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英國首次完全照翻中國數學教材,你能想象一下英國學生什麼反應嗎?

不提王旭


你以為他們會喊苦喊累?真是天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似乎都覺得國外的學生在學校就是放飛自我,上課懟老師,下課開party,閒來無事還談談戀愛。

就像BBC拍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 中國學校》說的那樣。

有些不知情的中國人對這種學校美其名曰“素質教育”……

胡哥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吐槽好。

就拿問題中提到的英國來說,這次翻譯過去的數學教材也不過是中小學的數學教材。

有的網友還在暢想“水池同時放水與排水,多久能灌滿”、“兩人不同速度前進,多久能相遇”......我們童年的這些夢魘,終於要去“禍害”英國人的童年了……

其實,人家只是為了提高公立學校學生的基礎教育的數學水平而已。

英國的教育水平其實沒那麼低,也不是中國的數學教育比人家高。

胡哥在以前的問答中就提到過,國外的教育分公立和私立。

公立學校資源有限,都是50人的大班,老師水平不高,教學質量也不行,學生的紀律也堪憂。比如前面提到的BBC紀錄片,這絕不能代表英國教育的現狀。

但一些國內媒體就拿這個做文章,搞得好像英國的教育不行了。

私立學校就不一樣,這裡作業多,規矩多,教學質量也領先公立學校好幾個等級。當然,收費也貴。

好的私立學校老師是劍橋牛津畢業的,學生都是寄宿制,嚴格一點的學生一年才能回家一次,比如伊頓公學。

所以,英國照翻中國數學教材,英國學生會是怎樣的反應呢?

對於那些放養的公立學校的孩子們來說,這就是個噩夢,但並不要緊,不學還是不學,你老師能怎地?

對於那些從小嚴格管理的私立學校的孩子們來說,也問題不大,因為他們從小學到的數學知識已經超過這些從中國翻譯過去的課本了,說不定還能輕鬆一點。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有數據表明,老外的數學基礎教育確實比中國整體水平要差一些,但這不說明什麼問題,到高中和大學,我們的高端數學教育整體水平可能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

但有幾個案例很好玩兒,我一個同學在國外開了間超市,北美商場超市商品標價都是不含稅的,一次一個老外來買了一個13塊錢的工具,他們的稅率是10%,他沒等收款機出數字就說,14塊3,老外一臉的不相信,等到收款條出來,老外驚歎不已。

還有一次,同學和兒子出水果市場買水果,一袋蘋果是3塊5,一袋草莓4塊,還買了兩串香蕉,9塊9,包裝完了,攤主正要拿計算器,同學的兒子告訴攤主17塊4,老外還是堅持按完計算,看到得數,一臉的驚詫。

這是加法,還有他兒子學乘法的時候,都快半學期了,兩位數的乘法還沒教呢?我同學那個著急,於是教兒子乘法口訣,兩天全部搞定。

老外的教學講究循序漸進,講究充分理解,並實際應用。我不說哪一種教學方法更好,但英國完全使用中國的數學教材,我想他們的孩子們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使用教材並不一定按照同樣的教學方法。

我們的教育裡有太多的灌輸、機械記憶和題海戰術式的強化訓練,熟能生巧,甚至有的學校要練到學生碰到同樣的題型就有本能的反應,孩子如同機器,不能思考,更談不上應用,只是為了考試和成績。

如果,英國用了教材,也用這樣的方法,那他們的孩子們可能也會不好受的。

有的人拿這個事兒來證明我們的教育先進,或者證明老外的教育不行,這都是不理性,也不客觀的。我個人覺得,我們的教育和老外的教育各有優劣,能見得他人的好,並拿來吸收,不斷改進我們的教育,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並使孩子們保持學習的興趣,完善學習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和習慣,成為有學習力的人,這才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啟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是BBC的一個紀錄片啦,叫《中國老師來了》。

毋庸置疑的是,很多英國學生頭都暈了。

但,這並沒有什麼讓我們覺得自豪和驕傲的。因為當你去菜場算賬很厲害的時候,這就是數學對你最大的價值了。

即使英國首相不能一瞬間說出8乘以9等於多少,但這不等於他就不如我們普通人。

術業有專攻。

我們中國人有著學數學的天然天賦,而且全民很認真、努力,我們就很容易買個96.98元的東西的時候,給別人一張一百元、一張5元、一張2元。

可是英國人做不到、歐洲人覺得丈二摸不著頭腦,這就意味著我們更優秀了麼?

