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啥有人说庄子提到惠施总是在文章末尾提到?

tdjrx


庄子和惠施的对话,是三种观点之争:无用之用

一、用之争。惠施,追求“有功之用”,追求现实的功用;庄子,在《逍遥游》中,先是集中阐述他的逍遥思想,然后反驳惠施的观点,提出“无用之用”。因为,用与无用是相对的。这是庄子的处世哲学。

二、“乐”之争。体现在《庄子•秋水》中。即“濠梁之辩”。关于鱼之可。“若以我非鱼,不得知鱼,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虽非鱼,何妨知鱼?”

三、“情”之辩。体现在《德充符》中。关于“人固无情”。庄子认为,人有太多的欲望,如,求知,求名利等。人为欲望所拖累,就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人被外物所干扰,是心中有“隙”,有恐慌,有诱惑。惠子认为,情,是人存在的生命特征。

庄子先从正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反驳惠子的观点。

总之,庄子论述,都是先立而后驳。惠子在文章的存在,实际上是从反面证明自己观点的。立的充分,驳,也就信手拈来。驳惠子不是重点,所以,惠子出现在结尾处,就好理解了。


月亮之上waw


为啥有人说庄子提到惠施总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这个问题确实如此,其中有个典故叫《濠梁之辩》。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要先简述一下这个典故。

【原文】庄子和朋友施惠在濠河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到水里的魚儿说:“魚儿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魚儿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不知魚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魚儿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以上就是庄子和惠施几句对话形成了“濠梁之辨”的典故。这个典故也反应了庄子想象丰富,妙趣横生,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

反应了庄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苦乐,梦幻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一”的思想境界,在思辨方式方法上把相对为绝对,转为神秘诡辨的哲学思想。

这个典故就是解答,为啥有人说庄子提到惠施总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的真正原因(在下再论),同时也给人们几点启示:

01

典故中庄子站在濠河桥边说:“魚儿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魚儿的快乐啊!”就是尊重大自然并以“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判断的结果。因在客观自然形成濠河流水为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不是泥塘),鱼儿肯定快乐。

同时,启示人们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生态共享带来的快乐,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02

在典故中庄子最后回答说“你说:‘你怎么知道魚儿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河边上知道的。”从庄子这句话是一句很生气的反驳话,是对一个不懂大自然知识人的争辩性讽刺语句。

在典故中,也反应了庄子是以抽象思辨本体论,而非具体主张来实现他对宇由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也是他善于用抽象思辨哲学本体论的独到之处。

为此,庄子也对惠施这个不懂自然规律,反而强词夺理一直怀记在心,以此为鉴来作反面典型教材。

03

综上所述,庄子感觉鱼儿的快乐,自己也同样感到快乐,而惠施没有感到快乐就不要否定庄子的快乐,谁是谁非此事便知。

从此,庄子把和惠施在濠河桥边观鱼的对活编写成“濠梁之辩”的寓言故事,以此来宣扬庄子的抽象思辨哲学思想和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这也就是形成了为啥有人说庄子提到惠施总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的真正原因。

总而言之,庄子总是把施惠放在文章的末尾来提,这更加说明庄子重视文章的总结,证明自己的思辨观点是完正确的。不管怎么说,庄子虽然也有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他的思想中心,都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而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来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刘梦辉1445414400581


庄子的书非常值得一看

“有人说”并不一定靠谱

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说过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自己去亲自读一遍《庄子》吧

绝对不后悔



梦蝶也逍遥


大家好,我是啜茶记茶文化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也不是总在文章末尾提到,层层分析,到了那一步就说哪一部的事,反正惠子是一个道学的反面教材,在那里说都可以。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啜茶记茶文化


先理后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