛來臨時,花還沒開,草還沒綠,柳樹就會先發出嫩綠的芽,因此人們常常說柳樹是報春的使者。

在中國最早的一本詩集《詩經》裡就有一句特別有名的寫柳樹的句子,叫作“楊柳依依”,因為柳樹的“柳”與“留”字同音,所以古代的人在送別親人和好朋友的時候就喜歡送柳枝,意思就是捨不得對方、希望對方留下來的意思。“楊柳依依”,就是說柳枝隨風輕輕地擺動,就好像依依不捨的樣子。

從《長安十二時辰》經常出現的一首詩中,看古人為什麼喜歡柳樹

從這以後,很多詩人都開始為柳樹寫詩,但是在這些詠柳的詩詞中,把柳樹柔美的形象描繪得最真切動人的,就要數唐代的長壽詩人賀知章了。八十多歲退休的賀知章從長安城回到家鄉浙江,看見家鄉池塘邊新發芽的柳樹,一時來了詩興,提筆寫道: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說:高高的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條柳枝就好像是她裙子上綠色的絲帶。你可知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就是那好像剪刀一樣的春風啊!

從《長安十二時辰》經常出現的一首詩中,看古人為什麼喜歡柳樹

碧玉是晉代一個很有名的美女,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叫作“小家碧玉”,就是從她的名字化來的,意思是小戶人家可愛漂亮的少女。賀知章說柳樹就好像碧玉,一是顏色綠油油的好像碧玉,二是柳枝搖擺就好像是碧玉那樣美麗的姑娘。

賀知章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年的詠柳詩作,古代還有很多的文人也留下了和柳樹有關的故事。

東晉的時候有個大詩人叫陶淵明,他特別喜歡自然風光,自然也很喜歡柳樹,就在自己的房屋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

從《長安十二時辰》經常出現的一首詩中,看古人為什麼喜歡柳樹

唐宋八大家裡的歐陽修在揚州當太守的時候,非常喜歡大明寺的清靜,於是就在寺廟裡修建了一座房子,專門讓文人學士們前來作詩寫文章,相互交流,還親自在房前種了一棵柳樹。歐陽修在揚州做官時,生活非常簡樸,常常為老百姓著想,後來他不在那裡做官了,人們非常懷念他,便給那棵柳樹取名叫作“歐公柳”。

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在適當的時候,在溼潤的土地上,不需要種子,也不需要樹苗,只要插上一根柳樹的枝條,它就會生根發芽。

所以民間有句俗語叫“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說隨意折下來的一隻柳條隨便地插在地裡,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鬱鬱蔥蔥的柳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