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电影《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你觉得哪个更好看,为什么?

文艺论


【电影《误杀》片尾肖央耐人寻味的眼神里,藏着越狱的动机与结局】

【谁杀了素察?尸体藏哪了?电影《误杀》未解之谜都藏在蒙太奇里】这篇《误杀》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
关于电影的结局,我在文中特意留了一个悬念——“李纬杰既然自首,为何结尾又想越狱?”这个留白引发追问,有好几位小伙伴希望能再出一篇,讲讲结局有啥特殊的含义。
都知道我是特爱宠粉的,来,交作业。

由陈思诚监制、何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电影《误杀》正在热映中。影片翻拍自4年前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虽然剧情基本相似,但这两部电影想要传达的内核主旨并不相同。

在接受我采访时,导演柯文利曾表示:印度版的主题主要是展现如何“瞒天过海”,着重于计谋,而《误杀》希望格局更大,主题更升华,想说的关键词是“误杀”。

诚如所言,在《误杀瞒天记》里,更多展现的是男主如何利用在电影里看到的桥段隐瞒尸体 进行脱罪,而《误杀》则把更多的戏剧冲突,放在发生“误杀”事件的动机和事件过后的反思里。

相比而言,我觉得《误杀》更好看。

一、更具戏剧冲突的情节+更可推敲的细节比起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误杀》主要改编了这几个情节:

1、印度版中母女与警察局长儿子发生打斗,是因为局长儿子偷拍到了大女儿在湖边脱衣服的视频并以此要挟;

《误杀》则把剧情中受害者受迫害的强度升级,改编为大女儿平平在露营期间被素察下了迷药,并被众人性侵,还被偷拍下了视频以此要挟,这让人物动机更为可信,戏剧冲突更能引起观众的痛恨共情,增强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情绪输出;

2、印度版里,打斗直接导致警察局长的儿子致死,其被裹上麻布埋在了后院的坑里;

《误杀》中则是将素察打晕,阿玉和平平以为将其打死了,就把“尸体”藏在了坟地的棺材里,这比印度版的更有悬念,增加了从击打误杀到活埋误杀的戏剧转折,更为剧情增强了看点和悬念;

3、相比印度版,《误杀》增加了因李纬杰一家被审讯而导致的暴乱,邻居被枪伤,以及事后小女儿改卷子上的分数,李纬杰信奉信仰布施却被拒绝、以及最后主动自首这几个情节。

这几个地方是与印度版在主旨传达上最大的区别所在,这些情节正好解释了李纬杰最后会去自首的原因:

一方面,脱罪的后果超出预料。

由于他利用电影情节制造蒙太奇的方法脱罪,导致原本应该承担误杀罪名的一家人,不仅没有获罪还让警察局和执政方激起众怒引起暴动,也让邻居被枪伤,这干扰了社会秩序,更多人因此而受到伤害和损失;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直善意布施的他,在脱罪过后再去布施却被拒绝。

这让他内心落下一个空洞,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是为了保护妻子和女儿,为了守护这个家庭,但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因为无论如何,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虽然从道德和法制的置高点上素察是死有余辜,但的确不应该由私人来审判和裁决,更不因被误杀后还被藏尸,欺天瞒地摆脱罪名有违李纬杰内心的信仰,也干扰了社会公义,让真相为骗局让了行;

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女儿安安在试卷上改分数。

一场不小的风波里,一家人都是那个蒙太奇的一部分,女儿安安也曾被训练着说谎,即使最后因为拉韫的严厉审讯而说出了尸体埋葬地,但是这整个过程,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怎样的阴影和不良后果呢?

从安安改分数这个举动可以看出,事件过后,在父亲的一系列举动边塞下,她觉得做错事,没考到理想分数,都可以通过欺瞒哄骗的手段来逃脱责任。

为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减少事件对孩子成长心历的不良影响,作为父亲的,必须以身作则。

(并不是只为了过审哦~)

二、更具悬念的结局+更多潜藏线索的深埋

在结局上,两部电影差别最大,而《误杀》更有深挖空间,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所升华。

印度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的结尾,是男主从新建的警察局走出,与偷换尸体时在建的新警察局的画面交叉显映。

一场完美的脱罪蒙太奇结束,电影也划下了句号。

而《误杀》则结束在监狱里李纬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里,旁边是黄毛推着送尸车经过,打翻了一个装满落叶的筐子,这与电影的开场情节高度重合。

拉韫夫妇真的变好了?儿子死了,尸体找不到了,他们就不再追究了?既然自首,在监狱的李纬杰为何要越狱?
电影开头李纬杰想越狱,怎么醒来发现自己所躺的棺材里还躺着已经死了的黄毛?
李纬杰一家的下场究竟如何?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随着这个结局画面得以推论而出,这里,我给出一种可能:拉韫夫妇假意示弱,得知真相后利用背后势力报复李纬杰全家。

片尾李纬杰为何要逃狱?

