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么通过叶底辨别普洱茶的好坏?

普洱藏家


通过看叶底辨别茶的好坏,这个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时间的喝茶积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小懂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芹菜梗

顾名思义,就是指普洱茶的茶梗和芹菜梗一样。芹菜相信大家都吃过,而普洱茶具有芹菜梗的特征,基本可以判断为雨水料。

▲生普(左)茶梗有类似芹菜梗(右)的凹痕

因为雨水料茶梗含水较多,后期干燥过程中失水就容易呈现出凹痕,梗长而无力,就有点像芹菜的梗。


从叶底区分台地茶和古树茶

古树茶冲泡后叶底舒展程度好,肥大且有弹性,柔韧性好,叶脉凸起;而台地茶不易舒展,用手摸的质感是薄小并且脆硬。古树茶的叶底相对台地茶的更加壮硕,叶面的革质感明显,就是摸起来会有一种像摸皮革一样的感觉。

▲普洱古树茶与台地茶叶底对比

此外,古树茶的叶脉清晰,叶边锯齿的分布没有规律,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有人工干预,叶身比较淡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锯齿规律分布,叶背多毛。


优质普洱茶叶底特征

优质的普洱茶,不论是普洱生茶还是熟茶,都应做到:

①老嫩程度上,芽头和幼嫩叶片的含量较多。

②茶条紧实,无死条。匀整度上,要保持长短粗细比较均匀,短碎少,无茶末。

③色泽方面,优质的普洱生茶应为嫩黄带乳白色或黄绿色,不花杂;而优质的熟普应该是褐色,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猪肝色,并且没有黑色或者靛青色的茶条。

▲上图为南糯山古树叶底厚实肥硕,韧性强,叶脉清晰隆起,锯齿稀疏不规则


④叶质柔软,不硬翘。不过老熟茶的叶质会较硬一下,这是正常的。

⑤茶叶的叶底中不能发现有非茶物质,这样才有资格算的上是干净的普洱。

以上就是我们可以学到的关于普洱茶叶底的知识。当然了,要全方位的了解普洱茶叶底的秘密,还会涉及有更多的考量,比如原料、是否拼配、主侧脉等等,我们上述提到的特征也可以继续发散。所以小懂还是一如既往地希望大家能够再多多交流哦。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欢迎专业人士不吝赐教!


懂茶帝


我们在品茶选择茶叶时,鉴别茶叶的好坏,可以通过看叶底来判断茶叶原料的好坏,虽不可能完全准确无误,但是叶底确实能给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我们的选择和鉴别。


因为普洱生茶(新茶)人为影响的成分较少,通过也带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原料和工艺上的问题,从而辨别普洱生茶的品质。


一般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也有少数的情况下,可能因生产工艺问题、仓储错误、拆解不当等一些非正常原因会导致好料没能给我们呈现看起来很美,闻起来很香,喝起来很爽的好料。即使如此,研究叶底仍然是广大爱好普洱茶爱好者们非常感兴趣的知识。


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叶底辨别普洱生茶的品质呢?

一、春茶

春茶冬休春生,休眠储存的时间长,所以芽叶的外观与夏秋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

1.和秋茶、夏茶相比顶压至初叶的距离相对较短。

2.叶与叶之间茶梗较短(这是应为春茶发的比较快,但是生长比较缓慢)。

3.叶片厚实,梗较粗壮。

厚实的叶片及茶梗里面的糖类物质比较丰富,陈化、发酵后经过水解微生物代谢等作用产生更多的可溶性醣类,从而增加茶汤甜味,所以制作过程中适当捻揉及裁切可以释放更多糖类物质。因为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低等级茶叶发酵制做的熟茶更甜。

4.茶毫较多。

为适应环境,高山日照强烈,植物叶片生出毫毛可以减缓水分的散失。


二、芽头的特征也会给我们一些信息。

台地茶芽头较肥大粗壮偏黄,大树茶反而精瘦嫩绿。


三、秋料,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片的厚度比较单薄偏黄。


四、夏茶除秋茶就有的特征外,梗长且粗但是活性较低。

夏茶茶梗含水量较多,干燥失水较多,失水后就会呈现凹凸不平的褶皱(完全抛开之前),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主要特征:

叶面薄弱,易折,揉捻易碎;冲泡之后活性低切不易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完全展开,叶片愈薄愈差。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片边缘“锯齿”比较密集

