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祕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祕

在蘭博基尼(Lamborghini)Huracán Performante出現之前,紐博格林北環最快量產車圈速為6分57秒,由保時捷(Porsche)918 Spyder創造,Huracán Performante出現之後,圈速為6分52秒01,足足快了4.99秒。不要忘了,我們一直稱Huracán為“小牛”不僅超越了自家大哥Aventador LP 750-4 Superveloce,還將擁有將近千匹馬力的“蛙王”拉下神壇,這隻小牛有一個秘密武器,是什麼?請接著往下看,我們為你一一解答。

在文章開始之前你首先要知道一件事,為什麼會使用“Performante”(性能)這個詞?蘭博基尼研發部主管與大眾董事會最初都是想使用Huracán Superleggera來命名,“Superleggera”在意大利語中是“超輕”的意思,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名字,上一代“小牛”Gallardo就曾經使用過這個名字。但這臺全新Huracán是在性能上有著實質性的提升,不僅是更輕,所以,叫Performante才能更切合這臺車的性格。不就是性能版而已嘛,增加幾十匹馬力,變速箱換檔時間更快,加個大尾翼,更硬的避震,換一條更“吵”的排氣,更好的輪胎,全世界的車廠都是這樣做的啦。沒錯,以上這些Huracán Performante都做了,但這並不能讓它在紐北比918 Spyder快上4.99秒。Performante致勝的關鍵是有一個秘密武器,而這個武器稱為ALA。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ALA,全稱Aerodynamics Lamborghini Active,蘭博基尼劃時代的主動式空氣動力學,這個平平無奇的固定式尾翼有什麼了不起的,還不夠我那個有著空氣剎車作用的液壓大尾翼厲害,如果你這樣想就真的Too young Too simple了。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ALA的工作原理,在後面會作詳細介紹。ALA系統主要通過兩瓣看似簡單的電動閥門開合來改變氣流的走向,分別位於車頭下擾流與後尾翼內,小身材大智慧,在外觀上你不會看到它是如何工作的,但通過閥門開合就有著比液壓升降尾翼更高的空氣效能,相比於ALA,液壓尾翼有著三個主要的問題。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有沒有發現碳纖維的紋路與以往的不一樣,沒錯,這是蘭博基尼與Callaway Golf公司合作開發的鍛造複合碳纖維材料,首次亮相是使用在2010年的Sesto Elemento(第六元素),比一般碳纖維更輕,這種材料在Huracan Performante身上多處使用,包括前擾流、尾翼與內飾,讓它比普通版Huracan減輕了41公斤的重量。

首先,尾翼都是由碳纖維製成,都是非常輕,但是液壓油與電機增加了非常多的重量。然後就是液壓升降尾翼需要1秒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展開,從你踩下剎車至尾翼克服空氣阻力完全升起這段時間,車子已經走了非常長的路了。最後就是液壓尾翼一般只安裝在車尾,在剎車時也有著非常可觀的下壓力,能抑制重剎時的前傾現象,但同時也有可能導致了前輪變輕,前輪變輕輪胎抓地力就變小,前輪抓地力變小意味著有可能會出現轉向不足(推頭)的現象,這可能會讓你錯過最佳的入彎時機。而ALA一次解決你三個問題,ALA的電動閥門只需要0.2秒就能完全打開與關閉,中空鍛造碳纖維加上電動閥門比液壓升降尾翼輕80%,並且ALA是前後同時產生下壓力,並不會出現尾重頭輕導致轉向不足的問題出現。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迴歸正題,複雜不代表好,簡單也不代表差,ALA系統並非單靠這幾片看似毫無技術可言的閥門就能成為目前最先進的主動式空氣動力學系統,其實當中蘊藏著許多高深的奧秘,接下來就以簡單而隆重的方式來解釋ALA系統是如何工作的。首先從前擾流開始說起,ALA的工作狀態主要分為兩種,最大下壓力與低阻力,當前擾流的的閥門關閉時, 能大大減少進入底盤氣流,下路不行就只能走上路,所以氣流就只能從車輛上方經過,這時就是擁有最大下壓力的狀態,獲得更高的過彎速度與操控性。你想象一下,當你揹著一個比較重的人,重量雖然是壓在你的身上,但正在接觸地面的是你的鞋子,重量越大,鞋子與地面的摩擦力就越高,打滑的幾率就越小,而無形的下壓力就是讓輪胎緊緊壓在地面上,摩擦力越大抓地力就越高,這樣解釋會不會清晰一些。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如果大家有留意過一些Timeattack賽車,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一個巨大的前擾流板(俗稱頭鏟),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進入車底的氣流,儘量讓氣流都從車上經過。

