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三国赤壁一战,什么原因造成曹魏,很长时间不组织大规模南征?

大马哈鱼12


首先,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刘备和孙权根基已稳,不可能再轻易翦除。

其次,更重要的,他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他和汉献帝的关系到底怎么处理?偌大的家业是留给子孙还是留给汉家王朝,自己到底是做周公还是周文王?如果留给子孙的话,留给谁呢?身边这些一起征战多年的猛将谋士,他们一个个态度如何,到底支哪边?

所有的这些问题,他心里都没有最后的答案,但他已经54岁了,在那个年代里已经算是高寿了,不能再等了。

统一天下重要吗?重要,但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历史记载,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出征明显减少。有两次到了长江边上,也没打什么仗就回去了。大一点的战争,大约只有三次,一次是马超韩遂进攻关中,曹操出兵平定。后两次是在汉中,先是收服了汉中的张鲁,然后又被刘备抢走了汉中。

在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汉中到手以后,司马懿曾经劝曹操进击蜀中。曹操的回答竟然是:人心苦不知足啊,怎么可以得陇望蜀呢?!这一年为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曹操61岁。

这些年之间,曹操大约忙了这么些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曹操)为丞相。”赤壁之战也发生在这一年。曹操时 54 岁。

建安十六年(211年),征马超、韩遂。这一年,曹操57岁。

建安十七年(212年),春,正月,“公还鄴。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58 岁。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59 岁。

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60 岁。

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得汉中而还。——61 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62 岁。

建安二十三年(217年),刘备攻汉中夏侯渊,曹操出兵救援无果,最终夏侯渊被杀。次年,曹操退回长安,时年64 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终年 66 岁。

翻过年头,曹丕代汉自立,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灭亡。




凉席南瓜


赤壁一战后,三国鼎立形势已成,再加上曹军损失惨重,北方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只得退守许昌,虽曹操依然觊觎南方,但曹魏却力有不逮,只能休养生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以无匹的实力横扫了北方各路诸侯,占领了以许昌为中心的中原广袤土地。而曾经活跃的北方各少数民族鲜卑和羌胡也忌惮于曹魏的强大实力,不敢造次。

次年,北方已定,曹操则借机行事,趁刘表虚弱,率领大军占领荆州的千里沃野。随后,又攻克江陵。从此拥有了荆州精锐水师和长江天险。

志得意满的曹操准备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南方各郡,一统华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三方英豪风云际会之下开始这一场宿命之战。

此战的详细过程大家早已了然于胸,这里不再赘述。此战的影响颇为巨大主要有下列几点。

首先,三足鼎立格局初成。

赤壁之战后,最大的赢家其实是刘备。战前,刘备虽然经营多年,然而相较于曹魏和孙吴这种大佬,治下的土地几乎都是贫瘠之地,地盘也小的可怜。而赤壁之战后,刘备捷足先登,夺得了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而后又和孙吴沟通交易,换得了江陵等地。自此,几乎拥有了荆州全境。进而谋取了益州,打下了蜀汉的坚实基础。

而孙吴则凭借长江天险和精锐水师进一步巩固了江南之地,并趁曹魏新败,亲率大军进攻合肥。然而却屡屡挫败,最终退守江南。

曹魏虽败,但北方根基尚在,影响并不致命。从合肥保卫战的表现来看,曹魏依旧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强大的底蕴犹存。

如此三足鼎立形成,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次,曹军损失惨重。

赤壁之战,曹操的损失极为惨重。进攻伊始,曹军号称80万大军,后来经过各方史料证实,曹军真实兵力应该在15万到30万之间(含后勤部队)。缴获刘表的蒙冲战船千余艘,而后又建造大型战船近千。

这一股庞大的兵力在战争之后还有多少呢?《三国志》中说:“曹军折损大半。”那么也就是说,曹军的惨军败将差不多在6万到10万人之间,可谓是损失惨重。而当时曹魏辖地总人数也不过区区数百万人口。一场战争下来,便损失了十几万人马,由此可见对其损害多大。

最后,北方羌人蠢蠢欲动。

自古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便是你进我退。赤壁一战后,曹军整体实力大受影响,而且东吴也趁机发难,连连攻打合肥。虽然最终成功抵御住东吴的进攻,但也不得不从北方边境分兵。

羌胡看到有机可乘,便顺势打破原有的宁静,开始在曹魏的边境地区频频发难。两线作战的曹操苦不堪言。不过好在曹军实力强横,边军皆是战火磨练出来的精锐,成功抵挡住了羌胡的骚扰。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原因,曹操经历赤壁一战后,面对已成定局的三国局势,很难再讨到便宜。休养生息成了唯一的选项。


