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霍去病在眾目睽睽下射殺李廣的兒子,為何漢武帝不處罰他?

歷史上的多多


霍去病雖在眾目睽睽下射殺名將李廣之子李敢,但事出有因一心為其舅舅衛青報仇出氣,又為漢武帝重創匈奴立下赫赫功勳、且忠君報國,漢武帝捨不得懲罰他。


小龍女5505


我是清風醉史,我來回答此問題。

霍去病射殺李敢是有原因的,之前因為李敢在公開場合先打了大將軍衛青,也就是霍去病的親舅舅,霍去病性情中人,殺李敢是為了給舅舅出口氣。

漢武帝不僅不處罰霍去病,還替他打掩護、解圍,不得不說武帝對霍去病寵信的無以復加。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漠北之戰,衛青領武帝旨意派李廣迂迴截擊匈奴單于,可李廣大軍迷路,錯失戰機,使得匈奴單于大難不死得以逃脫,衛青按律要治其罪,李廣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李將軍列傳》: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

李廣的自殺,是李敢擊傷衛青的直接原因,歷史上衛青對此事的處理態度非常可疑!按照漢朝律法,李敢以下犯上,輕則貶官除爵,重則立即問斬。可是衛青忍住了,不願意向別人提起此事,漢武帝對此事也不管不問 。

在這裡就要交代一下前因後果了:《漢書李廣傳》:大將軍陰受上旨,以為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這是漢武帝在大軍出動前,特意下旨大將軍衛青,不讓李廣做先鋒與匈奴單于作戰,怕李廣的黴運帶來不利的戰果。李廣原本的大軍先鋒就成了偏師之將了。

衛青的決定,除了受到漢武帝的警告,還有一個原因稍顯私心。後來的大軍先鋒公孫敖對衛青有救命之恩,公孫敖剛丟了侯爵職位屬於戴罪之身,衛青想讓他多些立功機會,以獲得軍功復爵。

所以李廣的不幸,最終自殺,是三方面的原因:1、李廣迷路。2、漢武帝的不信任。 3、衛青的私心。《李將軍列傳》: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

衛青對此事的隱忍,卻激怒了年輕氣盛的冠軍侯霍去病,在隨漢武帝甘泉宮圍獵時,故意射殺了以前跟隨其作戰的部下,當時已經是皇帝近衛的關內侯李敢。

按漢律,因私憤殺害國之侯爵者死!可是漢武帝在眾目睽睽之下,金口玉言說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為什麼漢武帝要包庇霍去病呢?因為霍去病在漢武帝時期,是無人能夠替代的戰神,再說李廣父子已經死了,其實就是活著,讓漢武帝選擇,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在霍去病一邊。


清風醉史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霍去病射死李敢也是有原因的,可他憑什麼敢故意射殺封侯的李敢,而又沒有受到漢武帝懲罰呢?

小布帶你扒扒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影視劇照 衛子夫(霍去病姨母)

先介紹一下李敢是誰?

李敢,中國西漢時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幼子。李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李當戶(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於李廣而死,只留下了幼子李敢。李敢以作戰英勇而著稱,是霍去病手下的一員戰將,因跟隨霍去病出擊匈奴立軍功,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奮勇搏殺,奪得左賢王戰鼓戰旗,立下了大功,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

影視劇照 霍去病

再來介紹下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主要戰績:1、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騎兵深入匈奴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2、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3、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在短短六年間每戰必勝,每勝必封。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非常傳奇的家庭。他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對衛少兒負責,不承認與侯府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影視劇照 劉徹 衛子夫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前139年,他的小姨衛子夫被漢武帝劉徹寵幸,並招入宮中,直至封夫人、皇后開始開掛人生。全家人跟著升遷。

霍去病隨即進入宮中生活,他本可以過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但他並不像那些紈絝子弟,無所事事,而他勤奮好學,鍾情於武功騎射,小小年紀就扎入舅舅衛青的軍營,精通了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第一位。他跟隨舅舅東征西殺關係非常深厚。

影視劇照 衛青

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出身卑微,憑藉姐姐衛子夫的佑護一步步升遷,他的個人品質是質樸的,帶有一種平民情結。

