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患有糖尿病体重上升,这是好了吗?

云飘飘8276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体重下降,很多血糖控制不佳或是随病程较长的患者会逐渐消瘦,对这种情况如果采取合理的干预治疗措施,体重很可能会慢慢回升而不再那么消瘦,这种表现表明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机体糖脂代谢有所恢复,但并不等于糖尿病治愈了,而且也不是体重增长的越多越好,如果超重或发生了肥胖则表示血糖再一次控制不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人血糖之所以降不下来,是由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大量滞留在血液中,由于胰岛素除了起着促进血糖利用的作用,还能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贮存在肝脏等器官与皮下,因此胰岛素不足时血糖会升高,也会因脂肪合成减少而消瘦。

当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后,比如有些降糖药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起降糖作用的,就会随着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多血糖得以下降,同时脂肪转化合成较多,贮存于皮下后就会“胖”起来。

但是,大多糖尿病人又存胰岛素抵抗现象,简单地说就是组织细胞上接受胰岛素的受体功能障碍,使得胰岛素促进血糖利用的效率下降,尽管胰岛素数量升高了,但实际上促进血糖利用功能并不能更好的发挥,增多胰岛素只能把血糖转化成脂肪而贮存起来。由于脂肪的贮存先以肝脏等器官上贮存优先,随后才是皮下,于是就会出现体重升高,但却是肚子先大起来的向心性肥胖,这种情况更多见于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

综上所述,原来消瘦的糖尿病人体重有所升高可以看做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表现,但并非体重增加的越多越好,能保持在标准体重即身高(厘米)-105的水平上最为理想。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我的血糖是在2011年测出的,偶尔的一次体检。开始很害怕不知道从何下手,医院我也去过医生说你还很年轻,要注意啊!看我的医生我们也认识当时给我测的数是8.1,我说我不想吃药也不想打针,他沉默了会说,这样吧你回去坚持锻炼身体 不要再去饭店吃饭 吃点粗粮 。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六年后的今天,我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糖降下来了 体重降下来了 一粒药片我也没吃,以前体重在180斤左右,后来我把体重控制在了160左右,人看上去也是有点露骨了,气色也不好看,我把体重一直保持在160斤有两年时间,饭量一直控制体重一直没有升降,今年下半年开始稍稍涨了一公斤,但是各项指标没有变。

身体要适应一段时间可能才有效果,而且我的烟酒一直也没戒掉只是减少了,过程是很痛苦的,自己的变化要自己掌握住,也许我的经验大家可能很难认可,但是我就这样冒险过来了!


广固人家


大家好。这个问题我正好有切身体会,现在我来谈谈自身感受。我在16年查出高血糖。开始两年都吃的是西药。但血糖控制的不稳定。身体感觉非常差。体瘦无力。今年叁月我开始加吃中药。没想到一个半月后,血糖开始慢慢下降了。我自己在家经常测测血糖。我发现血糖值总是在慢慢下降后,我开始减少西药剂量。二甲双瓜从每天2克慢慢减少到现在每天0`5克。身体`精力都慢慢正常了。现在不光血糖正常。体重增加了七八斤。从前太瘦。现在是标准体重。我特别询问了专家。专家根据我的血糖值及身体状况说:我的体重增加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糖尿病人身体器官和组织不能正常吸收使用能量,造成糖尿病人体瘦无力。只有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才会出现体重增加现象。而我没用胰岛素体重增加,说明我的身体机能在转好,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在减小。所以说,没用胰岛素体重增加到正常水平,是好事。最后我荐议有和我相同症状的糖友。在吃西药的同时,可以用中药帮我们调理好身体(其实吃中药也很简单),血糖控制就很容易了。


悟169430777


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如果糖尿病体重出现增加,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1、体重增加,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为在治疗开始使用胰岛素的时候可能会感觉非常好,血糖很轻松就控制下来了,于是不免就有点管不住自己的嘴,没有控制饮食,就可能会导致身体脂肪沉积过多就可能会导致出现有肥胖,影响到健康,糖尿病患者体重每增加1千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升高3-6%。

2、有可能会导致出现有胰岛素抵抗,影响到药物的效果

体重增加引起的肥胖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的效果,进而导致胰岛素用量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体重增加还与骨关节病变、肿瘤等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3、容易导致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因为本身有糖尿病,如果过度肥胖,还会导致出现血脂增高,血脂增高,容易导致出现血压高,容易出现头部血流缓慢,导致出现,脑血管破裂等。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容易导致出现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危害到健康。

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上涨,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人体健康不利。

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情况下,同时也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尽量少吃甜食零食;一定要做到荤素搭配好;

每天最好坚持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可以进行跑步、快走、练习瑜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减少肥胖,有助于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与糖尿病同行


首先纠正一下观点,不少人相信糖尿病可以治愈,但事实上糖尿病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能通过相应方法去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出现,所以糖尿病是好不了的,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血糖得到控制了吗?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一少”即指体重减轻,那么如果患糖尿病后体重上升,意味着什么呢?

