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二戰時,日軍的傷亡比為何遠遠高於美軍?

邪惡女女-LL


首先,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海空優勢都要遠遠高於日軍。在塞班島以及很多日本準備不足的島嶼防禦作戰中,直接死於美軍艦炮炮擊和戰略轟炸機轟炸的日本士兵就超過40萬。然後,裝備精良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再登上島嶼收割,沒飯吃沒彈藥的日本士兵傷亡固然就會很大。

圖為硫磺島戰役

而且,由於美國是主場作戰,很多被日本軍隊擊傷的美國士兵很快就會被送下前線進行有效的救治,甚至是被炸的不成人型,美國的野戰醫院也可以通過截肢來保存住士兵的生命。相對的,連明天吃什麼都要考慮的日本軍隊則因為醫療藥品的短缺,而面臨著受傷士兵無法救治的情況。

圖為美國醫務兵

甚至,僅僅被彈片擦傷的日本士兵,也會最終因為無法消毒而感染死去。醫療環境的差距導致了一名美軍士兵可以多次返回戰場作戰,而日軍則相反的經常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病而失去戰鬥力。日本也深知醫療兵的重要性,所以在島嶼作戰時日本軍隊經常會故意的打傷美國士兵然後將前來救助的美軍醫務兵殺死來遲緩美軍傷員從戰場撤離的速度。

圖為日本士兵衝鋒

此外,日本士兵對生命的不重視也是日本士兵傷亡數字大的原因之一。眾所周知,在部隊完成失去抵抗能力之後,最好的選擇就是向對方投降。而日本軍隊則恰好相反,無論在兵力補給多麼劣勢的情況下,日本軍官仍然會將部下集結起來發動自殺式攻擊,可見日本士兵對於生命到底有多麼不珍惜。


雙馬尾班長


日軍傷亡高於美軍其實有幾個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日軍戰術思想影響:

雖然日本的現代軍事醫療衛生體系早在甲午戰爭時期就已經相當完備,但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把控的軍隊,仍然有較強的舊軍人思想,武士道影響了許多日本軍官的指揮,具體體現在了對人生命的漠視之上,認為人的生命與國家命運相比微不足道,個人為國家犧牲赴死是光榮的表現。

幕末時代的日本舊軍人(倒幕派武士)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轉變為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武士道發展轉化為近代軍人精神倫理和擴展為國民普遍道德及行動準則的武士道,更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明治政府以贖買方式廢除取消了武士身份等級及財產特權,武士階層隨之瓦解。1878年,陸軍卿山縣有朋以陸軍省(相當於部)名義發佈的《軍人訓誡》,就要求軍人必須把天皇當作“神”來崇拜,向軍隊灌輸絕對尊崇天皇的思想;還特別提倡“武士道”精神,宣揚軍人精神的三大根本在於“忠誠”、“勇敢”、“服從”的武士道精神。1881年建立了憲兵制度,1882年又以天皇名義發佈《軍人敕諭》,再度重申軍人應絕對遵守“武士道”的“忠節”、“武勇”、“禮儀”、“俠義”、“質素”等,把武士道進一步發展為近代軍人的信條。
1890年更頒佈強調“和魂”的《教育敕語》,本著“以儒教為根本”的原則,倡導全日本國民均“應義勇奉公,以輔仁天壤無窮之皇運”,以為天皇之“忠良臣民”,武士道全民化確立了明治時代的武士道,皇國臣民化構築了“一君萬民”體制,把國民道德規範總結為“孝悌忠信”與“共同愛國”兩大綱目。臣民對於天皇的“忠誠”賦予“愛國”的意義,使武士道精神披上“愛國主義”的軀殼,體現出近代國家意識。於是武士道成為近代日本教育方針的靈魂。建構起以武士道精神、國家主義為核心,以忠君愛國為內容的近代國民道德。一是以忠孝為本,尊崇五倫五常等儒家倫理綱常。《教育敕語》要求臣民“克忠克孝”,並與“皇祖皇宗”的“肇國宏遠”相聯繫,稱其為近代日本“國體之精華”,“教育之淵源”。宣傳家族國家觀,奉天皇為最高家長。

