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 题/明朝“奇葩”皇帝: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 文/福尔摩小登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外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被史学家称为“最有骨气的朝代”。今天我们不聊明朝有多强盛,我们来看下明朝的皇帝有多“奇葩”。

万历皇帝是明朝最奇葩的皇帝,但也是最厉害的皇帝。

在公元1572年,年仅九岁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即位初期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教导下,万历皇帝励精图治,大力支持张居正进行改革,任用贤臣良将,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可以说二十三岁前的万历皇帝是个可比肩唐宗宋祖的明君。

但后来却罢工了,不再上朝,而这一罢工就三十年。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一、当个皇帝也不容易

万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是不想搭理那些大臣们。因为张居正的死和“争国本”两件事,让万历皇帝完全看清了大臣们的嘴脸。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在万历年间进行“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了改变,国库充盈,政治清明、对外战争屡屡获胜。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和皇帝老师一直是万历皇帝崇拜的对象,但在张居正死后,朝廷上掀起倒张运动。

在查抄张居正家产二百万两。这让年幼的万历皇帝傻眼了,张居正是自己的恩师,从小就对万历皇帝要求极为严格,要求他要节俭,结果张居正却贪了这么多。

这让万历皇帝感觉到了欺骗,觉得大臣们都是表里不一的人。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是、朝堂上那些推波助澜的大臣们也是。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第二件事就是,“争国本”事件,所谓“争国本”就是“皇帝与大臣争夺立谁为太子”。

当时的万历皇帝,希望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太子,但是言官大臣们一个个上书要求立长子为太子。给万历皇帝的奏本里面动不动就说万历是昏君,误国误民。

这让万历皇帝大怒,你们这些大臣,一个个对朕管这管那的,还觉得朕做的不好,那你们自己玩吧!从此万历皇帝就开始了自己的罢工日子。再也没上过朝了。

此时的万历皇帝,对这些官员厌恶至极,感觉他们表里不一,有自命清高。朝堂上一个个又拉帮结派,让皇帝的许多政策难以执行。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二、皇帝不上朝,为什么国家依旧能够正常运行呢?

1、完善的管理制度

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他不管事。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制度在明建文帝时期开始建立,其原本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并不具备管理国事的能力。但到了明朝中期,尤其是嘉靖年间,内阁权利变大,等同于宰相,可压制六部,处理国事。

在运作上,六部将国事奏本提交给内阁,内阁将处理方案贴在奏本上(这叫“拟票”)。提交给皇帝,然后皇帝在用红字做出批示(这叫“批红”),后来皇帝又安排了一个由太监组成的司礼监,代表皇帝的意思来“批红”。也就是说皇帝完全解放出来了。

许多国家大事都由内阁和司礼监帮忙管理了。这也就导致了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但国家依旧能够运作。

如果国家事务交个内阁和司礼监来处理,那是不是意味着皇权被架空呢?并不是的,内阁和司礼监实际上是服务于皇权,又被皇权牢牢压制的机构。皇帝对内臣与司礼监成员有直接任命的权利,可以随时把里面的人挨个调换掉。

同时司礼监的设立其实就是对内阁权利的一种牵制,只要皇帝不要过分偏宠一方,这种平衡就不会被打破。在加上锦衣卫对大臣的监查。让内阁和司礼监不敢乱来。在这种制度下,万历皇帝完全可以不上朝,只需在幕后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2、掌握军权

更主要的一点是,万历皇帝牢牢掌控着军队,熟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明朝所有军队将领的任命几乎都由皇帝亲自任命,不需要官员推举。

万历皇帝也是如此,他在位期间,任命李梁成等名将,对外更是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掌控军队,就能保证国家安全。

三、总结

万历皇帝,虽然没有上朝,但他只是没有在朝堂上和朝臣面对面讨论问题,并不是不理政事。国家的运作与军事大权一直都是由万历皇帝掌握。所以国家能够正常运作。

万历皇帝的这种操作也就只有在明朝那个特定的朝代可以完成,明朝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国家完全能够自主运行。这其实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一种体现。

明朝“奇葩”皇帝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为何国家没乱?

但有利必有弊,如果皇帝过度依赖内阁和司礼监,就会导致出现党争,宦官乱政。明朝后期刘瑾、魏忠贤、严嵩等权臣的出现与不仅仅是皇帝的昏庸,与明朝的官制也有莫大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