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年轻的赵士桢也曾经意气风发

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是明代末期非常杰出的火器研制者。他祖父赵性鲁原本是大理寺副,赵士桢作为子弟就不用参加高考,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赵性鲁原本也没有参加高考,是因为嘉靖皇帝喜欢他的字,就直接把他安排到鸿胪寺工作了。

能够在国子监学习的子弟在全国来说是很少的,但是在国子监学习也未必就一定能有前途。然而毕竟已经在天子脚下了,总比在二三线城市更容易出头。赵士桢得其祖父真传,用心练字,又加上天赋极高,单凭书法就在都城赢得了名声,史书言其书法:骨腾肉飞,声施当世。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万历皇帝

在科举的年代,人们对于书法的喜好程度远胜当今。日常的扇面、对联自不必说,家里装修也要用书法屏风、挂轴,匾额。对于在书法界小有名气的赵士桢,平时来求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史书记载:大内有一位公公也是很喜欢赵的书法,就拿了一把洒金扇子,让他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赵士桢的字的确写的潇洒漂亮,这位公公对折扇爱不释手,常常带在身边。有一次万历皇帝外出,公公随侍身边,因天气炎热,公公就进上折扇给万历皇帝使用。皇帝取扇在手,一打开扇面,就被上面的书法所吸引,问询公公此诗为何人所题,公公照实奏对。于是万历皇帝就诏见了赵士桢,赵士桢原本也是聪明,面圣事情进行的很顺利,万历对他很满意,既然他祖父就在鸿胪寺做过,就让他任了鸿胪寺主簿一职(从八品)。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鸿胪寺里的习礼亭

这个事情看似凑巧,其实赵之祖父在鸿胪寺工作过,熟悉路子,未必不是赵家知道万历皇帝喜爱书法,买通大内的公公,授予纸扇看好时机进献,得到了晋身的机会,事在人为比万事巧合更让人相信。

那个时候赵士桢才二十出头,万历皇帝才十几岁,由母亲李太后垂帘听政,李太后又把朝政交给张居正主持,年幼的皇帝虽然聪明,但是也无法掌握内阁。对于性格外向,又有才华的赵士桢的提拔,实际上也是万历皇帝在逐渐在培植自己的新生势力。由于自己受到相权和母权的牵制,没有太大实权,但是把赵士桢安排到鸿胪寺这种单位还是可以的。这种情况就像光绪皇帝把康有为等人任命为军机章京上行走类似。

有明一朝,朝中大臣一直有结党相争的现象,后来越演越烈,皇帝只采取平衡之法,以致养痈。张居正位于首辅之位,推行革新,损害了其他朝臣集团的利益,但是由于少年天子的支持,没有什么名头,朝臣也是没有办法。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张居正塑像

大家正愁没有理由搞死张居正呢,万历五年正好赶上张居正的爸爸去世了,按照朝廷制度,张居正应该“丁忧”,辞职回家居丧三年,以示皇帝以忠孝治天下。正德年间的首辅杨廷和就回家丁忧三年,受到好评。于是发对张居正的朝臣就向皇帝施压,让张居正回家丁忧,以中断正在推行的新法。但是现在皇帝年幼,为了稳定朝局,张居正是不能随便离开的。

张居正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就暂时不能来上朝,奏请皇帝丁忧,等待皇帝批示。按照明朝惯例,首辅三日不来,次辅就可以把自己在朝堂的位置从右边挪到左边,张居正第四天没来的时候,次辅吕调阳就迫不及待地挪位置了,下班后,大家都去吕调阳家庆贺吕调阳荣升首辅了。倘若张居正一去三年,朝堂上还有他张居正的立锥之地么?

张居正的父亲只不过是个秀才,一路爬到首辅的位置实在不易,不能因为丁忧的事情就放弃自己的事业。他也度量着皇帝离不开他,就私下里跟皇帝通了气,之后还装模作样地上书请辞,皇帝再援夺情前例,张居正就可以不丁忧。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明朝皇帝喜欢廷杖大臣

但是大臣可不能放弃这个扳倒张居正的机会,纷纷上疏请张居正回家理丧,皇帝因为这个事廷杖了五位大臣。赵士桢“生平甚好口讦,与公卿亦抗不为礼”是个天生的杠精,此时做了“出头鸟”站出来跟着瞎掺和,虽然当时掺和的很热闹,为他挣得了点虚名,但是他也得罪了不少人。那些跟着起哄的人,夸他为人慷慨豪爽,其实就是在发他死猫上树,自己在旁边看热闹,这种低情商的表现,也让最开始提拔他的万历皇帝怪他没有眼色,彻底放弃了他。