已经自首的李纬杰居然想要越狱逃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的家人又受到了威胁,他必须出去营救或者报仇,如果还活着却被迫害,他要去营救,如果已经被报复致死,他肯定要去报仇。

能对其家人造成威胁的,只有得知真相的警察局长拉韫和被破坏选举事业的议员丈夫,虽然他们的职位被辞退事业中断,但这不代表他们背后的势力全被消除。

以片中的剧情来看,死了儿子的拉韫穷凶极恶,甚至恨不得把小女孩安安给吃了,后面居然会在李纬杰面前示弱,很可能是假意套知真相,谋图报复。

结合这样来看,片尾李纬杰想要逃狱的动机,就充足了。

他最后成功了吗?

如后文所述,影片《误杀》惯用蒙太奇手法,且可以说用得非常灵活娴熟,当片尾想要越狱的那个耐人寻味的眼神出现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片头里同样的剧情。

除了情节上高度重合,片头的剧情在眼神之后还有一个延续——李纬杰假扮尸体钻进棺材,被助他越狱的黄毛推出监狱,看似逃了出来,醒来却发现和他一起躺在棺材里的,还有原本应该救他出去的黄毛的尸体。

如果黄毛死在了棺材里,意味着没有人能救李纬杰出去。所以,最后,他也会像素察一样,闷死在棺材里。

这里正是用了颠倒蒙太奇的手法,把整部电影的结尾在片头就先放出,然后整部电影用倒叙的手法,结束在看似未解的谜团里。

以此来看,最后那个没有说明白的结局就是——李纬杰像素察一样闷死在棺材里,家人也许无一幸免了。

三、蒙太奇的巧妙使用+紧凑流畅的叙事剪辑

印度版来自于2015年,彼时的电影在蒙太奇的运用上,还没有4年后的今天这么纯熟。整部影片以蒙太奇脱罪,手法上用到了一些交叉蒙太奇(比如结尾国主从警察厅出来时,新旧警察厅的画面交替出现),颠倒蒙太奇,但整体略显拖沓,减弱了蒙太奇给人的画面冲击和心理影响。

但《误杀》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平行蒙太奇叙事紧凑,将赛场选手的吞舌投射到仓库,让素察的死因由打击致死,改为活埋误杀,小安安在餐桌上划玻璃更印证了这一点;

素察与阿玉母女在仓库打斗与李纬杰看拳赛KO这两场戏快速频繁的交替剪辑,让一场交叉蒙太奇秒级呈现,帧帧拼接,层层递进,用拳赛现场的狂热气氛,将一个发生在湿冷仓库的“误杀”事件渲染得紧张、刺激,让影片最重要的冲突事件张力十足;

颠倒蒙太奇还用出了3种境界:

① 戏中的李纬杰用颠倒蒙太奇扰乱证人的时间逻辑,让一场偷换时间利于脱罪的证词闭环就此而成;

② 戏外导演拍摄这一段的解题之法时,也拖到了两场审讯之后,由拉韫推理得出,细节才得以呈现还原;

③ 影片的片头与片尾中,李纬杰想逃狱的画面高度重合,而片头给出了李纬杰的最终下场,更是一场头尾倒置的颠倒蒙太奇;

而反射蒙太奇则用重重隐线细节,引导观众思考,而得出尸体所在,以及李纬杰自首的原因。

在蒙太奇手法的精准运用下,《误杀》比印度版节奏更紧凑流畅,叙事剪辑更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四、隐喻深藏,格局升华

在《误杀》中,还出现了印度版里没有的隐喻意象:羊。

以“羊”做特殊指代,从信仰的角度解题,这让影片的格局,往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上又迈了一步。

羊的3次出现,有3种不同的隐喻指代:

