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上官同祥的大車隊夢想

【商車邦導讀】3年左右,自有和加盟車輛突破1萬輛規模。上官同祥說:100輛車隊的框架搭建好之後,再往上發展就快了。只要模式對,讓司機能掙到錢,大車隊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上官同祥的大車隊夢想

“3年左右,車隊自有和加盟車輛肯定要突破1萬輛,”捷奧通物流總經理上官同祥給出的發展目標,不得不讓商車邦對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物流企業,和這位懷揣大車隊夢想的物流企業家刮目相看。

像很多物流公司的老總一樣,上官同祥的也是靠自己跑車打拼開始創業的,當初他來到北京,從事北京到福建的專線運輸,在業務最高峰的時候,每個月能發100多輛車,這條線路接近被壟斷,足見他當時的勤奮與努力。

2010年,北京捷奧通物流有限公司在北京豐臺區成立。在公司介紹中這樣寫道:“捷奧通是從事專業物流管理、物流諮詢、物流規劃、物流業務實操為一體,提供全方位優質物流服務、採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運用全面市場機制運作的物流企業,是將先進的物流理念與現代物流技術有機結合、提供現代第三方物流服務、致力於第四方物流服務的企業。”

這樣的定位表明了捷奧通對自身業務發展戰略和軌跡與很多物流公司有所不同。它不再滿足於單純從事公路幹線運輸,而是向客戶提供包括物流規劃設計、整合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由此可見,這是一家有著更大野心和更高目標的企業,而在與上官同祥的交流中印證了商車邦的判斷。

最近幾年是物流業態發生變化最快的時期,各種物流平臺湧現,電商快遞迅猛興起,在為專線物流帶來更多機遇的同時,也讓上官同祥開始思考,專線物流企業的突破方向。最終,他決定發展自己的大車隊。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國還沒有出現上萬輛規模的大車隊,上官同祥認為,這裡面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從2017年底開始,捷奧通開始自購車輛著手組建車隊,上官同祥告訴商車邦,最近一段時間,公司幾乎每天都在辦理各種車輛手續。採訪當天,公司剛剛從沃爾沃卡車提了一批新車。而在他公司員工的朋友圈,幾乎都是關於新車照片和信息,甚至有一次在早上五點多員工就曬出了一組剛剛拿到行駛證的新車照片,從中讓人感受到他對事業的激情與自信。

上官同祥的大車隊夢想

按照上官同祥的計劃,捷奧通的車隊到今年年底將發展到100輛進口卡車,目前已經購置了各品牌進口卡車近30輛。為什麼在很多物流企業都在走輕資產路線的時候,捷奧通卻選擇了大批購置車輛,而且還是價格不菲的進口車。

上官同祥告訴商車邦,通過幾個月的內部測試運行,印證了他對大車隊趨勢的判斷:自有車隊在規範管理和市場反應能力方面更有優勢,都是自己的車可以指哪兒打哪兒;這些車幾乎沒有有停下來的時候,說明市場需求空間很大;因為都是進口新車,在投招標時優勢明顯;現有的車輛在滿足客戶對時效性要求的同時,提升了客戶體驗度。

目前捷奧通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北京到珠三角,單邊運行里程在2000公里。憑藉豐富的從業經驗,上官同祥認為進口車最佳運營線路就是往返4000公里左右的線路,所以在他的大車隊計劃中,首批100輛必須為進口卡車,“進口車質量好跑不壞,不怕跑就怕歇,必須要有充足的貨源才行。北京出去的貨物肯定沒有廣東過來的多,捷奧通在北京有很好的基礎,把出去的貨源問題解決了。”捷奧通先拿這條最有把握的線路做示範,然後再拓展其他線路。上官同祥說:“好的線路就是這麼一條一條地跑出來的。”

上官同祥的大車隊夢想

上官同祥告訴商車邦,除了提升時效和客戶滿意度需要,他選擇購進口車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進口車故障少,故障少事兒就少,司機就好管理。”因為物流企業有再好的想法也需要司機最後的執行。管理才是當前國內大車隊發展的最大瓶頸,捷奧通希望通過先進的裝備和管理來突破這一瓶頸。上官同祥說,以前不是沒錢買車,而是擔心管理跟不上,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先進的管理系統,如G7軟件,可以提供油耗、司機的駕駛數據,車輛還能實現防疲勞駕駛、自動剎車等功能,“事故少了,就少了很多麻煩,發展大車隊的瓶頸就解決了”。

對於一家民營企業來說,購買100輛進口卡車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這些車輛能帶來預期的回報嗎?其實,上官同祥看重的並不是這100輛車創造的直接利潤,而是通過資源整合帶來的更大發展空間。在他的計劃裡,這100輛進口卡車相當於先頭精銳部隊,把業務和線路固定下來,然後整合其他車隊加入,最終目的是整合資源,把數據和規模做大。“我們會把一些優質業務交給加盟車隊,這樣利於管理,很多大車隊的瓶頸就在這裡,他們把不好的業務給了加盟車隊,導致無法規範管理,我們看重的是長遠。”

那麼,捷奧通未來的盈利模式在哪兒?上官同祥告訴商車邦:只要把貨源和車隊穩定在一定規模,金融首先是突破口,公司可以自己做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在購車和保險方面,通過集團採購的方式,可以拿到更優惠的價格,車、保險、貸款上都能掙到錢。“最終就是圍繞著金融來做,對這部分業務的突破口和發展方向是很明確的。”

按照捷奧通的規劃,今年先把進口車隊的知名度打造出來。明年再把金融、供應鏈引入進來,提升信息化水平。3年左右,自有和加盟車輛突破1萬輛規模。上官同祥說:100輛車隊的框架搭建好之後,再往上發展就快了。只要模式對,讓司機能掙到錢,大車隊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