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提到董卓,我们首先会想到祸国殃民,会想到貂蝉,但这都属于脸谱化形象,能够从蛮荒羌地脱颖而出,直至做到东汉相国,享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董卓绝对不仅仅是《三国演义》当中那个残暴无仁、满怀私欲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真实的董卓。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董卓的出身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董卓的父亲董君雅任颖川郡纶氏县尉(类似于今天县公安局长)时生了董卓,又因为董卓排行第二,因此取字仲颖。

董氏家族并不是陇西望族,因此董卓的为官之路需要自己去争取。

当时陇西属于凉州,和吕布的九原、刘备的涿郡一样,属于边地。

前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大有勇而亡谊则为盗。”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

《后汉书·陈龟传》中,陈龟在上疏中说到:“今西州边鄙,土地瘠埆【què】,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西州即是凉州。

《后汉书·虞诩传》中虞诩在上疏中说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凉州属于汉羌杂居地区,民风尚武,和内地中原生活习俗有很大不同。朝中官员对于边地之人既有鄙视也有不得不用的无奈,这也是后来董卓集团,包括吕布、刘备等人不受待见的原因。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董卓自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自认而然的有了羌胡之风。《后汉书·列女传》中皇甫规妻子曾骂董卓:“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说明董卓的母亲有可能就是胡人。

董卓自小就体力过人,精于骑射,能够左右开弓,即使彪悍的羌胡人对其也很畏服。他年轻时曾经游历羌胡各地,与羌胡各部落首领都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曾经有羌胡首领来会见董卓,董卓将自家耕牛杀了招待朋友,这令羌胡人十分感动,董卓在羌胡的威望越来越大。毕竟汉地不像草原,汉地的耕牛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直到明朝时期,私自宰杀耕牛都是犯罪的。

董卓的发迹

凭借在边地的威望,董卓被郡守召为缉拿盗贼的官吏。后来,董卓被凉州刺史召为从事,领兵平定反叛的羌胡,战功显赫。不是缉拿盗贼就是领兵打仗,这说明青年的董卓不仅孔武有力,而且具备良好的军事才能。

凭借在凉州打下的威名,董卓以“六郡良家子”(出身好的意思)的身份加入了羽林军来到了京师洛阳。在洛阳,董卓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贵人——中郎将张奂。

张奂是敦煌人,敦煌郡也属于凉州,董卓和张奂算是老乡。张奂是官宦世家,家族在凉州素有威望。张奂其父张惇为汉阳(也属于凉州)太守。

当时汉阳有羌胡犯境,张奂领兵出征。张奂十分欣赏董卓的军事才能,升其为军司马。在这次大战中,董卓身先士卒,斩了羌胡首领,俘虏一万多人。

战争结束后,董卓被提升为郎中,赏赐丝绢九千匹。面对赏赐,董卓说:“为功者虽己,共有者乃士。”赏赐一件不留,董卓都分给了士卒。董卓的御兵能力可见一斑。此后,董卓官运亨通,先后担任过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主管西域诸民族事务的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董卓拜东中郎将,代替卢植镇压黄巾军。结果,在凉州叱咤风云的董卓败给了黄金军,因此董卓又被遣回了老家。

此时的东汉,关内黄巾肆虐,西北的羌胡也没安分。董卓回到凉州的这一年,凉州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羌胡反叛,朝廷派来的护羌校尉和金城太守都被杀了,后来发迹的韩遂此时也被羌胡挟持。

第二年,朝廷派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率军镇压,并再次启用董卓为中郎将做皇甫嵩的助手。

当时的东汉宦官专权,而皇甫嵩对宦官集团极为憎恨,因此不久,皇甫嵩被污蔑“连战无功、所费巨多”遭到解职,另派张温领兵。结果数年内,羌胡势力越来越大,张温平叛不力,而这期间董卓则能保全军队。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中平五年(188年),董卓已经升为前将军独立掌兵。这一年,董卓和皇甫嵩再次合作,但二人因为用兵方略产生了矛盾。

中平六年,东汉灵帝病重,朝廷担忧董卓拥兵自重,升其为少府,准备解除他的兵权。董卓以将士挽留、羌胡威胁为由,拒绝就任。

朝廷于是改派董卓为并州牧,命其将兵权交给皇甫嵩。朝廷的本意是利用皇甫嵩和董卓的矛盾逼迫董卓交权,当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也劝皇甫嵩武力解决董卓,结果皇甫嵩没有采纳。而董卓也再次强硬的拒绝了。