第一次出现羊,是在李纬杰把汽车推进湖里的时候,赶羊人看了看湖面就继续赶着羊走了,而画面在一只羊的眼睛上定格了几秒。

作为目击者,或者旁观者,羊看了看,就走了,这或许是一种慈悲众生的指代,像是知道原委,又好像一切与己无关。

羊是第三视角的见证者,是一切不被发现的救赎与希望。

第二次出现羊,是被恶警察一枪泄愤,做了无辜的替罪羊。转念想来,又何尝不是隐喻着恶行背后被迫害的人们的无辜。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如果平平不被拉韫宠坏了的儿子素察MJ,不被他们拍下视频要挟,后面的一切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彼时的平平,正如被一枪毙命的羊一样,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如果不是将事情告诉母亲阿玉,平平甚至没有避免再次被性侵的能力。

羊,是恶行下的践踏,是被侮辱的尊严与人格。

第三次出现羊,是在小安安告诉警长,家后面的坟坑里埋了东西之后,警察局劳师动众在现场挖掘。在以为藏着素察尸体的棺材里,挖出了那只被枪打死的羊。

这个时候,它是替罪羊,代替素察的尸体躺在那里,躲避了警察的排查。当它被男主用来妨碍司法公正,隐瞒罪责的时候,救赎和悲悯也就消失了,最终,在以骗治恶的不当利用之下,它变成了掩盖罪恶的“遮羞布”,像是提醒人们,正邪不过一念之间。

关于影片的细节剖析、深度解读还有很多,这其中,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至今振聋发聩,其背后所反映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亲子教育问题、校园霸凌现象、执法者违法乱纪等等社会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与探讨。

因为,这场较量最终没有输赢,影片中每个人的遭遇,都不是你我所望。

文|若尘
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态度决定高度,角度决定深度,欢迎关注高度娱评。】

高度娱评


《误杀》和其翻拍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各有优劣,如果打分,我会给《误杀》相对高一点。



首先说剧情发展。

印度版铺垫比较多,和相识的人、家人的相处描写不少,尤其是和坏警察的矛盾产生比较自然。

《误杀》里对坏警察的描述过于夸张,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坏人,但对他的着墨有点多了,有一种为了坏而坏感觉。



其次,逃避手法的运用。

可能是因为对印度社会不太了解,总觉得有点牵强。

那些时间点上产生的疑点,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漏洞,在宾馆入住偷写日期能理解,但饭馆打小票应该有日期吧?

还有那个讲经的光盘,都说了是提前预定,后来也能买到?

《误杀》里,因为时差只有一天,制造误差难度相对小,而且这一天李维杰又恰好去那个城市出差,所以整个过程合理性看起来更高。

在挖掘尸体上,因为挖坟引起骚乱,这个可能性太大了,运用的比较好。



最后说结尾。

印度版那样的结尾应该无法过审,但无论哪个版本里,那个坏小子都罪不至死,更何况是那么残忍的死法。

他被误杀了,他因此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杀人凶手也不能逍遥法外。

所以为了体现法律的正义,结尾就必须得让李维杰站出来自首。

对此,编剧也提前做了一系列铺垫,比如李维杰有布施的习惯,小女孩的撒谎等。

如果没有比较,这样的结尾会更好接受一些。



《误杀》节奏快,片中人物的情绪都比较饱满,两个母亲的眼神对峙,还有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觉得情感有点过了。

《瞒天误杀计》更从容一些。

可能因为编剧视觉不一样吧?



生活就是这样,明天和意外总是不知道谁先来。

本以为能够岁月静好,哪想到意外会降临。

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

以上是个人见解,如有理解不到位,请指正。


流年芳华


国产误杀时长112分钟,相较于印度版时长缩短了不少,但是精彩程度并未缩水,相反剧情更加紧凑,配合片中的配乐及场景的交叉变换,更容易让你体会到人物紧张、压抑的心理细节。故事还原度100%,编剧对部分情节场景和人设进行了再创作,比如将讲经替换为了泰拳,洗澡视频替换为了施暴,素察的父亲由一名商人替换为了市长竞选人,这些变换大大加深了戏剧冲突,算是一部成功的翻拍。

原作中的维杰,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正直果敢的人设,但是李维杰在肖央的饰演下,由一开始的正直带一丝懦弱,到变成为了女儿直面不公,再到最后为了家庭挺身而出,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母亲阿玉也不再是原作中始终躲在维杰身后的那个女人,为母则刚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与局长拉韫四目相视的时候,这种感觉让人记忆深刻。原作更像是一部适合在安静环境中细细体会的家庭片,而误杀则更贴合院线上映的标准。