3.大型茶园大多为求产量降低人工成本,会施肥打药,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

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刀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增肥叶面,树种和生长状况也是叶片大小的因素,所以叶片大不一定是大叔茶,叶偏小不一定是台地茶。

六、大树茶

大树也好,古树也罢都没有明确树龄范围,没有统一评定指标,所以只能根据个人理解来定论。一般定期采摘的古茶园,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栅状纤维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高寒海拔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山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的生命力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冲泡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视频里的嫩芽生长一般快速舒展,活性依旧。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骨架。因为叶片厚实坚韧,所以侧叶脉比较明显,靠近叶缘。

2.叶缘锯齿较疏较小,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

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不善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片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更深更绿。

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氨酚类物质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所以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反而苦涩味更低。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大树茶采摘用手更省力。

七、叶种

按鲜叶叶片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叶种,一般成熟叶片在10cm以上的称为大叶种,5~6cm以下称小叶种,在大小叶种之间的称为中叶种。

八、野放茶

野放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交通不便、销售受阻等原因,无人管理,无法像管理到位的茶园一样定期采收管理的茶树。这类茶树为适应恶劣的环境,会进化出其他茶不具备的特性。

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放茶主副叶脉凹凸明显,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有光。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有这些防护特质吧。

九、红叶红梗

普洱茶中出现红梗或红叶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集中在采摘、茶树种类、生产制作以及后期仓储等。

1.采摘环节。茶叶的红变,主要是内含物质与氧气结合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一般来说,鲜叶在采摘之后会进入萎凋环节,通过摊放的方式让鲜叶流失部分的水分。倘若采摘之后,鲜叶因密度过大或路途遥远,没有及时萎凋失水,鲜叶很容易就出现红边的现象。采摘手法不当捏破茶梗,让内涵物质过早与空气接触氧化也会造成红梗,但一般不是整根红。

2.杀青环节。鲜叶在采摘、萎凋完成之后,就进入杀青环节。如果杀青过程中,温度不够或者时间不够长,导致鲜叶中的活性酶没有完全钝化,那么鲜叶会继续发酵,从而出现红梗或者红叶。

3.树种问题。红梗绿芽茶,制作完成后都是红梗,工艺得当不出现红叶。

4.仓储环节。而仓储不当的茶叶,温湿度等要素无法合理控制,尤其是湿度过大时,茶叶容易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加快了茶叶的自然发酵,使得茶叶汤色更浓、叶底色泽更深,红变的现象明显。

红梗和红叶的存在,茶友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茶叶的综合品质,而不能因为红梗和红叶的存在,就一票否决掉茶叶的品质。

十、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型、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十一、叶形

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不准确的

虽然说临沧茶、普洱茶及版纳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二、黄片

茶叶黄片,也有人称是鱼叶、奶叶、黄金叶、老叶等。不过现在很多茶农茶商为了美观会把毛茶中的黄片挑出,做成另外的产品(黄片砖、发酵熟茶等)。出现黄片的原因也有多种,也有些地区把老叶采摘专门加工为黄片来发酵熟茶的,黄片一般都是老叶、成熟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干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三、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完整条索(叶片相对完整)压饼。侧脉对数多少和树种产地都有关系。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云抗10号及14号则在6~9对的居多。

易武的落水洞侧脉10对居多。

曼松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侧脉11~14对,半坡老寨侧脉12~13对。

帕沙侧脉10~13对,双江勐库侧脉9~12对。

班章侧脉18~21对。

十四、马蹄

出现马蹄一般是因为管理采摘发的方式,出现较多马蹄的茶一般是藤条茶,采摘过程中新发的小侧枝从主枝上直接整个掰掉,所以梗的尽头就会带有枝的一部分(也就是马蹄),一般主枝枝顶留一叶,有留的更多的,也有直接不采让它生长的。马蹄含糖量比较高,所以这类茶一般偏甜。所以所如果别人告诉你这是那那的藤条茶,叶底马蹄很少或是直接没有,那就是骗人的。出现马蹄不一定是藤条茶,没有马蹄就一定不是藤条茶!

