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酒,是華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為止,我國的酒文化已經有著超過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我國的酒文化結合各地區的地域特點與民族風情,形成了多姿多彩、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酒文化。不同地域愛喝的酒不同,不同民族的喝酒方式也各具民族特色。

“ 捏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捏酒”,把經水浸泡後的小麥或包穀籽在鍋內煮熱,撈出來晾涼片刻,再拌上酒麴裝進陶罐裡發酵。等到有賓客來臨,熱情好客的普米族人便會將其從陶罐中取出,用手捏揉,擠出漿汁,兌上涼水,過濾渣滓,再滴上幾滴蜂蜜,美味的“捏酒”就做好了。這種酒不僅氣味醇香甜蜜可口,而且極具營養價值。

“ 街 心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每當到了農收過後的閒暇時節,雲南省元陽縣哈播鄉一帶的哈尼族同胞們,便會舉辦聲勢浩大、人數眾多的街心酒節,他們在村寨中最為寬闊的街心擺出100多米長的酒席,全寨人在一起享受美酒佳餚,開懷暢飲。“街心酒”象徵的是整個哈尼村寨的團結與吉祥,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 笑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笑酒”是布魯瑤族同胞逢過年親友相聚或有客人來訪時的一種傳統活動,大家圍坐在一起彼此敬酒,當酒意正濃時,大家相互逗趣,把酒言歡,所談的內容大多是些祝福的話或開心的事,每說到逗樂之處,大家鬨堂大笑,舉杯暢飲,其樂融融,講者津津有味,聽者開懷大笑,整個氣氛極其歡樂和諧。

“ 三 杯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土族向來以熱情好客聞名,“三杯酒”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體現。當你走進土族人的家門時,主人會先敬你“下馬三杯酒”,進門時再敬“進門三杯酒”,酒席正式開始時再敬 “吉祥如意三杯酒”,當客人離去時還要再敬上“出門三杯酒”和“上馬三杯酒”。而不能喝酒的客人,則需用右手中指蘸三滴酒,對著空中彈三下,以示敬天地祖先。

“ 竹 管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在傣族聚居地有著一種極具民族風情的“竹管酒”。逢年過節時,好酒的傣族群眾會在一起飲酒作樂,他們在空地中心放上一大陶罐酒,一撥人團團圍住,用約一米五長的細竹管伸入罐內吸飲,另一撥人則在一旁載歌載舞。兩撥人彼此交替,反覆循環,相互助興,場面熱鬧極了。

“ 交 杯 酒 ”

漲姿勢!竟然還可以這樣喝酒!

湯溝酒業 喝酒

你以為只有在新人結婚時才會喝交杯酒嗎?其實,這是苗族的一個傳統習俗。在雲南苗族村寨裡,你在走街串巷,訪親問鄰時,無論進出誰家都必須得喝進門酒,出門酒,不可拒絕。而且只能是主人敬賓客,賓客不可以回敬,但賓主雙方可以喝交杯酒。這個交杯酒也有兩種喝法:一是兩人手腕交叉,同時喝自己手上的酒。二是賓主兩人將自己手中的酒餵給對方。苗族的“交杯酒”象徵的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之間濃濃的情誼。

少數民族的酒文化獨具一格,各具特色,而我國漢族的酒文化更是多姿多彩源遠流長。飲美酒,吟詩詞,成為我國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的愛好。在我國浩如煙海的詩詞之中,“酒”可謂佔據了一席之地。

三國時期曹操慷慨陳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借酒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

唐代時期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肆意灑脫,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而宋代的酒文化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在文化方面,以蘇軾為代表的文人騷客們把酒書憤,借酒言志。

在釀酒方面,釀酒名師黃玉生途經湯溝鎮,並在這裡取水釀製出了味甘醇美、香氣優雅的湯溝酒,深受世人喜愛,並一直延傳至今。

正如歌中所唱的: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酒文化,但無論是哪種酒文化,都有著獨特而美好的吉祥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