這只是習慣問題。

當牛頓與萊布尼茨搞出微積分的時候,我們毫無建樹。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服軟的小軟


中國的孩子數學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在世界一些大型數學比賽中那些表現征服了很多國家的人,所以在數學的能力上我們是有效的指導孩子們的思維。而英國的精英教育全球聞名,但在基礎數學教學方面有多差呢?下面我們要舉一些例子,都是真實的:


全體英國國民數學能力之差,一直是英國人的心頭煩惱。如果在課堂上碰到像中國老師這樣,要求學生做起立口算,可能很多英國學生就要逃學了。

我們最常見到的是,英國孩子口中唸唸有詞,但卻好幾分鐘都算不完一個兩位數加減法,甚至每個孩子都要掰手指。

來看看倫敦奧運會時,英國媒體的獎牌統計數字:13+6+7=?好像哪裡有些不對勁?中國對氣暈了!

英國媒體曾報道過,英國人因為算術能力差,每年給國家造成了20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包括算賬找零錯誤、算賬低效等簡單錯誤。

在英國超市裡各種匪夷所思的價格標籤比比皆是。原價1鎊一個,打個折優惠後2鎊2個?但,英國百姓真信啊!

所以才有了向我們國內學習數學教育的這一塊的合作交流。英國政府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國人“神奇的”數學教育方法,能夠解決英國孩子們數學成績不夠理想的“老大難”問題。繼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英格蘭小學大力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後,英國目前又在積極引進上海小學生的數學教材,一套名為《真正上海數學》的教材即將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陸續在英國出版,並在明年年初走進英國的小學課堂。


1、36冊中國教材助力英國小學數學教育

早在今年上半年,英國一些媒體已經對這套《真正上海數學》教材即將進入英國一事進行報道,但是對於這套教材何時投入使用說法不一。記者最近從負責引進這套教材的英國柯林斯學習出版社官網上看到,這套教材分為教師用書、學生用書、學生練習冊,共有36冊,將在今年11月底至明年1月底陸續出版。記者還在英國一些網站上看到,這些教材目前已經可以在網上預訂。據悉,明年年初,這些教材將正式進入英國部分小學課堂。

《真正上海數學》幾乎由上海小學數學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譯成英文,少有的微小改動是:將數學題目中的人民幣符號換成了英鎊符號。費約娜·麥克格萊德女士來自柯林斯學習出版社所屬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按照她的說法,上海的數學教材“極其出色”“不需要任何改善工作”。

目前,在柯林斯學習出版社官網上,已經有關於《真正上海數學》的專門介紹。出版社稱,“《真正上海數學》是一套面向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程,該教程以高質量的課本為核心。這些浸入式教育資源,翻譯自上海最暢銷的數學教程,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數學知識,並開發出他們的無限潛力。”

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2017年倫敦書展上,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簽訂協議,將翻譯出版上海基礎教育數學教材。柯林斯學習出版社的科林·休斯把該協議的簽訂稱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修斯說,“據我所知,為中國學生編寫的教材將會被原汁原味地翻譯併為英國學校使用,這種事從未發生過。”他表示,此舉“旨在通過採用使上海成為世界數學教育領導者的方法,以提升英國的數學教育質量。”他說,與英國當前的課本相比,中文原版教材的“要求高得多”。

上海數學教材進入英國一事,引起包括美英媒體在內的很多西方國家媒體的關注。例如,《紐約時報》網站在8月份就以《英國為提高數學成績求助中國教材》為題就此事進行了報道。對於中英出版機構之間的這次教材合作,英國《衛報》以“歷史性協議”來形容。《衛報》稱,中國的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培養了在數學成績方面世界頂級的小學生,而英國的學生們遠遠落後於他們的亞洲同齡人。

據悉,這並非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首次引進中國數學教材。2015年,該出版機構在英國翻譯出版了中國小學數學教材《一課一練》。費約娜·麥克格萊德女士對媒體說,這本教材得到了英國師生非常好的反饋。


2、8000所小學學習“上海精熟教學模式”

引進上海數學教材,這是英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數學教學經驗的最新一步。2016年7月,英國教育部國務大臣尼克·吉布宣佈,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在8000所小學推行“上海數學教學法”。他說:“我們將見證本國數學教育的復興。過去我們聽到太多英國人說"不會算數",這將成為歷史。”