不同于原作中被大女儿失手直接打死的萨姆,本片中维杰在转移素察尸体时,发现了留在棺材板上的抓痕,也就是说素察被打晕后被没有死,是被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本片在剧中也设计了大量的细节和台词致敬了多部电影。男主思考怎样掩盖真相时回忆的电影是《蒙太奇》《控方证人》;一家人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警察局里出现的观影记录有《狩猎》《七宗罪》《蒙太奇》《白夜行》;彩蛋的镜头致敬的是《杀人回忆》。片中出现的台词和故事情节像监狱风云活埋 唐人街探案2 肖申克的救赎 猫鼠游戏 天堂电影院 嫌疑人x献身看不见的客人等等,具体出处我就不细说了,如果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寻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影片等你发掘。





虎克电影室





虽然《误杀》这次获得了更多票房的成功。但对比原版《误杀瞒天记》,它仍暴露了很多不足。 首先二者在故事和结构上太一致了,《误杀》在很多地方,直接完全照搬《误杀瞒天记》的情节,只是略作改动,处理方式基本上属于照葫芦画瓢。

其次,《误杀》基本上是挪用了原版的精彩细节,比如原版中《误杀瞒天记》男主维杰开车开离现场,被与他处处作对的检察长的手下看到身影,而他将死者手机丢弃躲避警方追踪,以及将车沉入湖底的过程,也险些被路人发现。《误杀》也对这些情节略加改良后直接套用


所以,从故事层面看,《误杀》并没有多少创新的地方。而且在《误杀瞒天记》最后的结尾,维杰虽然和米拉一家的矛盾结束了,但新上任的警察官员并没有放弃案件的调查,他们和维杰新的战场仍在进行,维杰的威胁并没有消除。这种开放式结局也导致影片营造的悬念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停下,故事也没有结束。这比起《误杀》里采取李维杰自首,走上一个闭合的故事也更有吸引力

总体上,在故事和结构上,原版《误杀瞒天记》要比翻拍片《误杀》要丰富好看的多,尤其是悬念设置上,情节也更具观赏性。


萝三


问题:电影《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你觉得哪个更好看,为什么?


国产翻拍片,极少有成功之作。

改编常常需要受诸多限制,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导致改编电影常常水土不服。

不过,最近上映的翻拍片《误杀》,却表现超过预期。

豆瓣评分7.7,好于81%的悬疑片。

放在国产悬疑片里简直称得上一流了。



电影《误杀》改编自2015年的印度电影《误杀满天记》。该片凭借精妙的故事情节,大受好评,豆瓣仍然高达8.5分。


首先来说说中国版——《误杀》


外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导演柯汶利,陈思诚监制。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帮助过失杀人的亲人脱罪的故事。期间经过与被杀者身为警察的母亲斗智斗勇,最终完美脱罪的故事。



国产版《误杀》将背景改为一个东南亚一个虚构小镇,这里鱼龙混杂,官官相护。父亲也从印度版的建筑包工头改为了喜爱看电影的网络维修公司老板。


事情的起因是警长之子的素察下药并性侵了男主大女儿平平,甚至还拍下了迷奸视频威胁平平做自己的玩物。结果平平和母亲阿玉在争执中误杀了素察。





如同印度版一样,国产版中的男主清理犯罪现场,销毁证物,并与印度版一致以蒙太奇手法让与他接触的人为自己作证。同样,国版的死者素察也是警察局长的儿子,母亲也是雷厉风行的女警长拉韫(陈冲 饰)。



一个是为保护家人而瞒天过海的坚毅父亲,一个是誓要为儿子伸冤破案的绝望母亲。


乍一看,国产版与印度版剧情几乎一致。然而,在你稍不留神的时候,国产版预留了更多的伏笔。


有别于印度版,国内版的导演并没有过度强化高智商犯罪和逻辑推理等的细节。影片的重点在两个家庭背后。电影的节奏由角色的内心挣扎和人物情感推动。


相比较印度版存在感较弱的妻子,国内版由谭卓扮演的妻子阿玉贡献了一句经典台词: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国内版缩短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长,但却贡献了更多的剧情。不过,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可喜的是,这种缩减不仅没有妨碍整个故事的完整度,反而让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变得更加张弛有度。