十五、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普洱茶吧




一.看色泽

普洱茶叶底的色泽能够反映出茶的原料加工的优劣,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 深浅度应该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比如黑毛茶以油黑色最好,黄绿色就比较差了;绿茶以黄绿、翠绿最好,深绿色就比较差了;乌龙茶以绿红面积比例来确定发酵的轻重,绿叶红镶边最好。

  2. 叶底色面油润光滑。

  3. 色泽鲜艳、鲜活。



二.看嫩度

看普洱茶芽头、嫩叶的比例和总体叶质的老嫩。茶叶没泡开的情况下是不容易分辨的,通过普洱茶的叶底就比较好分辨了。

辨别的原则:

  1. 手指捏叶底柔软而且还有韧性的最好;

  2. 叶脉不隆起的嫩,隆起的则老;

  3. 叶边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锯齿明显的则老;

  4. 叶肉厚软的为好。



三.看舒展度

叶底的舒展度好,说明茶的活性好。冲泡之后叶底完全摊开,像纸一样,或者紧缩泡不开,都是茶的工艺存在缺陷。



四.看匀度

看匀度是指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匀度和茶叶的采摘加工有关,采摘加工不重视,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的普洱茶放在一起加工,都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就能从普洱茶的叶底分辨出普洱茶的好坏。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茶的知识,可以关注茶老大,谢谢大家!


宠小斗


单纯通过叶底并不能评价一款普洱生茶的品质,叶底在检测茶品品质中是一个佐证。

在 老师的经典普洱体系,检测一款普洱生茶的品质,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不论是新生茶还是老生茶,都可以使用老师的重手泡,吞咽试茶法来鉴别。

我们通常使用8克投茶量,100cc盖碗冲泡,不洗茶,三个45秒,通过茶汤香气,汤色,口感,体感和气感全方面的表现来评价一款茶品的品质,包含茶品的安全性,工艺以及茶质,在老茶中还会涉及到仓储的状况。






石昆牧经典普洱


『如何通过叶底辨别好茶,你需要知道这7点!(干货)』

普洱茶的叶底能够提供很多参考信息,比如年份、仓储、产地等,本文就和茶友聊一聊该如何通过叶底辨别好茶。

但评判一款茶,必须综合各个方面的特征,千万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就下定论。

在评判茶时,很忌讳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断章取义,只从某个片面的特点就判定一款茶的好坏。其实茶好不好,最关键的还在于入口的味道让不让人喜欢,喝了以后能不能促进身体健康。


1、相同的茶,存储地区不同,叶底不同

先说生茶,生茶的叶底,能结合仓储地点大致推测出年份。

以南茗佳人2007年生茶《岁时》为例,至今已有11年陈期昆明干仓存储的茶,现今叶底转化为黄褐色。

▲至今11年陈期的《岁时》叶底

由于昆明气候干燥,转化相对较慢,如果是存在广州,十年的生茶叶底色泽以褐色为主。

▲至今11年陈期的《岁时》茶汤

2、相同的茶树,采摘时节不同,叶底不同

要想从叶底看出更多信息,需要“博览群茶”的功力,我和你说古树茶春茶的叶底比夏茶秋茶叶底肥厚,你没见过秋茶叶底,对秋茶叶底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是白搭。

▲南茗佳人景迈500年秋茶叶底

如果同一茶区的春茶秋茶叶底放在一起,会发现春茶叶底更加肥厚,其叶梗的长度要小于秋茶;

▲南茗佳人景迈500年春茶叶底

秋茶叶片略薄,充分泡开之后依然显的单薄细长,并且不如春茶粗壮饱满。

▲南茗佳人景迈500年秋茶叶底

3、马蹄脚和是否是古树茶,没有必然关系

也有茶友在掌柜的私人微信(6480348)上询问:马蹄脚是不是判断古树茶的依据?

答案是:不是,古树茶是会出现马蹄脚,但并不是有马蹄脚的就是古树茶。

马蹄脚实际上是破坏性采摘方式造成的,茶农采摘时采摘不规范,直接一把扯下叶芽,就会连叶梗连接处的枝桠一起扯下,就会出现马蹄脚。

不论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只要采用这种采摘方式,都会出现马蹄脚。

且这种采摘方式,对古树茶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被扯断的枝桠处来年不会再发芽,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极其难采摘的古树茶身上,茶农才会采取这种方式。

所以说,马蹄脚不是判断是否是古树茶依据,只是马蹄脚在古树茶上比较多见,如果有人采摘小树茶时也采用这种拉扯式的方式,一样会出现马蹄脚。

▲图为采摘不规范而出现马蹄脚

4、叶片特征明显的茶区,可以通过叶底判断

对于极少数叶片特征明显的茶区,看叶底也能够辅助判断是否这个山头的茶。

比如说昔归茶,在临沧大茶区中,昔归茶的叶底色泽更偏向于墨绿色,色泽较深,边缘锯齿明显,叶片偏细长;