英國決定引進“上海數學教學法”,事情緣於兩次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測試結果。PISA是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籌劃的對全世界15歲學生學習水平的評估測試。2009年和2012年,包括英國和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及城市15歲的學生分別參加了兩次測試。第一次測試以閱讀為主測,數學為副測,第二次測試則以數學為主測。兩次測試結果中,上海學生都排名第一,而英國學生則表現不佳。測試結果顯示:同等年紀的英國學生,其數學水平落後上海學生3年。

另外,近年來的一些國際測試還顯示:與一些東南亞國家相比,英國15歲學生不懂基本運算的比例要高出逾10%。

在英國生活的中國人都會發現,英國人心算能力較弱。舉一簡單實例:8.5英鎊的賬單,如果你付了10.5英鎊,服務生有時就反應不過來。說起英國人的心算能力,人們還常常提起前首相卡梅倫被記者問及9乘8等於多少時,居然回答不出結果。在英國學校裡,許多公式無須記住,考試有時可以帶計算器。

在決定推廣“上海數學教學法”之前,英國做了長期、科學評估。英國從2014年起啟動“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並委託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對該項目進行了第三方跟蹤評估。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2016年發佈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換計劃研究報告》,對上海數學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把上海的數學教學模式定名為“上海精熟教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

尼克·吉布說,英國人常說“不會算數”,認為數學太難,學不來,這甚至已經成為英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很多英國人認為,數學不好,這不是件丟人的事。在尼克·吉布看來,推廣“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有助於“確保年輕人可以為21世紀的學習與工作做準備”。


3、看重上海教學模式的一致性和深度

在談到上海數學教學模式與英國的不同時,PISA的負責人安德烈斯·施萊徹說,“我們的數據顯示:很少有英國學生認為英式數學教育有趣並有創意,年輕人選擇數學做為職業的人數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女性。PISA顯示,英國數學教育大量使用應用題,也就是,簡單的數學運算被植入應用題中,學生所做的是重複的簡單運算。相比之下,上海數學方法更為嚴格、專注且保持一致性。嚴格,即上海數學法中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及認知需求;專注,即上海就每個小問題會極其深入,而英國方法是"一英里的廣度,一英尺的深度";一致性,是指上海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連貫性。我們最感到驚訝的是,PISA顯示,英國教學法比上海更為死記硬背。”

英國《衛報》在介紹“上海精熟教學模式”時稱,這種模式強調“全班整體教學”,每節課集中講授一個數學概念,不是點到為止,而是突出教學的深度,直到全班所有同學都掌握之後,老師才會繼續傳授新的東西。在上海的小學裡,對於沒有完全理解課程內容的學生,老師還會經常在當天補課,以確保這些學生能夠在第二天開始學習新內容之前,與其餘學生處於同等水平。英國小學課堂則不同,老師講課推進速度往往很快,不管全班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教授的內容。在英國課堂上,一個班裡的學生往往水平差異很大,而老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會給不同難度的作業,忽視了全班學習進程步調一致的重要性。

《衛報》稱,上海小學的數學老師往往都是教學專家,他們在大學幾年時間內專門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而且他們在工作中只教數學,很多人每天只教課兩個小時,其餘時間用於總結、完善和提高。於此相比,英國的小學老師往往是“全科老師”,負責教授多種不同課程。

英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小學數學部主任黛比·摩根,在今年早些時候就“上海精熟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她表示,上海教學法與英國教學法有幾個主要不同之處:第一,上海教師的“小步驟”教學法,能提高教學的深度和學生對計算的流利度,而且能夠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確保他們的整體進步。第二,上海教學法強調乘法口訣的背誦,而英國學生不善於乘法,缺乏流利計算能力。第三,“整班教學”與“差異教學”的區別。上海教學法注重整體教學和學生水平整體提高,教學方案易於貫徹,而英國老師習慣於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不同的小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內容。這非常難以管理,容易造成教學的混亂。


4、上海教師一線傳授經驗

從2014年起,英國開始與中國開展“中英數學教師交換項目”,英國派遣小學教師去上海學習教學方法,同時,中國數學教師也前往英國小學進行交流。“中英數學教師交換項目”是2014年第二輪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的結果之一,也是這幾年中英兩國配合交流的亮點。2014年11月,中國向英國派出了第一批數學教師,此後每年都派遣大約60名教師前往英國進行交流。