在公元前138年到前129年近十年間,衛青作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皇帝左右,一起聽聞朝政,後又成為太中大夫,足見其才幹深得武帝信任,從公元前129年開始,衛青七徵匈奴,官職逐步升任大司馬大將軍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向北遠征匈奴本部,李廣幾次請求隨行,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一起出戰。

漠北之戰圖

漢軍出塞後,衛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單于駐地,馬上自帶精兵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併,從東路出擊。東路迂迴繞遠,而且缺乏水草,勢必不能並隊行進。

影視劇照 李廣

李廣就請求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至今才得到與匈奴對陣的一次機會,我願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衛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恐不能實現俘獲單于的願望。當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衛青出征,公孫敖對衛青有救命之恩,關係相當鐵。

衛青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于對敵,因此他故意把李廣調開。李廣也知道內情,所以堅決要求衛青改調令,衛青不答應,給他下命令:“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照文書上寫的辦。”李廣很是生氣,不向衛青告辭就啟程了,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兵與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軍隊沒有嚮導,時而迷路,結果落在衛青之後。衛青與匈奴單于展開激戰。在交戰中單于逃跑,衛青沒能活捉單于只好收兵。南行跨過沙漠時,才遇到李廣與趙食其率領的東路軍。這可不得了,叫貽誤戰機!

衛青派長史送給李廣乾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衛青準備給漢武帝上書報告軍情。李廣沒有答覆。於是衛青下令李廣的幕僚前去軍營指揮部接受審訊。

李廣說:“我的部下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我親自到指揮部去接受審訊。”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汙辱。”於是就拔刀自刎。

李廣沒有去接受審訊,做了軍人式的最終了斷。一代將星就此隕滅,飛將軍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李廣死時,他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說父親死訊,認定是衛青蓄意調離李廣,心存私心,因此尋機打傷了衛青。

身為全軍最高統帥的衛青,被手下一個郎中令打傷了,並隱藏了李敢的犯上不法行為,沒有聲張,也並沒有追究。這足以說明衛青不愧為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心胸開闊。想想也是啊,畢竟是你把人家從先鋒位置換下的,要不人家可能也立戰功,更不會自殺了。衛青對於李廣的死也深深自責,所以李敢打了他時,衛青並沒有還手,也沒有聲張。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知道了,霍去病年少輕狂,軍事天賦極高,性格也十分張揚,他怎能受得下這窩囊氣,於公於私都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自己舅舅。於是不久之後,霍去病在甘泉宮陪漢武帝狩獵時,尋找機會射殺了李敢。

影視劇照 李敢

李敢當時的爵位是關內侯,官職是郎中令,是典型的帝國高級武官,要殺他必須有充足的罪證,且經過廷尉府定罪。漢武帝勃然大怒,霍去病作為漢帝國軍事統帥之一,豈可擅殺大將,傳出去全軍上下如何看待此事,全國臣民如何看待此事?

一、於國於公。霍去病19歲就當上了驃騎將軍,剛剛結束的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立下首功,漢武帝對他的寵愛還在衛青之上。可謂軍功赫赫,為大漢帝國立下不世之功!而李敢是李廣的三兒子,有一點小戰功,官職郎中令,爵位關內侯,他父親是畏罪自盡的。職位軍功當然要低的太多。

二、於家於私。所謂疏不間親,很明顯漢武帝和衛青、霍去病更親密。都是自家人,自己和衛青的親外甥,是灰就比土熱,何況對霍寵愛至極!

三、李敢刺殺衛青,襲擊帝國最高軍事指揮官,也是大罪,若追究霍去病,會不會也要追究李敢的罪過,到時候再削掉封侯,株連九族可不就更麻煩了。

影視劇照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思忖再三,只好下令將事瞞下,對外說是被鹿誤撞而死的。最高領導人都是這態度,李敢也只有白死了!

最後說到底,在那個時代,皇權至上,對錯之間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身份、權利和地位的!


