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系統是汽車上保命的至關重要的系統之一,為了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不少玩家都會為自己的車子進行剎車系統的升級。而提到剎車升級,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換多活塞剎車卡鉗以及換更大的剎車碟。關於剎車卡鉗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也有一定的瞭解和認知,而剎車碟的知識貌似常常被人忽視,市面上存在很多類型改裝碟,當中不乏一些產品質量過硬的碟盤,當然也有濫竽充數的碟盤存在,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如何分辨?怎樣的剎車碟才算是一個好的改裝碟盤呢?
要了解怎樣的剎車碟才算是一個好的剎車碟,首先我們要知道剎車碟是如何製造而成,通常剎車碟都是採用精鑄成型的方法,將固化金屬加熱熔化後使其具有流動性,以倒入特定形狀的鑄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成型方式做成剎車碟盤的形狀(稱為剎車碟毛坯),將毛坯常溫下放置2個月以後進行粗加工形成對應型號剎車碟的尺寸,然後通過熱處理工藝將粗加工後的剎車碟盤慢慢加熱到至高溫並保溫一定的時間後把碟盤慢慢降至100度左右,目的是改善鑄造過程中金屬分子產生的內應力,減少變形開裂現象,提高鑄件的機械加工性能,最後再進行精加工和表面處理等製作流程,最終成為合格商品流入市場。
圖: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鑄造金屬製品表面的的結構還是相對比較鬆散的,而熱處理則可以幫助金屬分子重新排列達到內部分子結構更加緊密的效果。
不過市面上很多廠商為了節省製作成本而使用一些品質較差的原材料進行生產製作,又或者直接減少一兩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工序以謀求更大的利潤,就以原材料來講,因為剎車碟屬於鑄造產品,如果用上較差原材料的碟盤上可能會出現砂眼、氣孔等鑄造缺陷,而使用較好的原材料的碟盤在成型之後表面光澤度相對比較亮。
有些廠商為了更大的利益甚至會減少熱處理這道工藝。要知道鑄造金屬製品表面的結構還是相對比較鬆散的,因為金屬液體注入模具的時候會在此時將空氣捲入材質內部,當金屬漸漸冷卻凝固的時候金屬內部會形成非常多的細小的空氣孔,金屬組織也會組成沒有規律性的金屬排列,而熱處理工序則可以把這些金屬分子重新排列,從而達到去除金屬分子之間相互排斥應力的作用,以此改善材料組織結構獲得性能優異的效果。同時經過熱處理的剎車碟擁有更強的耐高溫性能,可使整個剎車碟盤的硬度分佈得更均勻,提高整體穩定性。
圖:經過熱處理後的剎車碟表面會形成一層特殊的氧化層,起到一定的防鏽作用,所以熱處理後的碟盤只需要在產品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特殊的防鏽油就能防止碟盤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生鏽。而很多廠商會使用噴漆、電鍍處理等方法令產品看上去更好看,而大家都知道電鍍是高汙染工藝之一。
圖:沒有經過熱處理的碟盤(左)與經過熱處理的碟盤(右)進行對比,可以看到沒有經過熱處理的碟盤塗了一層厚厚的防鏽油。
圖:沒有經過熱處理的剎車碟呈現制鐵的顏色(左),而經過熱處理碟盤則呈現自然發褐的顏色(右),而且表面也更為比較偏亮。
圖:從通風槽明顯的鋸齒可以看出市面上的普通剎車碟盤製造廠的精度要求。
碟盤的精度也是衡量一隻剎車碟好壞的重要指標。其中平面度誤差就是體現碟盤的精度的一個很好的指標,而這種誤差是消費者無法用肉眼分辨出來的,如果整個碟盤的精度誤差超過4絲(1絲=0.01mm),碟盤就會有輕微的抖動。其實碟盤存在誤差是正常的,每個廠商對其產品的誤差能控制在什麼範圍內才是關鍵,這就跟加工廠所使用的設備精度有著直接的關係。
另外碟盤硬度差同樣決定了整個剎車碟好壞,所謂的硬度差是指在碟盤上採六個樣點,而對應的六個採樣點的硬度差值不能超過某個度數。其實困擾許多人的剎車異響,很重要的來源就是硬度差值過大,造成碟盤硬度分配不均,一些地方較硬,一些地方偏軟,因為硬的地方比較難磨損,而軟的地方磨損較為嚴重,所以導致剎車異響的產生。一般好的剎車大廠商都會把硬度差控制在10度以內。
最後列出幾個關於剎車碟的精度要求國家標準,分別是:制動面平面跳動為5絲,剎車碟左右兩個面的厚度差不超過1.25絲,而動平衡數為10克。
圖:從通風槽裡面毛刺的處理精緻度也可判斷碟盤的製作誠意,如果能找到厚度結構完全一樣的兩張碟片的話,還可以從重量來判斷材料的密度大小。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學到了不少關於判斷剎車碟好壞的標準,其實作為維繫行車安全的最根本裝置,剎車碟的改裝不僅僅是提升制動效能的問題,更關鍵是能不能穩定的工作。有時候有些車主本末倒置,為求便宜但有視覺衝擊力而選擇不夠好的制動系統,導致剎車出現抖動、極易磨損等問題,無疑會得不償失。
閱讀更多 無敵改裝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