上海數學老師的到來,讓英國的老師和學生們都獲益匪淺。很多觀摩了上海老師授課的英國教師都認為,“上海數學教學法”非常神奇,紛紛表示要改變自己原來的教學方法,要像上海老師那樣來講課。英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小學數學部主任黛比·摩根表示,中國老師們要用英語授課,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備課上,都付出了不同於常人的努力。

上海徐彙區愛菊小學的朱廣琴老師曾經到英國伯明翰的帕克菲爾德社區小學進行交流。她說,在交流期間,自己幾乎每天都在上公開課。她介紹說,“英國的老師非常讚賞我們每節課關注一兩個重點、循序漸進的方式”。朱廣琴為英國小學生帶來了乘法口訣,她本來有些擔心英國小朋友可能會不適應,但是後來發現英國學生都很感興趣。英國的教學交流經歷給朱廣琴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近日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在今年年底前,又將有一批上海數學老師來到英國,其中還會有自己小學的同事。


綜合上面來,國家看到教育的問題去積極改進是值得肯定,但是每國的教育國情不一樣,相信我們的教材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幫助,但是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實踐中去改進和總結出裡面適合自己的內容。


思維數學小課堂


題主的三幅圖中,第一幅其實來自於BBC的一個紀錄片,2015年播的,現在已經有了中文版,叫《中國老師來了》,這部片子基本也能回答題主的問題。

英國人這個群體,我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雖然說現在英國有些沒落,但縱觀歷史,這個民族是非常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先進經驗的。有的人會說大和民族也是如此,島國都有這個特點,但其實不對,英國向其他國家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態勢,而日本則是被動的。這在一些政治事務上體現得更明顯,比如亞投行的事情,美英同盟比美日同盟更堅固吧,地理上日本比英國離中國更近吧,但英國成了歐洲第一個跳反的,而日本鐵了心不加入。所以,英國開始使用中國數學教材,我們千萬不要去嘲笑,也不要因此感到驕傲,相反,我們更應該敬佩英國人,同時也要保持警惕,畢竟一百多年前讓中國陷入苦難的導火索還是英國。

回到題中來,很多人會覺得,中國人數學天賦好,是種族天賦,或者是因為漢字單音節的加成,所以英國人就算照搬中國教材,這幫英國學生也會水土不服。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哄自己開心,咱不妨想想看,歐幾里得幾何在歐洲流行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在幾何方面做出了什麼?

當牛頓與萊布尼茨搞出微積分的時候,我們又做出了些什麼?

事實上,把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都羅列起來,無論是中國現代人還是古代人,和英國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嘲笑英國人數學不如我們?

當然,這也不是妄自菲薄,中國人的智力水平還是非常高的,幾千年沒有滅絕,這不是偶然的。之所以此前數學不好,主要是在科技樹上點錯了方向,等到我們回過神來了,知道往哪兒使勁了,後來居上也就不稀奇了。

如果看過開頭說的那部紀錄片,就可以看出來,英國人現在輸在方法上了,老師給學生的自由度太大,教學難度以班上最次的學生為參考線,導致一些數學原本可以很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中國老師去了之後,從每個班隨機挑了一些學生,湊成一個新的班級,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每門課都有提高,特別是數學課,因為中國老師擅長的是填鴨式,教學難度以班上最優的學生為參考線,雖然有一些學生會因此喪失興趣,校長此前還有些擔心,但是更多的學生可以因此學到知識。

所以,學生什麼反應,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英國的老師該怎麼反應,如果只是換教材,但是教學方法不變,其實並沒有多少用處,全世界的數學都是一樣的,1加1等於2,我們再怎麼中國特色,也不會說1加1等於3,反過來,我們也應該感謝過去被吐槽了這麼多年的應試教育,現在來看,其實是非常成功的,並不是所謂的高分低能。