布衣淘史


霍去病為何要殺飛將軍李廣之子李敢?原因便是因為霍去病舅舅衛青。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劉徹準備北上攻打匈奴,發動漠北戰爭。漢武帝派遣衛青和霍去病率軍出征,年過六旬的李廣聽聞,多次請求跟隨衛青出征匈奴。(李廣一生與匈奴大戰七十餘場,他的名頭在匈奴軍中是非常響亮的,所以漢武帝要北擊匈奴,他自然是不甘落後。)在李廣的苦苦請求下,衛青答應了他,並且讓李廣做為先鋒將軍。

進軍匈奴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匈奴王庭所在之地,便決定親自帶軍殺入匈奴王庭活抓單于,讓李廣軍向東出擊來牽制匈奴。

攻打匈奴王庭擊殺匈奴王單于,這等戰役李廣自然不想錯過,他向衛青提出:“廣自結髮以來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願居前,先死單于。”衛青同樣不想放過戰功,身為漢軍統帥的他拒絕了李廣請求,李廣只得東進匈奴。(東路匱草旱地,不易長途行軍,李廣軍沒過多久便迷路方向,耽誤了和衛青匯合之期)

戰罷之後,漢軍班師迴轉至漠南,衛青責問了李廣為何沒能按期匯合之責,李廣默不作聲沒有回答,之後衛青讓李廣將過錯推給部下,避免李廣被漢武帝責罰。

禮愛士兵的李廣謝過衛青好意,他說:“諸校尉無罪!乃是我自失道路,我自己去將軍幕府說去。”

李廣悲憤萬般,看著賬下跟隨自己多年的軍官親信,征戰漠北幾十載,沒想到會迷失在荒漠戈壁之中,這等恥辱讓他羞愧不已,他無法再受紙筆之恥,所以拔劍自刎與軍帳之中。

李廣死後,天下老少皆為其流下淚水。

李廣唯一活著的兒子李敢聽聞此事,他自認為父親的死和衛青脫不了關係,便跑去找衛青理論,並且打傷了衛青。

衛青自知有愧李廣,且李敢打傷他之事也不是光彩事,就沒有宣言此事,但李敢打傷衛青之事後來被霍去病知曉。李敢為了自己父親敢打傷大將軍衛青,他作為衛青的外甥自然不能落於人後,於是便在狩獵之時,箭殺了李敢

而後漢武帝包庇霍去病,說:“中郎將李敢,扈從寡人射獵,被驚鹿牴觸而死。著厚葬李敢,厚恤家人。苑中內情,不得外傳。違者斬。”

漢武帝之所以不處罰霍去病,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霍去病乃漢朝大司馬,其軍事才能天下無人出其左右,漢武帝不可能為了李廣之子而失去霍去病這樣的天降神人。


最文史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想要了解霍去病射殺李敢的原因,就必須得了解一下李廣死亡事件的來龍去脈。飛將軍李廣歷經文景武帝三朝,卻終身沒有被封侯,到晚年的時候他也被這件事所困擾,對於立功授勳的願望就更加迫切。


終於,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發起對匈奴的作戰,衛青和霍去病同時率領大軍分兩路進擊匈奴,年近七十的李廣面對這最後一次的封侯機會執意出征,位列衛青賬下一員前鋒大將。戰爭的結果自然是取得了勝利。但是,李廣在戰爭中卻犯錯了,他在衛青命令下率領右路軍包抄匈奴主力的過程中迷路了,不僅錯過了與衛青會和的時間,更是錯過了全殲匈奴的最佳戰機。

事後,衛青按照軍中制度派人詢問李廣事件 發生的原因,然而在李廣面對衛青派來的軍中 無名小吏的苛問下,卻倍感受辱,最後憤懣自殺。


按理說,這事兒怪不到衛青的頭上。可是等班師回朝,李廣的小兒子李敢聽聞父親自殺的噩耗,心中鬱郁不結。怨念的加深,使得李敢做出了刺傷衛青這種在當時看來足以滅族的荒唐事。此時的衛青確實也是有大將風度,事後將此事壓住,並沒有對此事計較。但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替舅舅咽不下這口氣。