可悲的是,因为时长太短,内容太多,个别剧情有堆砌之嫌,情节不够自然流畅。太多的社会热点议题塞在仅有一个多小时的影片,这就导致了剧情显得有些许过渡僵硬。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翻拍片,《误杀》在保留了原版的故事框架的同时,对剧本的人物动机和背景设定在进行了二次创作,并且加入了不少因地制宜的本土改编。


仅凭这种改编上的诚意和野心而言,已经远胜不少国产翻拍影视剧了。


首先是,「泰拳」概念的引入。

泰拳这种搏命性质的运动,在影片中无疑象征了正邪双方之间的博弈和交锋。


李维杰作为窝囊了半辈子的中年人,连自己的女儿也看不起自己。酷爱看泰拳比赛的他在面对这场误杀案件时,死者母亲女警长拉韫就犹如擂台上的战无不胜的泰拳手,步步紧逼让李维杰陷不得不奋起反抗。



至此,李维杰之口说出那句经典台词:

“拳台上没有平局,一方必须要打赢另外一方。”

这就好像二人在这场案件中的博弈,不是家人被捕,就是对方无法伸冤。





甚至于,国产版对剧情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素察究竟是怎么死的?


后续警察取证中有一个细思极恐的情节:拉韫带领警察开棺验尸时,虽未找到尸体,但在棺材上有血红的抓痕。



李维杰在看拳赛的时候科普过:

拳手发生吞舌后,需要有人把他的舌头抽出,不然就会窒息死亡。

所以当晚素察只是昏迷。

联系这两个细节,可以推断出——

素察的真正死因是被活埋。


推理可得,李维杰回到家后,发现现场没有血迹,就知道素察并没死,他直接将素察活埋,以确保平平彻底拜托人渣素察的欺辱。


这就可以解释后续有李维杰去庙里请僧人赐福这一幕。因素察之死,让他心里有愧。他心里很清楚,他才是导致素察死亡的真凶。





此外,影片中还增加了「羊」的象征。


电影中,羊的每一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第一次,是李维杰毁灭罪证的时候。

羊成为了李维杰罪行的见证者,象征罪恶的产生。


第二次,是李维杰被恶警桑坤报复。

最终,桑坤打死了那只羊,死去的羊在这里象征着被强权欺压,而只能任人宰割的芸芸大众。


第三次,则是警察开棺验尸。

结果棺材里面出现的是被桑坤打死的羊,这里又寓意着男主角的替罪羊出现,暗示了男主掩埋真相的事实。



而最后一次则是李维杰在庙中见到的羊,象征着最后灵魂的救赎。


影片英文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为没有牧羊人的羊群,寓意为:乌合之众。


羊是食物链中的底层,如同影片中被收到各方欺压的平民一样。


影片结尾由李维杰案件引发的全民暴动,民众看似软弱,一旦当他们联合起来注定会颠覆整个社会阶级的变动。


电影结合本土,借此隐喻了阶级间的矛盾对立。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版中存在对犯罪片先贤的多重致敬。


越狱戏致敬了《肖申克的救赎》,棺材求生则致敬了《活埋》。



李维杰思考如何脱罪和拉韫破案的过程,提到的韩国犯罪片《蒙太奇》。



影片结尾秦沛饰演的饭店老板紧盯镜头那一幕,则是致敬《杀人回忆》结尾的凝视。





不过,影片也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瑕疵


首先《误杀》叙事节奏不够流畅。时长不长,热点不少。剧情过于拥挤。


电影在剪辑过于炫技,大量慢镜头特写,配乐铺得太满,显得画蛇添足。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影片的结尾。


印度版的是酣畅淋漓的一次完美犯罪,结尾让人震惊。


反观《误杀》的结尾,李维杰一家人选择了自首。



如果说这个自首的结局,是因为过审而改动成这样,我可以理解。但如果说,这完全是导演自己创作的,毫无疑问这是最大的败笔。


这个结尾严重违背了李维杰要为家人“脱罪”的动机,结尾略显生硬。大大削弱了前半段的情节紧张感,整体观影体验直线下降。


大家觉得呢?