分子美食家


英國的小學生一定非常痛苦。

由於英國的小學生以前普遍沒有接受如此大強度的數學訓練,因此肯定吃不消!而中國的小學數學教材卻知識點較多,訓練強度較大。指望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傳承下來的鬆散式教學的小學生,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從前幾年英國人邀請中國教師去課堂授課的情況看。英國顯然是受到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近幾十年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刺激,痛定思痛,決心從學習中國教育對學生的嚴格、持續的培養帶來的穩定高水平的人才儲備,從而有力的支撐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反觀,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無論其教育模式還是國家建設模式,其實成功之處主要在於對全世界人才的抽水式、竭澤而漁式的吸取,從而保證各個行業都有全世界人才的支撐。這些都是中國和英國這樣的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國家無法學習的,因為保持傳統和完全包容世界各地文化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而中國這樣重視教育,通過首先發展教育來提升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面實力的途徑,其實也是英國自1600年以來迅速崛起,並於1800年後逐漸成長為日不落帝國的主要途徑(據說英國當時採用考試選拔公職人員的做法也是借鑑中國的科舉制度)。

因此,英國小學生經歷這個陣痛是值得的!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體育類似,如果從小不進行一定強度的訓練,到了一定年紀,可能你再想從事這個體育項目,你的肌肉、骨骼等已經再也不允許了!數學等學科也是這樣,雖然國內一窩蜂式的提早進行所謂奧數等培養、有揠苗助長的傾向,完全不可取!但是,像英國很多學校完全放任學生,在學生思維發展關鍵階段,不進行必要訓練,也是完全不對的!很多學生的數學習都被轉移到大學裡,造成很多英國學生在大學面對高等數學這樣的科目時,就是無盡的噩夢!這也是很多英國大學的理工科甚至金融等學科都被印度人和中國人所把持的主要原因。


總之,英國首次完全照翻中國數學教材,雖然對小學生來說會經歷陣痛,但是還是值得的!


地震博士


補充一些關於這個新聞的周邊信息,再發表我的看法。

1、英國此次翻譯的中國教材,只是作為可選教材的選項之一,有多少學校會做這樣的選擇還不清楚。

2、其實我們的數學教材本身是不差的,如果是想要達到中國的數學教育效果,除了引進教材,還需要引進配套的教學法。

3、如果英國的學校選擇了這套教材,並且有配套的教學法。比照國內孩子的實際學習狀況,有可能出現的效果是,英國孩子的PISA測試排名會上升。同時,一半以上的英國孩子會討厭數學。

4、英國之所以想要引進上海的數學教材,就不得不提PISA測試。PISA測試,全稱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主要對比測試各個國家15歲左右孩子的閱讀、數學、科學水平。上海一直名列前茅,數學成績尤其驚人。當然,作為一門考試,以應試水平著稱的中國孩子輕鬆拿下,也是很自然的事。並且,對於上海的15歲孩子來說,PISA考的很多都是小學數學題。

5、因為PISA測試的緣故,英國一些學校早就做了引進中國教學法的嘗試。他們請到了上海某學校老師去英國學校,用中國學校的方式進行教學實驗。BBC專門跟蹤拍攝了紀錄片《中國學校》。

6、很多人談到英國的數學教育水平,喜歡舉前首相卡梅倫的例子。他在一次被記者問到8乘以9等於幾的時候,答不出來。

7、同樣作為英國人,TED最受歡迎的演講人肯·羅賓遜一定會對英國學校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在最著名的演講《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裡,提出使人類生活繁榮的三大原則:每個人都不一樣,保持好奇心,發揮創造力。而應試的內容恰恰與之相反。

我的看法:切不可迷戀任何標準化測試,中國的基礎數學訓練方式雖然有效率,但是讓多數人喪失了更重要的東西——對數學的興趣。教育的未來在於尊重個體差異,激發內驅力,鼓勵真實的創造。

最後,我要用愛因斯坦的名言震場:能被量化的事物未必那麼有分量,而真正有分量的事物卻未必能被量化。



曉題大作


毫無疑問,英國學生會覺得很難。但認為中國數學教材會有效提升英國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可能會太過理想化了,而據此認為中國的數學教育要大幅好於英美,也多少有失偏頗。實際上,中國與歐美在中小學數學教育上的差距,是雙方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教育理念和學生追求的結果。

首先不得不承認英美學生數學水平差勁。學校肯定是不會教乘法法訣的,幾乎很難看到美國學生會背這個法訣或者各種公式,想來英國也差不多,難怪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搞不清“9乘8等於幾”,教育大臣不會“11乘以12”。但另一方面,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丘成棟先生則在抱怨中國的應試教育沒有培養出數學天才。這種迥異的差距表明,不能簡單地用數學驗算能力來判定數學教育的成敗,特別是在計算機越來越取代人們自身計算能力的情況下。