下壓力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確是能增加過彎速度與操控,但下壓力越大意味著阻力越大,同時也會減少直線時加速與極速(讓你揹著人來跑50米你也跑不快吧),這時ALA就要進入另一種狀態,低阻力。當這扇門打開以後,一部分的氣流經過這條秘密通道回到了底盤,作用於車身上的下壓力自然減少了,阻力減少了就能在直道時達到更高的極速。在近兩年的超跑中可主動式前擾流板已經越來越常見,工作原理也很容易理解,低速關閉高速打開,ALA系統的精髓,大部分在於尾翼創新的設計。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光看外表這個尾翼讓人一頭霧水,主動式空氣動力學究竟在哪裡,明明只是一個固定不可調的碳纖維尾翼,但如果跟你說這是蘭博基尼首次使用的中空鍛造碳纖維尾翼,這樣你就知道內有乾坤。與前部一樣,都是通過打開關閉閥門來增加減少下壓力,電動閥門安裝在尾翼的內部,中空的結構能讓氣流通過尾翼內部,再從尾翼內流出,是的沒錯,是流出。當閥門關閉時,尾翼起著與傳統固定式尾翼相同的作用,創造出最大的垂直下壓力,這一點已經沒有什麼好解釋了。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對比兩張圖的氣流走向,紅色代表下壓力,藍色代表低阻力。當打開閥門後,氣流通過尾翼內部後流出,藍色的低阻力氣流硬是把紅色的下壓力氣流拆散,只剩下尾翼上方的迎風角度獲得下壓力,而尾翼下方的氣流已經不再擁有下壓力,而氣流的走向F1的DRS系統有點類似,DRS是調節尾翼的角度來減少空氣阻力,在直道時獲得更快速度。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不圈出來大概會把它當成引擎的進氣口,其實這就是尾翼的進氣口,而閥門就藏在裡面不遠的地方,至於出風口在哪,說實話我也找了一段時間,請看下圖。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大家來找茬。大家有沒有覺得這種鍛造碳纖維的花紋與大理石非常相似,好像在哪經常看到,啊,對,就是廚房桌面使用的那些雲石。

說了那麼久,究竟Huracán Performante的下壓力相比一般的Huracán Coupe增加了多少呢?看好了,是750%,飛躍進步獎非它莫屬,當然Huracán本身的下壓力也並不高,搭配這套如此賽車化的主動式空氣動力學,下壓力暴增也不足為奇。至於ALA系統在什麼情況下打開關閉,主要是根據當前的駕駛模式電腦自行調整,在Strada模式下,電動閥門在70km/h的速度下就會自動打開,以獲得最低的行駛阻力。Sport模式下,同樣是在70km/h打開,但到了180km/h時會關閉來得到最大化下壓力,一直到了310km/h才會重新打開,因為這時需要更高的極速。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其實真正能發揮ALA系統的本領是Corsa的模式,四個閥門的開關取決於車輛目前是做橫向還是縱向活動,說到這,就要解鎖另一個新技能了,那就是“aero vectoring”。蘭博基尼稱這個技術為“aero vectoring”,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航空矢量”,可能與航空的確有一點聯繫,但在這就不再深入考究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上網研究一下。那麼這一個技能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如果開過“三蹦子”的同學(也就是三輪車),就會知道轉彎時的速度過快,靠彎心的那一側車輪有可能會懸空離地(轉右彎時右輪離地),還有可能會翻車。這是因為重心轉移過快,重心向外移動,導致外側車輪的下壓力比內側車輪下壓力大,所以就會出現離地的情況。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的三輪車有更高的過彎極限,在離地的那一側車輪上放上一個重物,與外側車輪下壓力平衡後,不僅車輪不會懸空,過彎極限還大大增高。(危險動作切勿模仿,舉個例子而已)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雖然Huracán Performante在過彎時不會出現翻車的情況,但在過彎時依然會出現側傾與內側車輪下壓力不足的情況,而aero vectoring就是使用與上面舉例的三輪車相同的原理(當然蘭博基尼的高端多了)。大家已經知道尾翼能隨意切換大下壓力與低阻力模式,尾翼左右兩邊閥門能獨立控制,像圖中轉右彎的時候,左邊車輪有過多的下壓力,那麼就打開閥門,減少它的下壓力,而右側車輪下壓力不足,就關閉閥門,單獨給右側車輪提供下壓力,這樣兩邊車輪下壓力就接近平衡了,還能減少車輛側傾的現象,一舉兩得。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這裡是小牛的地盤,就不多做介紹這臺帕加尼Huayra(風神)的主動式空氣動力學,至於有多厲害,往下看。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風神並不是使用什麼液壓升降尾翼,而是前後總共四塊與飛機襟翼工作原理相同的“板”??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這就厲害了,襟翼會根據當前車速、方向盤轉向的角度,車輛前後左右的動態,來調節襟翼的迎風角度,這比小牛的牛X多了,噓,別那麼大聲。

秘密武器 蘭博基尼ALA技術大揭秘

圖:在過彎時同樣為內側車輪提供額外的下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