最后,给《误杀》整体打7分,整体而言这次改编还是值得肯定的,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综合以上,如果非要问我喜欢哪一部。如果没有看过印度版《误杀瞒天记》,那么强烈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我国版的《误杀》。我会认为经过了二次创作的《误杀》在某些方面豪不逊色原版。但若是看过印度版的,就不建议大家再观看国内版的《误杀》了。本来《误杀》还可与《误杀瞒天记》一战,但因为我国《误杀》的大和谐结局,使得国产版略逊一筹。


以上,就为我本次全部回答,喜欢不喜欢的都可以留言讨论。喜欢的别忘了给个赞,先谢谢大家了。


有影club


中国第一聋哑警察潘华国



用户4224211967111535


除开结尾,其实很多地方地方的改编比原版好。作为一个同样观影量1000+的入门影迷,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还是很奇妙的,怎么说呢?我很喜欢里面关于电影的部分。下面简单谈一下浅显的看法(涉及剧透):



1,凶手是男主,结局不全是和谐:男主知道官二代没有死,并且主动选择不去救他,导致了最后的暴乱,为了制止暴乱和自我救赎,所以选择自首。这一点和原版《误杀瞒天记》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原版母女二人打死完官二代后不知所措,马上给男主打电话,男主正在看电影没接,3号早上才回去的,也没提到假死的事,改编成男主知道被打晕有可能会出现昏死的现象,2号晚上她们正准备埋尸体时男主给家里打电话母女没接(让观众以为错过了取出舌头所以没能救活官二代),随后男主急忙打出租车赶回去,回家后知道官二代被埋进棺材里了,打斗过程没有任何血迹,联想到电影最开头的一幕,在棺材里点火,这就是《活埋》里最经典的场景,男主看过电影《活埋》,知道在棺材里官二代醒来了能撑很久(原版是没有棺材的),所以男主是知道官二代活着的。(官二代在被打晕后吞舌假死(即停止呼吸),转移途中小推车翻倒时吞舌消失,此处还有一个手部特写,不过正处于昏迷状态所以并没有动)

二、当发生误杀案之后,男主再去给僧人布施却被拒绝,也暗示了男主有罪。

三、男主回家听完发生的事后,一个人在墓地吸着烟,这个时候官二代还没死,男主极有可能听到了官二代在棺材里的微弱声音,所以后来男主打开棺材时表情很淡定。后来一家人吃饭时小女儿用叉子划桌子(应该是模仿母亲挖坟,而不是听到的什么),划桌子的声音让男主联想到官二代抓棺材的声音,内心深处十分愧疚,所以马上制止了小女儿。

四、男主向警察局长夫妇道歉所说的“我没能让妻子女儿不受到伤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她们再次受到伤害,关于这件事我也很抱歉。”(男主之所以愧疚,主要原因就是男主是故意让官二代憋死的)不让妻子女儿再次受到伤害,其实指的是不能将这个恶魔放出去再次伤害她们,因为他知道把官二代放出来,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的父母也绝不会像电影最后一样幡然醒悟。后面要加揭开棺材发现官二代是憋死的这场戏,其实就是想说本来可以不死人的。

五、他对妻子所说“我是个没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之所以他要去认罪就是因为他知道人是他杀的,后来男主被抓,母女二人认罪,顺序和《嫌疑人X的献身》一模一样,男主当时应该就是心境应该就和石神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汤川学来指出真相。结合《唐人街探案》系列,这部电影或许可以叫做《嫌疑人Q的献身》



六、电影中羊的四次出现:第一次在湖边看到男主抛车(知道男主有罪),第二次被警察打死(代替男主受罚),第三次开棺验尸(作为替罪羊,帮男主掩埋真相),第四次男主决定认罪后,活羊重新出现,寺庙响起钟声(都预示着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七、电影首款概念海报上画的就是男主一只手牵着大女儿的手,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铁锹,地下埋着官二代,官二代的头和铁锹上都有血迹,暗示是男主杀了他。

八、如果你看的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安安最后考试其实只考了70分,是涂改后才有的100分,男主当时表情凝重,转头去买口琴,此刻背景音乐《We All lie》响起(We All lie对应着他们都撒谎了,而且小女儿已经很熟练了),这首配乐并不是随随便便选的,《We All Lie》是韩剧《天空之城》的片尾曲,《天空之城》主要讲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这里的主题完全对应。

所以后来男主跑去自首,其实也是为了教育孩子; 总之,为了能让男主自首能说服人(能够过审),编剧给你三个理由:一是原本可以不死人的,男主才是真正的凶手,男主佛教信仰让他决定这么做;二是加了原版没有的暴乱戏(片中有提到男主孤儿的原因是父母死于暴乱),让男主觉得有点愧疚,想要出来承认错误止暴制乱;三就是看到安安已经学会撒谎作弊,男主觉得自己要以身作则教育好孩子。