因此日本軍隊有許多在外界看來不可以接受的戰術,例如“神風特攻隊”等。

在沖繩被發現的櫻花機,注意飛機本身沒有起落架,窗口被焊死。

特別攻擊隊(日語:特別攻撃隊/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最有名的一支為神風特別攻擊隊通稱為“神風特攻隊”、“神風突擊隊”、“神風敢死隊”,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敗後,為了對抗美國海軍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這種行為廣泛地用於二戰後期的戰場上,皆因日本的兵力、武器裝備、補給物資均遜於盟軍,日軍於是利用自殺式襲擊,以最少資源獲取最高破壞力。

除去神風自殺機,神風攻擊還包括自殺潛艇、自殺魚雷、自殺快艇、自殺潛水員。納粹德國也建立了自殺攻擊隊,沒有像神風攻擊隊這樣大規模使用。大規模的神風攻擊得益於日軍的武士道精神:為了忠誠和榮譽,直到戰死,絕不投降。

據日本官方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日本海陸空軍共計有14009人參與了類似的自殺式襲擊。

也是在同樣思想的影響下,日軍相對排斥投降行為,認為投降是可恥的,所以在戰敗後會選擇所謂的“玉碎”。

硫磺島戰役(英語:Battle of Iwo Jima,日語:硫黃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間爆發的一場戰役,自1945年2月19日戰鬥至3月26日。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較激烈的戰鬥,期間日本堅守硫磺島,但美軍最終還是將其攻破,戰役中美軍共犧牲6,821人,而日本的23,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
敗局已定,慄林中將命令步兵第145聯隊長池田大佐燒燬軍旗,並於3月16日向東京大本營發出訣別電:“物量的優勢ヲモッテスル陸海空ヨリノ攻撃ニ対シ、克ク健闘ヲ続ケタルハ小職自ラ聊カ悅ビトスル所ナリ…然レドモ要地ヲ敵手ニ委ヌル外ナキニ至リシハ小職ノ誠ニ恐懼ニ堪エザル所ニシテ、幾重ニモオ詫ビ申シ上グ…。”(面對數量和質量佔優的陸海空攻擊,卑職已盡全力,然現在險要盡落敵手,卑職萬分抱歉)。

3月17日美軍到達最北端的北之鼻,同日慄林晉升大將併發出最後一次命令。3月26日慄林大將、市丸少將率領剩餘的數百名士兵向美軍航空兵營地作了最後一次反擊(萬歲衝鋒)。造成美軍53人死亡,119人受傷。至此日軍全軍覆滅再也沒有組織的抵抗。由於慄林大將衝鋒前扯去了軍銜章,因此無法確認屍體。從市丸少將屍體上發現了寫給羅斯福的遺書。

1945年日本沖繩島居民

同一時期的塞班島戰役(24000人陣亡,5000人自殺,921人被俘)、沖繩島戰役(第一次有上千日軍投降,95000+名軍人陣亡或失蹤,17000受傷,7,455被俘,42000-150000名平民死亡或失蹤)、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是同理,日軍在戰敗後都選擇了大規模集體自殺。

美軍士兵身旁已經死亡的日軍士兵

而美軍相對日軍而言,對於士兵的生命較為重視,對於佔地醫療提供了較大支持,從技術層面降低了士兵的死亡比例,因此戰損比在人為因素影響下,相對較低。

日軍武器裝備影響:

戰爭中武器裝備的優劣直接影響這傷亡比例。

美日作戰過程中,美軍普遍裝備,包含載具和單兵裝備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勢。很多答主已經作答我就不再贅述。

這些也可以從日軍在二戰中與國軍戰損比的對比,國軍除個別部隊外,整體傷亡遠大於日軍同理。


史秀


個人淺觀:

