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做客华人频道

七十载,临池不辍!

——记青岛书法家姜言忠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而书法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承者们自古以来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和尊重。

在绚烂的金秋季节,岛城正值气候温润、景色怡人的好时光,我们见到了书法家姜言忠老师,他看上去儒雅内敛,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气度非凡。姜言忠老师见到我们先是热情的握手,在把我们请进屋里寒暄了几句之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要求欣赏姜言忠老师的书法作品,在其工作室内,墙壁上都悬挂着姜老的墨宝,大字浑厚,小字娟秀,无一重复,各得性情。

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姜言忠老师工作之余默默耕耘,潜心研习书法艺术,摹碑临帖。他在墨海畅游多年,不断领略各类书家的法度、意趣和神韵。其书法字体精熟,楷书尤善,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创新理念十分独特。其作品既沉雄内敛,又深邃自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曾为青岛最繁华的中山路多家知名店铺题字写匾,在书法界很有口碑和名望。

说起来姜言忠老师的书法之路,那自然当从他幼年时的家庭说起,姜言忠老师的父亲姜子声老先生,1917年生于山东昌邑,40年代,先后在青岛福先刻字店、青岛大中刻字文具店工作;50年代,参加青岛市刻字生产合作社,后来一直在青岛塑料六厂刻字部工作。70年代,受邀与高小岩、杨伯荣、杜颂琴等书坛诸老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书法研究班授课,1984年,老人因病去世。

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上自身的天赋,姜言忠老师自小就对书法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谈话间,姜言忠老师摊开笔墨现场题字,当他铺纸弄墨,挥毫钤章时,无不透射出大家风范。

我们在一旁观姜言忠老师挥毫,是一种美的享受。那笔落在纸上,龙蛇游走,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气韵飞动,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诗意禅意无穷,极具书法气势。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

姜言忠老师的书法,灵动中透着一种厚重,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一个字,因由他手中的笔,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通过字面让人看到的是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笔者想,这是姜言忠老师对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领悟吧,也是他长期艰苦练笔悟出的朴实美。

由字看人,姜言忠老师的为人足以用“仁厚”二字来表达,敦厚平实,浑圆壮美。70多年的不懈探索,姜言忠老师在书法中融入了做人的道理,在做人中镌刻着书法的用心。书品即人品,人们喜欢一个人的书法,往往首先喜欢这个人。书以人贵,书法爱好者的尊重、热爱、信赖和敬仰,是一个书法家最大的创作动力。

多年来,姜言忠老师始终以民众热爱为最高艺术追求,在继承传统书道的同时,大胆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放眼书坛,努力创造具有自我特色、群众喜欢的书法语言和个性风格,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无不给人以青春和力量的鼓舞。

笔者觉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作者心灵和情感的反映和寄托。一个好的书法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透彻的研究,而且还需要有广泛的人生阅历,执着的热爱书法,才能把大自然的生气、雄气、霸气和灵气写出来,才能让黑色的枯燥的线条灵动起来,把字写活写动写出神韵来。

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染,美的冲击,让人产生美的共鸣。人们之所以喜欢姜言忠老师的作品,是因为他的书法技艺是追随和研究大众的审美追求,并且在此道路上不断努力创新和发展自己的书艺。

书法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艺术,是炎黄子孙共同智慧的必然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高度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姜言忠老师这样德艺双馨的书法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姜言忠作品欣赏: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人物链接:姜子声,青岛书法家姜言忠老师之父,1917年生于山东昌邑,40年代,先后在青岛福先刻字店、青岛大中刻字文具店工作;50年代,参加青岛市刻字生产合作社,后来一直在青岛塑料六厂刻字部工作。70年代,受邀与高小岩、杨伯荣、杜颂琴等书坛诸老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书法研究班授课,1984年,因病去世。

姜子生作品欣赏: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姜言忠:七十载,临池不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