2,对比原版的一些小细节: 尸体埋在警察局里,这点和原版一样,也对应了最后警察不方便透露藏尸地点的原因(颂叔介绍男主给承包商认识时提到过他是来修新警察局的,后来承包商带男主去看场地时男主盯着地上埋网线的坑看了很久); 原版并没有真的强暴,只是拍了大女儿洗澡的视频并以此要挟,也没有打瞎他人眼睛的情节,原版男主家附近没有墓地,是直接埋在土里的; 原版当晚发生误杀后,母女用家里的座机给男主办公室的座机打过电话,男主正在看电影没接,这里就是一个明显的漏洞,查通话记录就会发现案发当晚,家里有打出电话的纪录,说明家里有人;而改变后是男主用公用电话和酒店的电话给家里打电话,家里没接,查通话记录只能说明有人给家里打过电话,没通更能说明家里没人。



原版男主处理手机是扔到一个装着电线的货车上,卸货的时候大概率是会被发现的;而改编后是扔到一个装沙子的货车上,卸货沙子装进水泥加工机大概率手机就完全废了。

关于羊的意象,这点是原版没有的,羊在片中出现了四五次,最后一句台词也提到了。羊在基督教中的意义为替罪、救赎以及牺牲:上帝为了考验亚拉伯罕的忠诚,叫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成祭品,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动手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 片名,《误杀瞒天记》英文片名《 Visual 》,即视觉,指的是案子的核心诡计视觉错误,《误杀》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意译是乌合之众),指的是当地警民关系,牧羊人作为当权者本应该是作为保护羊的存在,“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羔羊们想要的仅仅是能过安全的活着,当牧羊人变成屠夫,便是羔羊奋起反抗的时候。这里也对应了两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平平和安安,想表达的就是小人物只求能平平安安就满足了;

警察去抓大女儿的时候,老师讲课讲到:羊是一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

原版官二代的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有钱人,没什么作用,男主最后让人帮忙联系的是男主妻子的家人,并没有发生暴乱,只是男主告诉家人那个坏警察打了小女儿,所以他们冲进来把坏警察打了一顿,媒体报道这件事后,相关人员被革职了;改编之后显得更合理也更有力量一点,官二代的父亲是市长候选人,最后暴乱是在民众对当权者的不信任和竞争对手的煽动下合力造成的,并最终酿成大规模暴动,从这点讲,改编后更具社会深度一些; 最后采访秦沛怎么看,其实是想问观众对这个案子怎么看,那么你怎么看呢?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还不错的改编(忽略结局),并不只是单纯的汉化,这可能要归功于本片的六个编剧。其他翻拍片,《破局》《龙虾刑警》《你是凶手》《我是证人》《小小的愿望》《追捕》《麻烦家族》,可以过来学习一下。

3,电影里面电影: 这部电影关于电影的部分还是挺和我这种普通影迷的胃口的,致敬了不少电影,查观影记录、念剧情简介那里笑出了声,可以说是年度最影迷向的桥段了(原版没有)。 开篇米黄色的监狱场景《监狱风云》,越狱《肖申克的救赎》,棺材里点火《活埋》,然后提到《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经典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其实作为一名影迷,看过那么多部电影,多年之后很多具体情节都会忘记,但那些经典的台词却不会忘记。比如《天堂电影院》里的“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比如《一一》里的“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 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那么这部电影呢?我想记忆最深的几句应该就是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作为一名影迷特别喜欢这句。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有能力让你们过的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不让你们受伤害!”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这几句台词都是原版没有的)。

出现的电影还有《唐人街探案2》《控方证人》,《蒙太奇》(翻拍《蒙太奇》的电影《你是凶手》正在上映),唯一提到的电影人就是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也算是致敬吧。电影里出现了两张海报,一张是《肖申克的救赎》,另一张是莱昂纳多主演的《猫鼠游戏》(英文名Catch Me If You Can和本片的内容一致),棺材盖上的抓痕和《妖猫传》很像,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提到过的电影有《狩猎》《七宗罪》《白夜行》,最后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借鉴《杀人回忆》(肖央长得还挺韩式的),核心诡计是《蒙太奇》,这点其实比原版要好,原版是2号3号的案件,4号和5号带着家人去城里,然后通过洗脑式的“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来诱导证人作伪证,而本片强调蒙太奇显得更紧凑更合理一点。暴乱戏能够联想到《小丑》,小女儿看到妈妈埋人的镜头,和《唐人街探案》的思诺的镜头神似,囚车的戏有《我不是药神》的影子,男主知道官二代没死故意不去救他这点和《看不见的客人》很像,和谐的大结局就是国产犯罪片的标准结局了,比如谭卓的另一部悬疑片《暴烈无声》。(片中还有了哪些电影欢迎补充)

