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手把手教你做老酵頭,發麵從此不用愁(附山東老面饅頭做法)

我是大寬,今天給大家分享老面的製作(培養)方法,自己在家就能做老面饅頭

手把手教你做老酵頭,發麵從此不用愁(附山東老面饅頭做法)

老面製作(培養)過程

1、第一天中午12:00

中筋粉心麵粉600克加入新鮮酵母18克或速溶酵母6克混合均勻加水480克 (圖1),

混合拌勻放入發酵桶內 (圖2)

發酵4~6小時(氣溫28~30℃),即為面種1080克 (呈稀稠狀,圖3)。

手把手教你做老酵頭,發麵從此不用愁(附山東老面饅頭做法)

2、第一天晚間19:00

面種1080克+中筋粉心麵粉540克+水216克(圖4),拌勻發酵12~24小時(溫度28-30℃),即為老面1836克(呈軟麵糰狀,圖5)

手把手教你做老酵頭,發麵從此不用愁(附山東老面饅頭做法)

3、第二天上午10:00

老面1836克+中筋粉心麵粉918克+水230~275克,混合揉至光滑(此時麵糰總重為2984~3029克,取650克麵糰作為培養隔日所需的老面),發酵45-60分鐘後加適量鹼水(依當時麵糰的酸味酌加),再發酵15~20分鐘就可製作各式產品。

如果人力或時間上無法一次完成,將麵糰放入冰箱冷藏(7~10℃),每次由冰箱取出放置於工作臺,待回常溫後再製作產品。

4.第二天中午12:00

由第3項的麵糰中留下650克+中筋粉心麵粉650克(100%)+新鮮酵母9.5克或速溶酵母3.5克+水520克混合均勻,發酵12~24小時(溫度28~30℃),即次日所需老面,約重1820克(呈軟麵糰狀)。

5.第三天上午10:00

老面1820克+中筋粉心麵粉910克+水228-273克混合揉至光滑,發酵後製作產品(此時麵糰總重為2958~3003克,預先留下650克麵糰作為培養次日所需的老面)。

6.第三天中午12:00

由上項的麵糰中留下650克+中筋粉心麵粉650克+新鮮酵母9.5克或速溶酵母3.5克+水520克混合均勻,發酵12~24小時(溫度28~30c'),即隔日所需老面,約重1 820克(呈軟麵糰狀)。

以此流程一直循環培養老面,即能製作地道的老面發酵麵食,每天培養隔日老面所需的麵糰,要定量定時製作。當氣溫未達到28~30℃時,隔夜老麵糰所含的酵母菌不足,有必要添加一些酵母,因此,培養老麵糰的環境很重要。

營業店家可按照上述比例增量製作,且有必要添置發酵箱等設備,老面理論上可以冷凍或冷藏保存,但在這一過程中麵糰內的酵母菌會漸漸被凍死,所以麵糰解凍後或從冷藏取出回溫製作時,需補充一些酵素或改良劑,來修補麵糰的性質,否則發酵效果不佳,產品口感和外觀會不理想。

循環流程圖

可能大家看文字有些茫然,我特地做了一張流程圖,按照圖上的流程操作就非常簡單了,其實就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圖片較大,直接上傳清晰度不夠,大家湊合看下

手把手教你做老酵頭,發麵從此不用愁(附山東老面饅頭做法)

流程圖

山東老面饅頭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中筋麵粉500克、老面275克、水180克、鹼水適量(5克鹼水溶於20克水中)

做法

1、麵粉、老面、水混合揉至光滑,發酵40~45分鐘(室溫28-30℃)

2、將麵糰攤開,再加入鹼水搓揉光滑,放置一旁醒10~15分鐘。

3.將麵糰擀成長方形片狀,捲成長柱狀,後切塊(每個120~150g),整形成圓球狀,再用手掌邊緣整形成圓錐狀。

4.墊油紙,放入蒸籠內,鋪上一層溼紗布醒8~10分鐘,再以中小火蒸13~14分鐘即可。

鹼水的用法

鹼面須與冷水攪和勻,製作成鹼水才能使用,鹼面與水的比例為1:4

鹼水的用量,與溫度,發酵情況都有關係,故無法定量進行添加

一下三種方法判斷鹼水是否適量

1、鹼水不足

聞麵糰有酸味,眼觀察麵糰內孔洞大、分佈不均、顏色帶點青黃,用手揉鬆軟無韌性、有點溼黏,抓一小塊嘗帶有匕酸味。補救之道為再加一些鹼水拌揉均勻,放置一段時間發酵,待麵糰再膨脹一些,鹼味就會消除。

2、鹼水過多

聞麵糰無酸味,眼觀察孔洞小又少,麵糰顏色帶點乳灰色,手揉麵團乾爽紮實有勁,嘗下面團苦澀帶肥皂味。補救方法為再加一些老面、麵粉、水一起拌揉均勻,放置一段時間發酵,鹼味就會消除。

3、鹼水適中

聞麵糰有酒香與順鼻酵母味,眼觀察麵糰內組織孔洞均勻細小、顏色潔白,用手揉有彈性不黏手,抓一小塊嘗有香甜味且會彈牙(如嚼口香糖般)。


我是大寬,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收藏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