終於,在一次和漢武帝一起外出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射殺了李敢,而且這事件是在漢武帝劉徹的眼皮子底下發生的。然而對待就這樣射殺了朝廷重臣的霍去病,漢武帝竟然一點處罰都沒有,對外則說李敢是意外死亡。

這跟當時的形勢有很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漢朝名將,他倆的戰功足以彪炳千古。此時霍去病雖然只有22歲,但是他17歲第一次出征匈奴就直搗黃龍俘敵萬千,被封冠軍侯。之後幾年征戰匈奴更是收復祁連山,打通河西走廊,為漢朝立下不朽功勳,這次他和衛青同時出征得勝歸來,更是被加官至大司馬。年齡上的優勢加上出鞘比寒的鋒芒,使得霍去病在軍中的影響力大有趕超衛青之勢,成為此時大漢軍隊中的旗幟性人物。

同時漢武帝此時心中也有盤算,衛青此次出征雖然獲得勝利,但是並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沒有對匈奴做到最致命一擊。此時,漢武帝此時心中已然為再次出征匈奴做好了計劃,而這計劃裡霍去病才是這個計劃最有力的實施者。同時,身為封建統治者的他知道,霍去病才是未來大漢王朝的守護神。此刻我不護他,誰護他?

這樣一系列事件也是一個悲劇的開始,幾個月之後,還沒來得及實現它掃滅匈奴的大志,霍去病就英年早逝,享年還不到24歲。同樣,20年後,李廣的孫子李陵出征匈奴被俘,最後在聽聞家族被殺的消息後降於匈奴,李氏將門三代,最後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


小宋拾趣


公元前118年,對匈作戰取得大勝,漢武帝終於解決了匈奴這個心頭大患,於是他帶上霍去病、李敢等人進行一場狩獵,慶祝一下。

正當大家都專注地圍狩獵物時,霍去病卻顯得心不在焉,突然之間,他拉弓搭箭,一箭射穿了李敢的胸膛,名將李廣的兒子就此殞命。

但是奇怪的是,霍去病死後並沒有受到任何處罰,武帝也就一句:“李廣是被鹿角插死的”草草了事。為何霍去病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四點:

第一,李敢有錯在先。當初李敢的父親李廣跟隨衛青一起遠征匈奴,由於衛青的戰略失誤,李廣在大漠中迷路了,對匈戰役最後取得了成功,但卻沒有抓住匈奴單于。因此,衛青責備了李廣,李廣羞愧難當,不久後就自殺了。李敢覺得李廣的死是衛青造成的,於是就衝進軍營中毆打了衛青。一箇中郎將竟然以下犯上,打傷主帥,這本來就是死罪。霍去病為此有了殺死李敢的念頭。

第二,漢武帝的猜疑。前面說到衛青遠征,卻沒有抓住匈奴單于。漢武帝因此懷疑作為前鋒的李廣有放走單于的嫌疑。霍去病應該也是察覺到了某種跡象,所以才敢動手殺死李敢。

第三,霍去病關係強硬。霍去病的小姨就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如此說來,他還是漢武帝的外甥,漢武帝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李敢而搞得大家不開心。

第四,眼下正是用人之際,漢武帝不可能處罰霍去病。霍去病在18歲時就已成名,在多次作戰中殺得匈奴大敗而歸,後來更是封狼居胥,成為後世軍人的偶像。如果他活得久一點,說不定中華第一戰神就是他了。霍去病在軍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漢武帝不可能為了一個小小的中郎將而處罰這位軍事天才。

總的來說,李廣一家還是十分悲慘的,李家三代都十分出色,但就是沒有什麼好結局。李廣打了一輩子仗卻沒有封侯,兒子李敢莫名其妙被殺了,孫子李陵則是投降匈奴,永遠回不了大漢,真是可憐。


逍遙侃歷史


首先霍去病身居漢朝大司馬,年少英雄,其戰績也不用多說了,假如處罰了霍去病,那漢朝對匈奴的頂樑柱也就只剩下衛青,你感覺一個當政者可以只能依靠一個人嗎,況且還是漢武帝,其實不處罰他,也有一個制衡衛青的原因。望採納[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