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莫高窟壁画

每一个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艺术所惊叹,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里面的塑像以及精美壁画让人惊叹不已。

可是在上个世纪的战争年代,敦煌莫高窟却长时间无人修缮管理,险些遭到巨大毁坏,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他就是常书鸿,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与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

常书鸿1904年出生于杭州,曾就读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染织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其实,常书鸿自幼喜欢艺术,但是他的父亲认为男生学习艺术不能救国,他相信只有实业才能救国,便坚持送他到工业学校读书。

虽然到了工业学校,但是常书鸿心中学习艺术的梦想却丝毫不减,他在选专业上,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系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名画家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

1927年,常书鸿到艺术圣地法国留学,也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与敦煌的缘分。

当时的敦煌莫高窟,在国外的知名度要比国内响亮,因为当时最初研究敦煌艺术的是外国人,当其他国家惊叹于敦煌的美时,国内却对这个艺术宝库知之甚少。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一家

1935年,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全书共分六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

这些精美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常书鸿,他知道敦煌艺术品在国外已经引起了轰动,如果国内再不对敦煌艺术品进行保护和研究,将面对重大损失。甚至会出现敦煌艺术在中国,而敦煌艺术学在国外的怪现象。

常书鸿毅然决定回国投入到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中。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与陈芝秀及女儿常沙娜合影

当时的常书鸿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女儿常沙娜,常书鸿的妻子是陈芝秀,出生于江南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条件优越,当时女儿常沙娜还不满五岁。

而且常书鸿的生活非常安稳幸福,而那时的敦煌条件却极其艰苦,放弃舒适的生活,去黄沙漫天的敦煌,将会面对什么,常书鸿非常清楚。

面对常书鸿要回国的想法,妻子立刻表示反对。这也不难理解,陈芝秀自幼家庭条件优越,而且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敦煌不仅条件艰苦而且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精神生活非常匮乏,这些都是陈芝秀不能接受的。

可是常书鸿主意已定,为了敦煌的艺术品,常书鸿选择了牺牲小家,成全大家。

1936年,常书鸿回国任教,这期间,常书鸿的家中又迎来了新的成员,他们的儿子在重庆出生。

然而去敦煌的时机则在六年后才到来,1942年,政府终于要成立敦煌研究所,在这个机遇上,常书鸿等研究人员开始向敦煌出发,他背负着筹建敦煌研究所的重任。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与女儿常沙娜合影

1943年,经过长途跋涉,常书鸿到达敦煌。(妻子陈芝秀带着儿女在1945年到达)

敦煌的条件是很艰苦,可常书鸿却没想到如此艰苦。在这里生活简直是在服刑,用他自己的话说:

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

生活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打消常书鸿的斗志,他开始日夜忙碌起来。

当时的莫高窟年久失修,壁画不仅满布灰尘,有些地方甚至全是淤泥,所以常书鸿等人完全干起了力工的活,真的是一步步的在抢救文物。

常书鸿这边在忙碌着,可是妻子却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从浪漫的时尚之都到黄沙漫天的敦煌,陈芝秀的心理经历了巨大落差,再加上常书鸿忙于工作,陈芝秀的心态也开始了转变。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工作中的常书鸿

恰巧这时常书鸿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叫赵忠清,是陈芝秀的老乡,常书鸿就将学生赵忠清介绍给了妻子。

常书鸿的本意是因为妻子和他都是老乡,妻子可以和他聊聊天解解闷,可是谁知,赵忠清与陈芝秀在接触中竟然渐生情愫。

终于,忍受不了艰苦寂寞的陈芝秀借着外出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和赵忠清私奔了。常书鸿得知二人出走的消息后,骑马向玉门方向追去,在途中精疲力竭摔下来,幸亏被玉门油矿的人发现才救了一命。

妻子的出走对常书鸿的打击是巨大的,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垮,因为女儿和儿子需要他、埋没千年亟需保护的莫高窟需要他,刚刚成立的敦煌艺术研究所也需要他。

常书鸿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段时期的他是最苦的时期,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一双年幼的儿女。

在常书鸿等人的努力下,莫高窟的众多文物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在常书鸿的奔走下,国内对莫高窟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些文物终于在历经千年后,重回了大众视野。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的第二任妻子李承仙

在感情上,常书鸿也等来了第二任妻子,1947年,常书鸿与重庆艺专毕业的李承仙结为夫妻,李承仙也是一位敦煌艺术的爱好者,她毕业后投身敦煌,婚后,她成为常书鸿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品得到了极高重视,从此之后,常书鸿的人生迎来了巨大转折。

他先后赴印度、缅甸、日本等国举办展览,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他在日本被誉为中国的“人间国宝”。

他又筹建兰州艺术学院,并任院长,后又任甘肃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等职务,他的作品油画《梅花喜欢漫天雪》、《牡丹》更是被浙江大学收藏。

1978年常书鸿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第四届全国文艺代表大会理事,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晚年的常书鸿不仅名誉响彻国内外,而且还在母校举办了“常书鸿画展”,这是他晚年极其高兴的一件事。可以说,这时候的常书鸿功成名就,他是风光的、幸福的。他的荣誉实至名归。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书鸿(左)

相比常书鸿的风光,陈芝秀则要落寞的多。

陈芝秀在出走后直接在报纸上刊登离婚,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他与赵忠清也没有生活多久,后来她又与一位普通工人重组了家庭,晚年的陈芝秀生活凄凉,而且还得不到儿子的原谅,渐生悔意。

她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失足成千古恨”

看着丈夫的风光无限,再看看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几个字,包含了无限的悔意。

面对陈芝秀的出走,常书鸿也曾怨恨过,但是到晚年时,他早已没有任何恨意,而是充满了些许的自责。他在《九十春秋》中写道:

回想妻子这几年跟我一起遭受的痛苦,在怨恨之后,又感到自己心头袭来的一阵自我谴责……。”

1994年,常书鸿去世,享年九十岁。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敦煌研究院院长赵生良与常沙娜

转眼时间到了2019年,2019年7月15日上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了“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

这是时隔73年后,父女二人的作品再次相逢,上一次展览还是在1946春,当时为了宣传敦煌和筹措保护经费,常书鸿和女儿常沙娜曾在兰州举办了“常书鸿父女画展”,当时常沙娜年仅15岁。

怕艰苦,与丈夫的学生远走高飞,晚年丈夫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图|常沙娜在展览现场留言

在2019年的展览中,已88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众多热情嘉宾与观众的陪伴下,从展览开始一直走到最后,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每一幅作品。在展览的留言板上,常沙娜写下了这样的话:

亲爱的爸爸:

我终生听着您的教导要弘扬渗透敦煌的文化艺术。

今天清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花开敦煌”父女作品展,我们又相见了!展览引起众人的重视,敦煌研究院有了第五代接班人——赵声良院长也专程来了……

您可以放心,国家众多的人重视、嘉爱敦煌,共同为发展丝绸之路的明珠而努力!

您在天之灵,要开开心心地持续保护敦煌、保护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女儿 沙娜

2019年7月15日

谨以此文向为敦煌文化艺术奉献的常书鸿以及众多研究人员致敬,你们放弃家庭的温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舒适的生活条件,不远千里跑到大西北,守护敦煌文物。正是有了你们的奉献与付出,我们才能看到如今的敦煌艺术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