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本地生活領域的(移動)互聯網科技公司紛爭,現在格局已經逐漸明瞭:

出行領域,雖然還有不少玩家積極參與,但滴滴已經是不可挑戰的巨無霸;

外賣領域,美團、餓了麼兩騎絕塵,其他小玩家也難忘其項背;

快遞領域,左有四通一達、右有順豐京東,還有很多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中小玩家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著。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企業競爭,比拼的維度很多,企業家能力、平臺算法、深度運營、行業認知,任何一個方面都可能決定企業生死。但是在商業、信息及人才如此發達的今天,很難存在一個要素是己有彼無的,最多也就是一個時間窗口。服務的提供者是人,也就是說人是最大的成本,於是乎大的互聯網公司在人力成本上都用了秘密武器——員工變個體戶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當前,本地生活領域互聯網巨頭企業——美團,其市值已經突破6000億港幣,超越百度、京東及其他互聯網公司,成為中國第三大科技公司。美團始終打造的是基於本地生活的多元化服務,旅遊、住宿、外賣、出行。。。據統計,2018年有270多萬騎手在美團外賣獲得收入,大量中青年人群在該平臺上獲得了工作機會和維持家庭收入的合理方式。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正式員工僅為幾萬人,卻能合理地調動270萬的社會勞動力為平臺服務提供支持。仔細想來,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把這些人當成正式員工才是更好的選擇,可考核、強管理、流動可控,但是為什麼最終選擇平臺與270萬騎手之間變成合作關係,難道僅僅是為了減少管理成本麼?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2019年上海市五險一金標準

我們先來簡單算一筆賬:

A員工

月薪8000元,按照上海的五險一金標準,個人需繳納17.5%五險一金,共計支出1400元,扣稅48元,那麼A的到手收入應為6552元。對於A員工,公司要付出多少成本呢?公司五險一金合計38.2%,共計支出3056元,A員工的總成本為8000+3056=11056元,而員工稅後到手收入為公司成本的6552/11056=59.3%。

B員工

如果把薪資分為底薪+獎金,底薪4927(上海社保最低繳納基數)+獎金3073元=8000元,個人五險一金支出4927*17.5%=863元,單位五險一金支出4927*38.2%=1882元,B員工的總成本為8000+1882=9882元,員工到手收入為4927-863+3073=7137元,員工稅收到手收入為公司成本的7137/9882=72.2%。

C合作伙伴

如果很巧妙地把僱傭關係變成平臺合作關係,把大量提供基礎服務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都變成工商個體戶,比如外賣小哥、快車司機、網絡寫手等等。假設A、B、C完成了同樣的勞動,為了更好地刺激勞動者積極性,給出8200的成本,C到手收入8200,工商個體戶月收入30000以下可以申請免稅,所以到手就是8200元,至於按照多少標準繳納五險一金,C自己說了算。

三種薪資發放方式比較下來,可以明確看出個體戶的方式公司付出的成本最低,個人到手收入最高(不考慮社保福利)。從公司運營角度來說,同樣一份工作量的成本可以節省9882-8200=1682元,如果有200w個基礎崗位,可以節省33.6億元人力成本,那這33.6億元就是在提供相同服務下的純利潤啊!如果是上市公司,市盈率60倍左右,就可以輕鬆多出33.6*60≈2000億的市值。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細思極恐!那些幾千億市值的公司,中間有些市值是依靠改變合作機制產生的?

當年劉強東說,所有快遞員都是我兄弟,我要為每個人繳納社保。當時並不覺得如何,甚至認為理所應當;現在終於理解,從公司經營角度來說,真的需要莫大勇氣,這中間的人力運營成本天差地別。聽說今年京東快遞員取消底薪了,京東的市值開始逆勢上升,朋友們你應該知道京東如何操作了吧?

多33億利潤!員工變個體戶,美團滴滴們在用卻不說的盈利武器

工業時代的經濟模式,是要求一次性投入購買大量設備,後以人與機器的勞動配合為主要方式產生營收和利潤;(移動)互聯網經濟時代,是要投入大量高級人才構建運營制度和軟件平臺,在召集大量社會勞動力與(軟件)平臺進行勞動配合,繼而產生營收和利潤。

互聯網公司真正的紅利,其實是中國富餘勞動力和社會保障制度進步空隙的過渡解決方案。無論是以前的機器還是現在的(軟件)平臺,可以理解為成本相對固定;控制可變的邊界成本,用最少的綜合成本調動廉價勞動力提供服務,是無數企業家心裡默認的最高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