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郎郎說事|藉故宮齊白石特展,說說我在白石原作上題字的事兒

這個夏天,故宮博物院和北京畫院聯合在故宮午門及午門燕翅樓展廳,舉辦“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這次展覽以天道酬勤、浮夢還鄉、老當益壯、白石篆字四個主題,展出兩家機構珍藏的200餘件齊白石繪畫、篆刻、文獻精品。

俗話說,看展能幫人們更好的瞭解藝術家,更瞭解藝術家能幫人們更好的看展。對於家喻戶曉的白石老人,作為見過他的“親歷者”,郎郎先生講了一些記憶中齊白石的往事,讀完這篇後再去看展,也許會品出展品的另一番風味。

郎郎說事|藉故宮齊白石特展,說說我在白石原作上題字的事兒

▲齊白石故宮特展海報

黃永玉畫像,艾青買畫

誰不想去拜訪齊白石?

我見著齊白石是住在大雅寶衚衕甲2號的時候。那時,我就是一小屁孩兒,因為他跟我們的年齡懸殊太大了,所以我們對白石老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特別老的老頭兒。

那時,齊白石雖然是中央美院的顧問,但因為年歲太大,所以很少出現,即便是到大雅寶衚衕甲2號的次數也非常有限。

不過,住在我們這院兒的人可是逮機會就去白石老人那兒。李可染先生、李苦禪先生,還有我爸爸(張仃)算是去的次數比較多的。

黃永玉剛從香港來那會兒,也非得要去看齊白石,因為在他心裡,齊白石絕對是祖師級的一尊神。黃先生去拜訪“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照著真人畫一幅齊白石的像,然後回來刻成木刻。

說實話,所有去拜訪齊白石的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和需求。比如艾青先生,也通過我爸爸和文化部的關係,去看了齊白石好幾回。他去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買畫,所以艾青也收藏了一部分白石老人的作品。

逢春節,白石串門看弟子

院裡孩子排隊拜年領壓歲錢

那齊白石到底什麼時間肯定會出現在大雅寶衚衕甲2號呢?當然是春節,因為他的弟子差不多都住在那個院兒。

從中國傳統師承的角度看,李苦禪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不過,後來他覺得,雖然李可染跟他完全畫的不一樣,但卻是更有才的一個弟子。而我爸爸是齊白石當時住在大雅寶的最年輕的弟子,因為我爸爸在北平藝專的時候跟他學國畫,畫山水。

我記得大概是1952年或者1953年的春節,是白石老人最後一次去我們院兒。

齊白石到了我們院兒,就喜歡往院子裡一坐,小孩兒們輪流到他跟前兒給他拜年,白石老人也不含糊,拍拍拜年的孩子的腦瓜子,然後給一萬塊錢的壓歲錢。那時,幣值還沒改革,一萬塊錢就是後來的一塊錢。就算是一塊錢,對小孩兒來說也是一筆鉅款了,所以院兒裡的小孩兒就都來排隊給白石老人拜年。白石老人來者不拒,但凡來排隊的,都拍腦瓜子給一塊錢。

那時候的小孩兒可沒現在的孩子機靈,誰也不敢繞一圈兒,重新到後面排隊,等著領第二回錢,而且家長們也都看著孩子,只要拜完了年,就趕緊把孩子給轟走。

等院兒裡的孩子都拜完年了,白石老人就還坐在原地,跟大家夥兒合張影。有時候連相都不照,院兒裡大人們給白石老人拜完年後,他老人家就回去了。

郎郎說事|藉故宮齊白石特展,說說我在白石原作上題字的事兒

▲大約1950年初,大雅寶院裡的合影。中間坐著的老者是齊白石先生,他前面蹲著的是李苦禪先生,左起第二位是李苦禪的夫人李慧文女士抱著大女兒李琳,她右邊的男士是齊白石的兒子齊良遲先生,再右邊的先生是齊白石的五子齊良己先生,他們身後是徐悲鴻、廖靜文夫婦。右邊前面的女士是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女士,後面抱孩子的是李可染先生,抱著的孩子是他女兒李珠,他們右邊是滑田友先生,最後一排右邊第一位是葉淺予先生。在李可染先生和女兒後面的是王朝聞先生。

拜訪白石老人有講究

話可聽不懂,點心不能吃

齊白石來大雅寶衚衕甲2號串門的時候,就住在東城的某條衚衕裡,我還跟著爸爸一起去過,但因為那時年歲太小,又是坐著三輪兒去的,所以不記得到底是哪條衚衕了。

我記得,去白石老人家之前,爸爸還特意囑咐了我兩件事:

第一件,齊白石是湖南人,說話口音很重,孩子聽他說話根本聽不懂,但聽不懂也不許亂問。

第二件,每逢有客人登門,白石老人都會在桌上擺出來兩三碟兒點心。不過,那點心可不是讓客人吃的,而是老人待客的一個儀式,只是讓客人看的。

如果你一動那點心,沒準兒老人就心疼了。而且,客人天天換,可那點心是不換的,指不定擱多長時間了呢,萬一有不懂這個禮兒的人,一掰開點心,沒準兒裡面能飛出小蟲兒來。

我確實心很大

在齊白石原作上題字贈畫

我在外語學院附中上學那會兒,我的同學張新華(太陽縱隊成員)來我們家玩兒。

他知道我爸爸是畫家,而且相熟的畫家很多,所以就說:“郎郎,送我一張畫吧!”

我說:“那我給你畫一張!”

他說:“還是送一張在你們家不怎麼當回事兒的名家的畫吧!”

於是,我們倆就開始翻箱倒櫃。結果一翻,就翻出了一張齊白石畫給我爸爸的畫,畫的是一頭牛,不過畫的不是牛頭或者牛身子,而是牛屁股和牛尾巴。

我說:“這張行嗎?”他說:“行!這個就送給我吧!”

那張畫上有白石老人贈畫給我爸爸的題字,是這麼寫的:“仃也,吾弟也,此小幅記之其事,九十三白石。”我一想,白石老人這麼客氣,又是“仃也”,又是“吾弟也”的,我轉贈這幅畫,也不能含糊啊,於是就在這幅畫左側的柳條上,也題了幾句轉贈的話,“華也,吾弟也,轉贈小幅以記其事,十九郎郎”。

就這一題一贈,讓我在幾十年後後悔不已,到底白石老人為什麼畫了一張牛屁股給我爸爸,我又是因何後悔呢?請期待下週五“郎郎說事”,自有分解。

郎郎說事|藉故宮齊白石特展,說說我在白石原作上題字的事兒

▲有郎郎題字的齊白石原作

——————————

郎郎先生在各個平臺上的賬號都是“郎郎尚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