而冰岛茶叶底叶片稍稍椭圆,锯齿不如昔归茶明显,色泽没有昔归茶深;

▲2017年冰岛古树茶叶底

再比如景迈的古树茶叶片大而偏椭圆,锯齿圆润,色泽偏黄绿。

▲南茗佳人景迈500年春茶叶底

5、叶底的柔韧度和弹性,也是判断普洱茶后续存储价值的指标之一

如果同年份同山头的春茶和秋茶对比,春茶叶底捏在手里会感觉韧性比秋茶好;

十多二十年的茶,叶底捏在手里不容易碎、还有弹性,至少说明还有一定存储价值和转化空间。

▲至今11年陈期的《岁时》叶底依旧保持良好韧性

如果冲泡十泡之后,叶梗部分依然像是没有完全泡开的模样,并且细瘦有皱褶,十有七八(不是全部)是雨水茶(夏茶),如果再结合口感淡薄水味重而且寡淡、香气弱,基本可以确定是雨水茶。

如果叶底可以看出明显的糊点,多半是炒茶时锅温太高而且不均匀导致;

叶片边缘或者叶梗出现红色,则是采茶之后鲜叶没有及时摊晾,被捂了一段时间导致。

▲叶梗发红的叶底

6、古树茶芽叶不一定比台地茶肥壮

有茶友问是不是古树茶的叶片芽头要比台地茶肥壮,其实不然。

古树茶和台地茶对比,叶片肥厚度可能相似,但芽尖部分古树茶反而精瘦;

台地茶则更加肥壮,但古树茶芽头部分捏在手中韧性比台地茶好,不易捏烂,有些台地茶白毫密布,芽头看起来肥厚壮硕,喝起来滋味却不怎么样。

▲南茗佳人2018年《巴达山》古树春茶叶底

从叶底区别古树茶和台地茶,可以从叶脉区分,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脉对数少,古树茶主侧对脉对数较多,而且古树茶的叶脉更加明显,这在同年份两种茶同时对比的情况下容易看出来。

7、同一饼茶叶形不同,未必是拼配

也有茶友问同一片饼上出现不同叶形,是不是就是不同山头茶拼配?

这种判断不科学,一片叶子从芽到完整的叶片定形,每一个阶段的形状都可能不一样,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

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这就导致从这个方向判断的误差很大,所以说,叶底只是一个辅助点,要判断一款茶好不好,单凭叶底是不够的。

叶底能够提供很多信息,但如果单看叶底就下定论,其中的误差是非常大的。

要判断一款茶的好坏,要结合汤色口感、仓储、冲泡方法等等因素来辨别,仅仅依靠叶底就做出判断,只能说是一种尽可能的大范围的经验估计,不能百分之百准确。


文章来源|南茗佳人,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叶底、以及普洱茶选购、甄别知识,可关注今日头条【南茗佳人】,或微信公众号:nmjrcha


南茗佳人


怎么鉴别普洱茶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看茶叶的外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茶,如果想辨别它的品质,就需要观察它的外观是老是嫩,条索是否完整。有人说茶饼这些根本看不出来,其实是可以的,如果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索,这茶就是次品,因为很有可能由细碎茶压缩而成。

看茶叶颜色。观看茶叶是否有光泽,色泽是深是浅,如果茶叶的颜色呈现出“黑中泛红”的情况,那这款普洱茶很有可能陈放了五年以上。

看茶汤的色泽。品质上乘的普洱茶,冲泡出来的茶汤看着轻亮、透明,茶汤表面看起来有一层油墨。品质比较次的普洱茶,冲泡出的茶汤颜色比较暗沉,发乌。
闻香气品滋味。冲泡茶叶时需要闻一闻有无清香,品一品茶汤有没有回甘。如果是老陈茶,则会有一种独特的陈味,品尝起来甘甜爽口。冲泡后看茶底,如果茶底不完整,比较碎,且没有柔软度,那品质高不了。

晓茗说茶


然而,通过成品来看普洱茶的品质,则需要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干评主要看茶叶条索的色泽,净度,条形等;湿评主要看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

综合以上,通过干评和湿评两个方面综合来看,才能真正了解到一款茶叶的真品质。

提问者说从叶底来看品质,可以看出这款茶叶的杀青程度,是否适中,还是杀青或轻或重。此外,若是生茶的话,还能看出这款茶叶用料老嫩程度,以及仓储陈化等。图源于



艾文华


百花吟旗下茶叶/茶具/茶生活美学知识分享专栏;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每天与您分享专业茶知识!

