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何为国运?中国人为何总是相信气数?

这既非科学,也非迷信,而是对历史事实原因解析的一种最宏观的概括。标题日军阵亡人数虽然仅备参考,但足以说明清政府战败的诸多原因之一。要知道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反割台斗争中,以1万兵力,最终虽未能守住台湾岛,却重创日军,坚持斗争五个月,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清政府举国之力迎战日本,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战争中,诸多陆军将领望风而逃。

原因何在?

关于甲午战争补充以下视角:

1.甲午战争是中国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战争,清政府投入了使用现代兵器的湘军,尤其是近代化海军——号称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战争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西方人的态度。欧美国家以中立的态度,观战黄种人(中日)的战争。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3.战争爆发前中国的两派(之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内斗不已,官场倾轧,满汉矛盾等等。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巨人杀手

4.派系林立,缺乏民族观和近代国家意识。北洋水师的将领几乎全部战死殉国,不可谓不英勇。李鸿章要求南洋大臣张之洞派南洋水师增援,为其拒绝。日本则是举国之力建设海军,联合舰队统一指挥。中国则有三大水师,北洋、南洋、福建,互不统属,各自为战。

5.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败于日本人之手是当时中国人难以接受的耻辱,毕竟自唐朝以来中日的数次交锋,中国都稳占优势,保有东亚大陆的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由于甲午战败,东亚霸主地位拱手相让。日本则跻身列强之列,加入对华的瓜分侵略阵营。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向西方学习转为向日本学习,掀起赴日留学的浪潮,我们熟知的有孙中山、鲁迅、陈天华等人。同时学习的重点也由科技转向了制度,随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失败。

近代史009甲午战争——日本阵亡1400人击溃清政府60万大军

被列强围宰的中国龙

再看当今,中华民族的国运是明确的蒸蒸日上。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欧洲一体化受挫,美国已经比较敏感,尤其是中国实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国已不像过去那般从容对我,足以说明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