糖尿病体重上升,有时未必是好事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有体重减轻,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属于肥胖糖尿病人,这种患者并非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由于肥胖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身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利用,从而引发糖尿病。当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时,体重上升并非是好事,反而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所以减肥才是对这类患者控制血糖最佳的选择。另外,使用某些降糖药如磺脲类、格列奈类、胰岛素等都会使体重增加,也并不代表就是糖尿病好了。可见,要评价糖尿病病情好坏,以体重上升或下降并不十分准确,还是应该以血糖控制水平来评价。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要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科学的血糖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使用血糖仪监测、静脉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等。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血糖仪进行监测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推荐每周监测2-4次空腹和餐后2h血糖。如使用胰岛素治疗,则需要根据胰岛素类型进行监测。如睡前注射基础胰岛素,则可通过监测空腹血糖来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如使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则应该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胰岛素用量,并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其正常参考值为4%-6%,推荐在糖尿病治疗初期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血糖达标可以每6个月检测1次。对大多数非妊娠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将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以下可视为血糖控制达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血糖控制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发生低血糖来决定。如果患者高龄或容易发生低血糖,则相对于年轻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相对宽松,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在7.5%-8%以下对于这类患者也是可以接受的。


药师方健


营养师小糖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糖尿病人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很多患者在患病前期体重降低,身体消瘦,这是因为体内的糖分都随着尿液大量流失,导致机体无法吸收营养所致。而在采取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重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这说明病情在好转,的确算是好消息,但并不意味着病就治好了。

还有一点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肥胖才患上糖尿病,即便在患病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消瘦现象,并且体重还处于超标的范畴。这类患者有很多使用的二甲双胍,它有一定的降低体重的作用。所以说,并不是采取治疗后体重就一定会上升,也还有可能会下降,具体得看患者的病情和使用药物情况。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存在胖点好或瘦点好的说法,把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内才是最好的。那什么是标准体重呢,如下图所示。

大家不妨拿计算器算一算,自己的体重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如果轻了,建议适当增加每日热量,少食多餐,在平稳血糖的前提下增重,重了的话就要限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来减肥了。

关于糖尿病这一块的问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关键字【血糖】寻找营养师帮助,也可进入糖人首页菜单在线咨询哦!


糖人健康网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机体的体重出现有增加的情况,此时是否要引起自身的足够警惕呢?究竟糖尿病患者体重上升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不能简单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分情况。


体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或是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出现,在开始治疗后,患者使用降糖药或是改用注射胰岛素,最终使得其机体的血糖可以较好得到控制,因此,对于此时的糖尿病患者而言,体重增加是病情好转的标志,是好事。


如果是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或是长期吃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在生活中掉以轻心,觉得疾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没有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甚至导致肥胖情况的发生,这就是坏事。


由于患者机体体重增加而引起的肥胖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起来,最终影响到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导致其胰岛素用量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增加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的同时,其与骨关节发生的病变和肿瘤等疾病,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长远来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上涨的情况,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不利影响是比较多的。因而患者们最好是能够自觉做好体重的控制工作,以更好提高其身体的素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擅长:从事全科医学临床工作21年,诊治范围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妇儿常见病以及日常体检综合分析和处理。


医联媒体


糖尿病人典型的症状,是吃的多,喝水多,尿的多,体重下降。一些人经过吃药打针控制血糖之后,体重会略有所增加,会认为这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具体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如果经过吃药打针治疗,血糖被稳定的控制了,体重有所增加的,确实是病情好转的标志是好事。如果是体重增加引起了肥胖,那就是坏事!这样会加重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的用药量就会增加,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增重对糖尿病人是不利的,最好是能管住嘴,迈开腿多运动锻炼,保持正常的体重就可以了。

体重下降的过多也不好!一些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之后,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什么都不敢吃,我也曾经是这样。体重是降下来了,经常饿的头昏眼花,导致低血糖出虚汗,后来才知道只要血糖稳定,保持正常的体重就行了,没有必要刻意去降低体重。

二型糖尿病多半是营养过剩肥胖后吃出来的!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解释,胖的要减体重,瘦的要增加,不胖不瘦最合适。从整体上说瘦比胖好,瘦人糖尿病的并发症会相对少一点。


用户64077389477


如题

这是糖尿病学界非常重视的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初期,不管是未治疗,还是治疗的病人,体重增加,对糖尿病病人都是坏事。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脂肪細胞中的一种蛋白激酶活性受到抑制,阻止葡萄糖胰岛素进入脂肪细胞,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增加,血糖升高,细胞中糖脂代谢减慢,这一现象,我们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断增加,导致血糖不断上升,代尝性的胰岛素分泌不断增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代尝性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不断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导致B细胞功能减退,甚至雕亡,从而出现2型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很多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能增加患者的体重,形成恶性循环,如一些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等。为此,糖尿病学界,非常重视患者体重的增加,积极寻找既能降糖而不增加体重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净等更地为病人服务。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体重减轻在诊断初期很难看到。但是,疾病末期大量蛋白质的丢失,也能出现的消瘦,如经过有效治疗后,体重逐渐增加,这情况是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患糖尿病后,体重增加是好事还是坏事,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爱心98695


糖尿病比较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很多人在体重下降时会告诉别人或者自己,该不是得了糖尿病吧?去查查吧!

这是近些年来发病率增高,人们对健康关注增加,也是糖尿病教育工作者的成绩。但是很多病人体重是没有变化的,还有大约15%的病人会出现体重增加,所以单凭体重来估计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不合适的。

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急性代谢紊乱纠正,血糖控制以后,患者会出现体重的逐渐回升,这确实说明病情在逐渐好转。但是有患者的体重会增加非常明显,迅速出现肥胖的状态,所以仍然要求体重尽量能保持在标准体重,才能保证血糖、血压、血脂等的稳定。

体重和健康的关系呈倒“v”状,尖端就是体重最标准也是最健康状态。因此保持正常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有些糖尿病人出现体重增加却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例如心衰、肾功能衰竭等,这些都会导致大量的液体积聚在皮下不能排出,尿量减少,导致体重增加。这时的表现为患者出现浮肿、憋喘、心慌、食欲下降、尿量减少、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因此病情变化情况不能光看体重
,要综合分析,保证血糖、血压等平稳的基础上,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B超、尿常规、肾功能等的检查,以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及时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