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懷胎十月,準媽媽們頂著腰痠背痛與各種妊娠反應,好不容易撐到了預產期,大家都以為過了這最後一道“鬼門關”就能“解放”了。

誰能想到,生完孩子之後的那24小時,孕媽一點都不輕鬆,她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之前在寶媽論壇上見到這麼一個帖子,一位過來人發出感慨:都說生孩子太難,可我覺得生完孩子更難!

她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身高只有161的她,懷了雙胞胎,5個多月的時候,肚子看上去比別人快要生的時候還大,從椅子上站起來需要旁邊有人幫忙扶一把,不然相當費力。

與家人預料的一樣,醫生檢查完之後明確表態:這種狀況不能順產,必須剖腹產。當時她心裡美滋滋的,剖腹產太好了,一點都不要遭罪,睡一覺孩子就出生了。

剖產手術一切順利,孩子也很健康,就在孕媽以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時候,卻遭到現實瘋狂打臉。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醫生肯定跟我有仇,說了不要按了,還拼命按,愛人說我叫的比殺豬還慘,其實那時候真想死了算了!”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她以前只知道順產非常疼,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她“產後壓肚子”也這麼痛苦,差點沒撐過來。

產後24小時,這幾件事很遭罪,卻又不得不忍受

下面這幾件事情,都是產後24小時內要做的,對產婦有好處,大家可別忘了。

1)、產後1小時開奶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嬰兒儘快攝入初乳,有助於幫助其建立穩定的免疫機制。這裡所說的“儘快攝入初乳”,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開奶”,讓嬰兒吮吸乳頭,刺激母乳分泌。

初乳比一般母乳富含更多的免疫物質、蛋白、抗體等等,脂肪含量卻很低,非常適合新生兒補充能量。尤其是裡面的乳鐵蛋白,能幫助寶寶快速提升自身免疫力,抵禦外界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的侵害。

此外,

產後1小時內開奶,還能刺激產婦乳腺分泌更多乳汁,為之後的母乳餵養打好基礎。

2)、產後及時排尿

部分產婦由於生理上的不適,她們只想躺在床上,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就連上廁所都憋著,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產婦憋尿的危害有很多,包括感知上的折磨與感染問題,一旦出現傷口破裂,將極大延緩產後恢復的速度,因此,大家不管再怎麼難受,也得注意及時上廁所。

3)、排惡露

排惡露就是民間常說的“壓肚子”,醫生使勁按壓她們的小腹,促使有毒物質的排出,這一過程進行程度越好,產婦恢復的速度就越快,後遺症就越小。

如果產婦處理手法得當,惡露能很快排盡,反之,它就會綿綿不斷。排惡露的過程確實非常痛苦,可相對於其帶來的好處,這一步必不可少。

有經驗的醫生能通過惡露的排出狀況分析產婦子宮恢復的程度,根據具體狀況針對性給出指導意見,歸根究底就是一句話:配合醫生,越早排出越好。

4)、確保衛生健康狀況

生娃過程中,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不可避免地留下傷口,而產婦又必須臥床休養,這就很容易帶來一個問題:傷口發生感染。

此時產婦的身體正處於一生中最脆弱的時期,不管是免疫力還是恢復性都很差,一旦出現外界細菌侵入,很大可能會誘發其它併發症,後果誰也無法預料。

因此,確保女性私處的衛生狀況至關重要。聰明的男人會選擇在這時候無微不至,洗衣服、換衣服、噓寒問暖等等,畢竟女人是情感動物,虛弱狀態下的她們更容易被感動。

產後24小時所遭的罪,不比生娃小多少,但媽媽依舊咬牙忍受

曾聽過這麼一種說法:“老一輩生娃就沒那麼多講究,現在的人就是矯情!”

是不是真的矯情,我們暫且不深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女人如此講究並不全是為了自己。剛生完孩子、滿身疲倦的她們,心裡很清楚一位媽媽的責任是什麼,急著恢復身體,其實也是急著照顧孩子。

為母則剛,這道理一點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