一場戰鬥、戰役、乃至戰爭的傷亡主要是取決於交戰雙方的工業、經濟程度,簡而言之就是武器裝備的好壞。

其一:日本的步兵操典比較熱衷於近戰肉搏,就是刺刀見紅。強調一發子彈打死一個敵人,所以三八式步槍是日軍班組的主力武器,精度高,但是火力壓制不足。但是美軍班用機槍是班組必備武器,衝鋒槍更是必不可少。而且美軍是倡導火力壓制,以彈藥炮彈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所以中近距離交戰,美軍的火力大部分時候是壓制日軍,但即便如此,日本依然沒有批量裝備衝鋒槍,結果顯而易見,湯姆遜衝鋒槍如同割麥一樣收割著吶喊著天皇萬歲衝鋒的日本士兵。



其二:日本的戰爭資源匱乏,經濟情況遠遠落後於新生的美國,戰爭後期,美國全力運作自己的工廠生產的艦船飛機已遠遠超過了日本幾倍,而且美軍不僅僅在裝備數量上碾壓了日本,更是在質量上碾壓。比如戰爭後期的P51野馬、F4U海盜等等的戰鬥機,更有B17、B24等的轟炸機,海軍的新型航母等對日本陸軍進行覆蓋打擊,而日本空軍主要靠零式戰機苦苦支撐,海軍更是已經消亡殆盡。所以日本陸軍只能在各種炮火壓制下消失。

其三:後勤保障不足,藥物食品急缺。美軍參展後戰爭天平已經嚴重傾斜,當海軍力量無力抵抗後,幾十萬日本士兵在島上被太平洋海水分割在一個個格子裡,只有很少的空投補給,而這樣的形勢卻非常適合美軍的火力壓制,常常有數萬日軍被困在一個島嶼,等待他們的只有每天不間斷的炮火,還有飢餓、疾病,無數日軍因為崩潰絕望而自殺,而美軍只需要在此時派出部隊付出少量傷亡去收割那些奄奄一息的日本士兵。

歡迎討論,求關注,祝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從瓜島戰役、 拉包爾突擊戰、 馬紹爾群島戰役、菲律賓戰役、 沖繩戰役:以美軍或以其為主的軍隊擊斃日軍約120萬 。美軍死亡12萬人,整體上佔了很大優勢。 總的傷亡比達到了驚人的1:10以上。當時的日本本土只有7200萬人,而同期的美國人口卻有近1.5億。1941年太平洋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90億美元,美國是2000多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50萬噸,美國產鋼3300多萬噸,工業潛力在開戰後被徹底激活,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所以不管是哪方面對比,在美國面前,日本基本只能被動挨打。



四代重機


一 日本野心太大,戰線拉的來長,同時在亞洲和美洲挑起戰爭。中國牽制了日軍大多主力,美軍在於其戰鬥時自然佔據了數量優勢。

二 美軍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高科技技術都遠超日軍。尤其是後期太平洋戰爭中截獲日軍密電,得知其軍事部署,做出應對安排,重創日軍艦隊,使其無法在海上戰爭中與之抗衡。


三 日軍二戰時期連年戰爭,士兵損失較大,兵員無法得到及時補充。後期上戰場的大多還是未成年的孩子,自然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四 廣島長崎是個大殺器,給日本造成嚴重損失,徹底摧毀了其戰鬥的信念。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淺見。不足之處,還望敬請見諒。


執著蝸牛1234


其實說到底什麼戰術、武器設備這都是後話,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這兩個國家的主義理念不同。

日本是個軍國主義國家,信奉武士道精神,在他們眼中投降就是個恥辱,遠比死更加難受;相反美國這個國家就不一樣了,美國主張人道主義,人權至高無上,生命遠比一切都重要!

再加上戰術、武器設備等等,這就是為什麼在二戰時日軍的傷亡要遠遠大於美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