如何通过普洱茶的叶底辨别出茶的好坏?

茶渣的专业术语叫做“叶底”,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叶片露出“本来面目”,茶的采摘、加工、存储过程是否合理都能从叶底看出来,普洱茶也一样。可以从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四个方面来入手看普洱茶的优劣。

一、看嫩度——捏叶底,看茶质。

看一款茶中芽头、嫩叶的多少和总体叶质的老嫩。分辨的总体原则是:手指捏叶底柔软有韧性、叶脉不隆起、叶子边缘锯齿平和、叶肉厚软的嫩度好,多为优质茶原料。质硬,放手后松开、叶脉隆起、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二、看色泽——能直观反映茶原料。

看茶叶色面是否油润光滑、反光强,而枯的则是有色无光泽或光泽差。新茶色泽鲜艳、鲜活,成品新鲜,初制及时合理。老茶色暗,为茶色深,无光泽,鲜叶粗老,初制不当。

三、看匀度——能暴露采摘情况。

看一款茶的大小、厚薄、老嫩、整碎是不是统一,看采茶做茶够不够规范,有没有经过拼配。

四、看舒展度——能显示茶叶活性。

叶底的舒展度越好,说明活性越好。质量好的茶叶或新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陈茶或者质量差的茶只能部分展开,不平整。

所以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原料的“本来面目”。从叶底,我们能看出茶叶生长是否旺盛、茶叶的采摘特点、判断制茶技术优劣。

图为百花吟-高级评茶员丨青衫


百里遥茶学院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即冲泡后充分舒展开的茶渣。审评时有专门的叶底盘,一般为木质,涂成黑色,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一般来说,好的茶叶叶底应嫩芽比例大,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叶形较均匀,叶片肥厚。
  (一)叶底的嫩度
  以芽及嫩叶含量比例和叶质老嫩来衡量。一般芽以含量多、粗而长的好,短的差。但应视品种和茶类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叶质老嫩一方面可以从舒展开的叶底直接看出,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手指压叶底后不松起的嫩度好;质硬有弹性,放手后松起表示粗老。叶脉隆起触手的老,不隆起不触手的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老,反之为嫩。叶肉厚软的为嫩,软薄者为差。注意,叶的大小与老嫩无关。

  (二)叶底的色泽
  主要看色度和亮度,其方法和干茶色泽相同。
  深浅: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黑毛茶以油黑色为好,黄绿色和铁板色都差。
  润枯:“润”表示茶叶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枯”是有色无光泽或光泽差。
  鲜暗:“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初制及时合理,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现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或初制不当。
  匀杂:“匀”表示色调、鲜叶标准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黄片、青条、筋梗、焦片等谓之杂。
  (三)叶底的匀度
  主要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和整碎度去看。上述因子都较接近且一致的为匀度好,反之为差。
(四)叶底的柔软度
  审评叶底时还要看茶叶舒展情况,是否掺杂。泡不开不散条的为差,叶底完全摊开也不好。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因子。次的为暗、老、薄等,有焦片、焦叶的更次。

紫砂匠邵一


通过叶底可以判断普洱茶的制茶工艺问题,但不能判断普洱茶的好坏。

普洱茶的制茶工艺是技术活,只要其中一个制茶工艺环节出现问题,那对茶的口感是会有直接影响的。尤其在普洱茶鲜叶萎凋工艺和杀青工艺环节我们深有体会,这个问题在春茶一季尤为明显,春茶采摘量大,每天至少有300公斤的鲜叶要进行杀青,我们用簸箕将鲜叶进行萎凋走水,萎凋好之后就进行杀青(一般茶农家庭杀青鲜叶只有两个人,其他人带采茶工人采茶),这时候容易发生杀青的速度跟不上正在萎凋的鲜叶水分流失的速度,导致后面的鲜叶水分流失严重,杀青的时候就只能选择低温炒青来保证茶叶的完整性,这样做出来的茶叶就可以从叶底观察出工艺问题。

图1茶是完好的制茶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叶底,叶底鲜活、肥沃。图2两款,左为萎调过度被迫低温长炒,右为故意不炒熟,两者在叶底的表现均为红梗。

同样的原料,不同的工艺造就了普洱茶当前不同的口感体现和后期转化潜力的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