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两句名言道出何为“智”与“愚”:杨修被杀即为典型事例


两句名言道出何为“智”与“愚”:杨修被杀即为典型事例

蠢演义

说到所谓“智”与“愚”,前明遗民陈确(1604—1677)在其《瞽言》中有句名言,叫做:“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顶级智慧的人一定不会以为自己有多少智慧;而顶级愚蠢的人也一定不会以为自己有多么愚蠢。因为“上智者”清楚地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而立身行事总是谦虚、谨慎,从不炫耀自己;相反的,“下愚者”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有点滴长处就想作以炫耀,容易遭人嫉恨......关于这点,《三国演义》中的杨修被杀即为典型例证:

大家知道:杨修出身官宦世家,聪明好学,有俊才,后来担任曹操丞相府里的主簿。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之所以后来被曹操杀掉是由三件事情引起:一是“阔门事件”。说的是曹操新建一座花园,将要竣工之 时带领杨修等人去巡视。走到一个院门儿前曾在上面写上一个“活”字。“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猜出“门”内添“活”是一“阔”字,原来领导是嫌此门开得太阔,便随即招来工匠重新修整—— 曹操知道后固然遂了自己的心意,却因这么容易被人猜中意图大为不快。从此对杨修产生顾忌;二是“一合酥事件”:说的是有一天曹操收到一盒精美点心,便顺手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而离开。杨修见了,立即把曹植等人叫来把盒子里的点心一口气吃完。曹操得知后询问,杨修答曰:丞相不是明明在盒子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吗,我们遵照您的嘱咐已经吃掉了——曹操虽然表面上不置可否,心里更增加了对杨修的嫌恶;三是“鸡肋”事件。是说在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曾率部进军汉中与蜀军对垒,结果因种种原因驻扎数月而无任何进展。此时的他虽有撤退之心,可碍于面子犹疑不决,当晚他正在喝鸡汤,有军士入帐内问其夜间口令。曹操正挑起碗中鸡肋食用,便随口答道:“鸡肋!口令是鸡肋!”杨修听到后立即猜测出领导有撤兵意图,便提前让军士收拾行李,做好撤离准备。曹操得知,追问此事,他振振有辞地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而推测而出——终致曹操雷霆震怒,以扰乱军心罪将杨修处决。

因此,史书有评曰:杨修之死,系“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致。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笔者深以为然。可若从两人的工作关系来看,杨修作为曹操主簿,总揽府中大小事宜, 正应是一个提前领会领导意图并及早做出安排之人。如果说他有什么“愚”处的话,那就是没有彻底洞悉人性,即:在封建帝制条件下,面对直接上司,不宜聪明太过外露。即使马上领会了领导意图,也应该佯装不知,走一条“曲线救国”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