Crazy历史


历史上赤壁之战曹操没死不知道为什么。演义里华容道捉放曹是诸葛亮安排的。演义里的孙刘联军只是迫于曹操大军压境之下的产物。曹操死了北方必乱。这样周瑜绝对第一个对刘备开刀。所以诸葛亮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这样曹操才能牵制孙权。然后趁机入主荆州。 关于曹操死后北方的局势问题,我想说两句。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对朝廷的掌控力还没有达到后期魏王那种程度。在皇帝身边还有很多效忠于皇帝的极有影响力的重臣。这个是曹操内部最大的不安定因素。然后是马腾韩遂等人在曹操死后必然攻魏,而且是内外联合,再加上孙权对寿春汝南等地的攻击。甚至连宛城都有可能丢失。其次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问题了。这是外因。相对于上面两个因素,曹操儿子争权的可能性极小。袁绍死后儿子争权的原因是袁绍的儿子本身就有各自效忠的臣子,袁绍的重臣中也是泾渭分明的几个派系,袁绍儿子们的斗争在袁绍在时就已经开始了。曹操则对手下的控制是极严的,曹操所信赖的重臣中几乎都是只忠于曹操本人对曹操继承人的问题从来就没有明确的表态过。这种情况下,曹操死后他的重臣最有可能的是根据长幼顺序立曹丕,以贾诩,程昱等人的作风,绝对是在火速回到许都后杀光皇帝身边的人,然后除了必要的留守几个重地以外,迅速集中兵力以应对事态发展。曹操死后的北方乱局将是以曹操派系和帝党之间的争斗,和孙权马腾等人的攻击。兄弟相残之类的发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的。其他的什么将领叛乱等事情发生了也是迅速被扑灭根本构不成威胁。


御前带刀侍卫


(1)赤壁之战曹操损失过大 ,几乎兵力耗尽。

(2)孙刘联盟,曹操知道已经不可能战胜这两个强敌。

(3)曹操百万雄兵一夜所剩无几,没有数年是不可能恢复这样的兵力,所以选择数年养兵屯垦,恢复势力再进行南征。

(4)曹魏要看好时机等孙刘联盟破裂,赤壁之战本来就是东吴打的,荆州是天下之腹,理应是东吴的地盘,最后却被刘备抢去了,所以操操知道孙刘联盟不会长久。

(5)这就是数年不大规模征缴,孙刘联盟不破裂曹魏是不可能战胜的,刘备知道 权也知道 当然了曹操也有自知知明,知道已经3足鼎力,所以要自我强大,养兵,养民,屯垦,自己强大了最后才有胜算,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是吗?


古怪阿德


政治团队需要巩固,军事实力需要发展,经济实力需要提升,外部环境需要拓展!

具体为一:曹操在水军上的短板,是无法占领南荆州的,就算打下荆州也无法消灭江东的强大水军!二:为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向西北发展,消灭西凉,打服草原部落,吞并汉中益州对孙刘形成战术包围!三: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兵折将,势力已经不能对另外两家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统治区内急需修整,发展经济!



吕梁路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

曹操兵败赤壁打断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局面,打破了自己战无不胜的神话。

同时也让内部反对势力看到了希望。

曹操不得不话费大量时间重新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

此后,曹操稳定内政,平定关中,击败马超,夺取凉州,横扫羌、氐等异族,大破乌恒鲜卑联军,彻底平定北方。

再次南下,进攻孙权,水军失利,无功而返;

进攻刘备,兵败汉中,襄樊一战,成就关羽威震华夏的赫赫威名。

从此,曹操再无压倒性的优势,无力夺取天下,不久病逝。直至三国归晋。


谈史论今10086


三国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一战,让曹操大气元伤,在此之后就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了。

我觉得有原因的,其一,我觉得曹魏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刘备和孙权的根基已经落下了,不可轻易地除掉了。

其二,曹操为以后的前程和事业有很多事情做。

曹操早年时平定叛军为己任,可赤壁一战给他的人生分成两段了,觉得统一之梦很遥远了,觉得自己精力放在当前的权利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征伐了。


文化长河中的历史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古今牛人汇


赤壁之战后,曹魏军队损失巨大,丢了荆州,从此由原来的攻势转为暂时的守势,因此曹軍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发起南征,更多地应付刘备和孙权的进攻,因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漫谈古今历史2020


青壮人口损失太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为,而且大败一场丧失了曹魏一往无前的心力和激动,而且让刘备顺事拿到了根据地盘,有了发展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