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在哪?

杨默晗


如题,首先回答《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


庄子思想的核心包括两个关键词——“心斋”与“坐忘”,这两个词分别出现于庄子一书中的《人间世》与《大宗师》,现摘录关键句如下:


回日:敢问心斋?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心斋”,即摆脱知识的束缚,不以自我的是非判断为依据来看待事物而是对事物进行观照,所谓“观照”,就是对物不作知识的分解,而只以最直观的感受进行活动。


而“坐忘”的境界,则不仅摆脱了知识的束缚,同时也消除了生理的欲望,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仍然是“忘知”,即忘掉概念性的知识活动,因为“忘知”以后所带来的的精神境界就是庄子所谓的“虚静之心”,“虚”和“静”是照见万物本质进而实现物我两忘的根源所在。

我们所熟悉的庄周化蝶的美丽寓言,就是物我两忘最极致的状态,处于这种境界的心灵就是得到大自在、大超脱的心灵,而自由的精神,也是“逍遥游”中这一“游”字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


但要注意的是,庄子在这里提出的“忘知”是相对于“有知”提出的,同样“无己”亦是相对于“有己”来说的,直白来说,“忘知”不等于文盲,“无己”不等于任意妄为,庄子所谓由坐忘而得到的心灵自由的境界反而是一种心灵自然的高度自律,不倪傲于万物,而是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具有大仁的境界,此种大仁的境界也即含有“大德”的境界。


综上,庄子思想的核心在于“心斋”与“坐忘”的忘知去欲,通过忘知与去欲以后所达到的境界是物我两忘,进而得到真正的大自在与大超脱,“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接下来说庄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如果细加论述可以成书,在此只捡要点做简单说明,


1、面对忧患的态度不同,儒家思想主张用仁义之心对当时充满忧患的世间进行救治,而庄子则是教人面对忧患如何自保,如何摆脱心灵的束缚获得人生真正的自由;


2、面对政治的态度不同,儒家同样以个人的仁义而推广到政治的完成,而庄子的政治理念,可以用《逍遥游》中的“窅然丧其天下焉”来概括,通俗来说,庄子的政治理念是对政治的一种净化,类似于一种艺术精神上的升华,因此庄子理想的政治在现实中也就不可能实现。


3、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不同,儒家把“礼”和“乐”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乐”就是音乐的一种,但儒家进行“乐”这一艺术活动仍旧是为了实现仁的境界而服务的;而庄子所追求的人生的自在与超脱,实际与最高的艺术精神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因为艺术的终极目的也是对自由的表明与确认,所以庄子所追求的人生,实际上是艺术的人生。


暮雪堂星野


区别: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2、处世哲学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德充符》)。

3、政治思想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

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

4、文学思想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5、游世思想

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章都涉及这个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的主题,尤其以内七篇谈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谈论庄子比较重视游世思想。有人甚至说,“游”这个字就是一部《庄子》的中心。 现代庄子研究,比较重视道论而轻视游世思想。


淼肃说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万物,万物即道,自然无为”就是说道的无限性要在万物自身变化中体现。而万物的一切运作即自然地显出道的超越性。其根本旨意在突出本体之道在万物运作中“自然”显现其性。不注重怎样生成,赋予的过程。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万物之本,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意思是人要恬淡虚静,寂寞无为。自然是天之赋予的,一切万物和对象本然存在,不能损坏,增加的。

△庄子把本性看的重要,无贪欲即纯真朴实。

@儒家学派主要从修身养性而去积极行动于社会阶层生活中,讲礼,义,仁,智。规范社会风气,个人求取功名,达于朝堂,邦匡儒家之学说,积极入世原则。

△庄子崇尚寂寞无为,还原自然本性;儒家追求积极入世,读书博取功名仕途。

⊿都是从人性本性处出发,存于社会中取得良好表现,生活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