4,一点题外话,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最近两个热门事件: 一就是“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的案件,这也应了电影里的那句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也应了最后那个男孩父亲的话“对不起,是我没有管教好孩子。”奉劝所有人,没有能力教好孩子,就不要生。 ps 《误杀瞒天记》在印度一共有三四个版本,外文名都叫《Drishyam》,最初的版本是2013年的《较量》,大家熟知的是2015年的《误杀瞒天记》 ps 陈思诚《唐人街探案2》抄袭《双瞳》之后,也开始买版权了 ps 最开始导演和女主角都是由郝蕾担任的,后来因故改成柯汶利和谭卓,所以电影最后字幕上有一句话“特别鸣谢 郝蕾女士” 。


知说


先说《误杀瞒天记》非常有名的一部印度电影 不得不说 有些印度电影 真的非常棒 15年上映的电影,全程代入感非常强,将近3个小时,我觉得相对于国产《误杀》故事线更清晰、讲诉故事过程更加详细,前30分钟小无聊,后面全程高能 一定要看。

女警长是整部电影的亮点 《误杀瞒天记》的女警长同样很厉害 印度国宝级演员塔布 非常出彩 基本我看过印度电影里都有她。

再说《误杀》误杀好看吗?好看!演员个个都很棒 朋友说陈冲真的每个汗毛都在颤抖 谭卓更是每一个眼神都充满故事 肖央也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但是相对来说 其实我更喜欢原版《误杀瞒天记》仅个人观点 可能由于剪辑原因《误杀》时常只有不到两个小时 虽说节奏很紧凑 但让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 觉得故事线有点点混乱 而最最精彩的部分却只是由陈冲的讲述而过 原版真的一步步带入 高能到我全程都在卧X

另外国产翻拍的也还不错,值得一看。空闲的时候也可以看一下原版《误杀瞒天记》


四号线影音客


个人觉得还是误杀更好看一点。首先印度的误杀瞒天记虽说结局圆满,但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而翻拍的误杀,融入了我们国家的一些社会现状,含有更深刻的寓意。结尾虽说以主人公自首结局,但影片也提供了线索。首先便是素察并非被打死的,而是被活活闷死的,影片中介绍了人昏迷是会吞舌的,主人公的小女儿在吃饭的时候在吃饭时用钗子划桌面也暗示了素察因缺氧而死。因此主人公清楚这件事,但他也算是见死不救,导致素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他们通过蒙太奇的手法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小女儿参与到了这场欺骗当中,在结尾中将试卷上的分数由70改成了100,使得主人公醒悟,最终自首。


逝水年华77


《误杀》以及原作《误杀瞒天记》都很精彩,《误杀》改编后的剧情,更符合中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如果不改,完全按照印度版本结局上映的话,绝对会面临舆论的口诛笔伐,会有暗示教诲观众违法犯罪之嫌疑,或许影片立项审查时就被否了。



其实,纵观整部电影,《误杀》是一部还原度非常高的翻拍电影,不管是场景,人物还是服化道都尽可能的贴近原作。大概创作团队在执行过程中也是很有顾虑的,毕竟翻拍一部评分8.6的电影,稍有不慎就会被口水淹没。不过,最终还是交出了一份让观众满意的答卷。



《误杀》跟《误杀瞒天记》相比较,除了故事背景换到了泰国,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属性和元素的替换,最大的改动就是剧情的反转。



印度版本讲述的是父亲为了帮误杀人的妻子女儿开罪,与警察和检察官斗智斗勇,最终顺利脱罪的故事。



中国版本则是父亲为了彻底替女儿脱罪,刻意将自己包装成罪犯,最终自首,将女儿脱罪的剧情,这样的反转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深度和观赏性,叙事也符合我们社会弘扬的道德观以及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