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五代十國中最“受寵”的國家

後梁篡唐後,中國自一統第三次陷入了分裂的狀態,中原五代交替而起,而南方則有十國相互攻伐,各自為政。十國實力強弱不一,強如南唐,可與中原五代爭雄,弱則如前蜀後蜀,憑天險龜縮自保。這其中,最弱的一國,卻深諳逢源之道,處於四戰之地,以三州之力周旋於各國之中,直至稱王,享國三十餘年而不倒,可謂是一個奇蹟了。

五代十國中最“受寵”的國家

高季興

公元906年(唐天佑三年),朱溫為遙控南方,任命高季興為荊州留守,鎮守長江上游,當時荊南已被唐末各藩鎮勢力分割殆盡,僅存荊州一地。次年,朱溫廢唐帝,建立後梁,當年五月,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開始為後梁監視南方群雄,準備伺機而動。可好景不長,五年後,後梁內亂。朱溫為其子朱友圭所殺,朱友圭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軍事上又為晉國所敗,國力一蹶不振。

高季興幼年時在商人李七郎家為奴,後朱溫收李七郎為養子,改名朱友讓,朱溫喜愛高季興,命朱友讓收為養子,入朱溫帳下任親兵,後因戰功任穎川防禦使,再任荊南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高季興深感朱溫知遇之恩,在荊州恪盡職守,充當後梁在南方的“瞭望臺”。而朱友貞繼位後,高季興反相立現,北上襲取後梁襄州不成,索性直接斷了對後梁的貢賦,之後雖恢復與後梁的臣屬關係,但也是迫於壓力,為求自保而已。高季興陽奉陰違,暗中結交吳、蜀,合縱南方,開始向獨立王國的目標前進,割據的趨勢已日漸明顯。

五代十國中最“受寵”的國家

五代十國疆域圖

唐代梁後,高季興北上朝見莊宗李存勖,差點被囚禁起來,因莊宗一念之仁,放虎歸山,只好封高季興為南平王,仿後梁以其為南方屏障,在公元924年,南平建國,高季興為第一任南平王。

高季興在荊南,因地處各國交通要道,各國北上朝貢,互通往來多經過荊州,經常截留各國貢品,又為獲取賞賜而向諸國稱臣,反覆無常,被諸國稱為"高賴子"。公元926年,高季興故技重施,又向後唐索地,妄圖擴大地盤。後唐明宗發兵征討。高季興不敵,遂向南吳稱臣,被封為秦王。

高季興死後,其子高從誨繼位,承繼父業,定下了“事大以保其國”和交好鄰國的國策,比值高季興,高從誨的逢源手段更為高超和巧妙。從當時天下形勢來看,中原王朝無疑是南平“事大”的政策目標,於是重新侍奉後唐,上表稱臣,並以白銀贖罪(高季興得罪後唐之罪),再次被封為南平王,而與周邊各國也是保持著和睦的關係,面對南方最強大的吳國(後被唐國代立,南唐成為南方最強),高從誨觀清局勢,勸吳國權臣李昪代吳自立,後李昪建立南唐,與南平交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高從誨所定下的兩條國策也保證了南平的國祚延續,後面的繼任者莫不蕭規曹隨,以保其國。

在北方侍奉中原五朝,南方則結交南唐,在南北兩大強國的“庇護”下,大大減輕了南平長久以來籠罩著的戰爭陰雲,為南平國帶來了較長時期的穩定局面,因為地處交通要道,南平成為了南北各國的“緩衝區”,而戰爭的逐漸離去,南平高氏的經略重點開始著手國內的經濟,在高氏四主的努力經營下,南平國的經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發展,這在之後,宋滅南平後,以荊州為攻滅南方諸國的軍事基地,為軍隊提供戰爭供需就可見一斑了。

五代十國中最“受寵”的國家

高從誨

公元960年,周帝禪位於趙匡胤,宋朝勢力日益增強,天下已有一統之勢,而南平位於南方各國要道,首當其衝地成為了宋朝一統的第一把火,只是由於南平貢奉甚勤,趙匡胤沒有藉口出兵,也不能強攻,只能靜等時機,暗中準備。

終於,時機在兩年後出現,公元962年,湖南發生戰亂,湖南留後周保權求救於南平,又乞援於宋,這對苦無藉口出兵攻南平的宋太祖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經過兩年的策劃,宋朝出兵湖南,大勝,歸途中以假道滅虢之計降服了南平國,南平國滅,享國39年,國祚在十國中排第四名。

南平國滅後,末主高繼衝被封為荊南節度使,依舊鎮守荊南,後舉族入朝,又封武寧節度使(江蘇、安徽一帶),高繼衝在彭門(今江蘇徐州),任用人才,多有德政,當地百姓也是安居樂業,愛戴有加。

從高季興被封荊南節度使開始,到高繼衝被封武寧節度使結束,高氏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可這也比南方其他國家的末代君主,下場都要好的多了,國土最小,卻受到各國“疼愛”,不得不說高氏一族還真是“備受恩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