从这两件事来看,董卓的凉州军团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私人武装,而且实力和皇甫嵩不相上下,并且隐隐有超过之势,不然皇甫嵩不可能不敢武力解决。

经历这些事后,董卓看出了朝廷对自己的不信任,于是将大军屯驻到河东郡,以观朝廷之变。

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辨登基。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阉党,太后不从。于是,袁绍向何进进言:召手握重兵的武猛都尉丁原和并州刺史董卓勤王。何进采纳的袁绍的建议。

这等机会正是董卓求之不得的,接到命令后,董卓率领凉州军团日夜兼程进军洛阳。

当董卓还未到达洛阳的时候,朝廷内部已经变乱,大将军何进为宦官所杀,而宦官集团也被为何进报仇的袁绍曹操等人诛杀。

在赶往洛阳的路上,董卓遇到了逃跑出来的汉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后来的汉献帝)。因为刘协是董太后抚养,董太后和董卓同族,同时刘协又比刘辨机敏,于是董卓开始筹划废立之事。

此时赶往洛阳的大军还要丁原的并州军团,能够左右朝廷大局的也只有这两部势力,如何解决并州集团,成为了董卓首先要面临的情况。

《后汉书·吕布传》中说:董卓诱(吕)布杀原而并其兵,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

从这段描写来看,董卓和吕布很早就认识,而且关系还不一般,因为凉州和并州交界,同时和羌胡作战,平时接触肯定不少,不然吕布也不会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并且还成为董卓的心腹。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解决完并州集团,董卓成为了控制东汉政府的唯一权力人物。

结交世族、名士

董卓虽然出身边地,习于夷风,但也清楚武力可以得到权势,但维持不了统治。当时的情况下,只有结交世族、名士才可以使自己名正言顺的在朝廷发号施令。

董卓首先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对于阉党造成的混乱拨乱反正,对于一些被陷害的臣属平反。黄琬和杨彪是身居高位的世族代表,对于这件事肯定是支持的。

其次董卓对于一些名士加以争取。董卓久居边地担任武职,与名士往来极少。这时候董卓找到了周毖。

周毖也是凉州人,父亲周慎曾经供职于凉州,是董卓同僚。周毖素有名望,董卓任其为吏部尚书,主管吏事。在周毖的策划下,一大批世族名士出任官吏。像我们熟知的蔡文姬之父蔡邕,“三日之间,周历三台”;颍川名士荀爽“自被征及登司台,九十五日”,可谓火箭式提拔。

反观董卓亲信,《后汉书·董卓传》中说:“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董卓希望得到世族名士的支持,但鉴于传统的思想观念,部分关东世族名士对这位来自羌胡之地的将军并不待见。他们更看重一些大族世子,像袁绍袁术等人。

董卓的覆灭

尽管得不到世族名士真心辅佐,但董卓立了汉献帝刘协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仍然控制了东汉政权。虽然以袁绍为首的关东世族发动了讨伐董卓的战争,但这动摇不了董卓的统治。令董卓失败的真正原因,来自于内部矛盾。

董卓掌握的军事力量主要有凉州军团、被兼并的并州军团和以前大将军何进的军队。董卓的凉州军团以胜利者自居,颐指气使,而并州集团和何进的队伍并不都是心甘情愿的投靠董卓的。

《后汉书·董卓传》:“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孙) 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胡轸是凉州军中大将,声望崇高,对抗关东诸侯的战役中,胡轸为“大督”,属于全军统帅,在吕布的“骑督”之上。二人的矛盾正是凉州军团和其他武装力量矛盾的体现。

其实在董卓心里也隐隐有看不起其他军团的思想。

《太平御览》援引《典略》说:“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董卓醉酒之后,对吕布多有责骂,甚至刀剑相见。

《后汉书·吕布传》:“(吕)布由是阴怨于(董)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历史上虽然没有貂蝉这个美女,但吕布确实和董卓的一个婢女私通,这使得吕布常常惴惴不安。

而司徒王允等人,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种矛盾,引诱吕布刺杀了董卓。

董卓的崛起和覆灭


董卓死后,东汉彻底陷入了军阀割据相互混战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