中國教育強調熟練地做題,這樣,背誦各種法訣 和公式就成了基本要求。不能因為做題的目的是參加高考就簡單地把這種教育模式貶斥為應試教育。實際上,恰恰是這種背誦和演算能力,讓中國的工程師在涉及數學的工作中具有了極強的遵守、模仿和執行能力。但到了能進入哈佛就讀的博士生層次中,這種方法就妨礙了具有高度創意的數學人才的出現。但中國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其成就畢竟主要不是靠學術大師們實現的,而是依靠著大量的工程師和技工。

反觀英美,從來就不鼓勵背誦的教學理念(不僅是數學上)加上兩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導致本土數學人才既有限,又沒有外在壓力導致人們刻意學習數學。然而,寬鬆和啟發式的學習氛圍卻刺激了真對數學感興趣的學霸按照自己的興趣雕琢學業。

正式由於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引進中國的經典數學教材給英國學生帶來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由於這個教材終究還是選修性質,所以很難指望英國學生對其報以熱烈的掌聲。


科學時評


我想,同樣可愛的英國小朋友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沒想到啊沒想到,一直叫嚷著要效仿西方為小學生減負的中國還沒有采取實質行動之前,英國已經快人一步,把中國教材引進課堂了。可以說,這是一次“同歸於盡”式的教育改革。

當然我也很想知道中國小學生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本來盼星星盼月亮要和英國小朋友齊頭並進的,沒想到人家一個箭步衝上來和自己齊頭並進了。不過這下可讓老師和家長鬆了口氣,終於不用再為給孩子那麼大的負擔而心懷內疚了,畢竟中國教材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的教材雖然踏上了歐洲大陸,但總體的教育體制是不可能複製過去的。我們的基礎教育取得巨大的成績不是單靠一套教材就能保證的,這需要各方面人、財、物的投入以及大環境的吻合。英國是一個更加開放而開明的國家,至於他們如何使用這套教材,還是要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而定。

我想,英國引進這套教材的初衷應該是為了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眾所周知,中國大學是嚴進寬出,而西方恰恰是寬進嚴出。所以,在學生的發展道路上會出現巨大的差異。中國學生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了激烈的競爭,最終就是為了考進一所理想的大學。而西方的中小學可能更看重孩子的興趣發展,以此來確定進入哪所學校。引進這套教材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繼而提高全民數學水平。



這是不同國情、不同教育制度的產物,而且,由於人口基數較大,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在本國環境中獲得最佳的發展路徑,更多地是要適應這種環境,讓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中更好地發展。


Kenny小同學


中國的數學就不說了,我們視為尋常九九乘法表口訣表,在國外竟然沒有。對,就是沒有!比如9✘9=81這個問題,估計給一二年紀的小學生出這道題,他們都不會回答你,鄙視你在侮辱他們的智商!甚至學前班的孩子,都可以正確回答的問題!然而,記著隨機採訪了街頭一些老外,俄羅斯人,英國人。大都是20到30歲的成年人。他們的有的懵了一兩分鐘能回答對,有的甚至不知道結果。當記著問他們怎麼計算出結果時候,他們回答說就是,9加9加9加9……九個九相加得出的結果。在他們學習的數學裡,只有加減,沒有乘除!所以他們心算起來無比的吃力。心算能力差,也就可以理解了,這是課本上的差距。

我們再舉個例子。你去超市買六塊錢的東西,給超市收銀員十塊錢,中國超市收銀員會問一句,走一塊錢嗎?這時候,你給了超市收銀員一塊錢,超市收銀員會找零一張五塊錢。在中國人看來,這是無比的正常而平常的事情。同樣的情景下,如果這個收銀員是個西方人,你給收銀員十一塊錢,那麼收銀員會先找你一塊錢,然後再給你4張一塊的錢!這種化零為整的思維方式,西方人感覺不可思議!

如果用我們中國的數學來教育西方孩子,由於中國的數學,是我們老祖按照我們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以及發音編寫的教材,如同國外把中國八仙過海神電影名字翻譯成一個女人和七個男人的故事一樣的好玩可笑!

這些黃毛丫頭或者白麵小子,會感覺中國的數學課本變態,完全是一種受虐的狀態。估計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會是,上帝啊,怎麼可以這樣?!充滿了驚奇和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