在夺情事件中,其实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皇帝想用谁就用谁,与社稷百姓利益无涉。大臣们之所以要郑重其事,小题大做,不过是借机打击张居正及他推行的新政;想借机晋身的人,就会看明白形势:尽管大臣的结谠,在以往和皇权的较力中取得一些优势,但是皇权依然是可以控制主场的。就会支持万历皇帝及张居正;看明白这场争斗其实没有正义性的人,就会默不作声,请病假回家休息。赵士桢原本是万历皇帝提拔的人,这个时候居然出来和稀泥,并且在实质上给皇帝填了麻烦,可见这个人没眼色得很。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迅雷铳

虽然赵士桢在鸿胪寺主薄(从八品)的位置上干了十八年,他虽然聪明,但是实在不适合为官。他也是求上进的,想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给国家做贡献,挣得自己的前途,就埋头搞小发明。

在鸿胪寺工作期间,他不务正业,鸿胪寺原本是主管朝会仪仗和接待使节的,他却用心在兵器制造上,一方面鸿胪寺的同事非常讨厌他,即使平时不说,也不跟他有来往,他虽然性格外向,喜欢交游,但是在鸿胪寺却没有几个朋友。加上他这个人喜欢抬杠,词锋又锐,你说东他说西,你还说不过他。跟他说几次话,就气的饱饱的,谁还敢跟他说话。

他用心火器制造,在兵部有几个朋友,但是这几个朋友只是低级小吏,也是久久不得晋升,几个人下班后常在一起撸串喝酒,骂骂领导无能什么的。在这几个人中,赵士桢反而是情商稍高的,他的动手能力又强,就自己捣鼓出了很多火器。还著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防虏车铳议》等关于火器(即神器)研制开发、使用训练等方面的论著。

其中“迅雷铳”、“掣电铳”、“鲁密铳”、“鹰扬炮”是非常先进的火器(火器的设计是一方面的,但是火器的制造离不开冶炼技术的发展,明朝时的冶炼技术在当时的世界,其实不算高超了,就比方说制造宣德炉的风磨铜,中国就生产不出来,要从暹罗进口,这些是制约中国火器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中迅雷铳后来被赵士桢改造成可以连发十八发子弹的厉害火器。赵士桢把他的发明整理成册,还配有设计图纸。赵士桢对于火器的改造也借鉴了外国的先进经验,比如说“鲁密铳”,是借鉴土耳其鲁密国进贡的火绳枪改制而成(因为鸿胪寺有一个职能是接待外国使节,他有这个接触使节的便利)。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四十几岁的赵士桢已经活出了个老头样

赵士桢将这些研究成果进献给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觉得还行,就同意尝试一下。但是出于赵士桢在“夺情”事件中的白目表现,万历皇帝对赵士桢的态度不是很热络,就是你贡献一点东西,我给你有点报酬的态度。在其进献火器图纸之后,就给他小升了一下职务调到了武英殿中书舍人(从七品)的位置上,根本就谈不上对他有重视的意思。

原本赵士桢觉得他可以凭借这项发明赢得皇帝青睐,得到重用,想不到自己才华横溢、少年成名,在一个刀笔小吏的位置上混了十八年,最后满怀期望投身科研,想凭借科研成果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结果人到四十岁了,还是个处理文书的小工,这次进献彻底地让赵士桢丧失了取的希望,人变得消沉多了。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郑贵妃最后还是被人算计了

后来因为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结果又和大臣怼起来了,紧接着就发生了“妖书案”,原本妖书案跟赵士桢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赵士桢平时嘴毒,招惹了不少人,献火器一事,他得罪了鸿胪寺的人,鸿胪寺的人觉得他不务正业,又有野心,想凭火器一步登天,结果没想到只得了个从七品的小官,原先的同事纷纷议论,看足了他的笑话。另外他还遭到了兵部的人的嫉恨,你鸿胪寺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好好管你的仪仗,居然敢插手兵部的事,你是嫌弃我们兵部做事不利?

赵士桢现在只是个从八品小官,又没有根底,妖书案一出,就有人想借机整死他。整人这种事贯穿了明朝的始末,不管是皇帝整大臣,大臣之间相互倾轧,不是按照这个人是否犯了罪,而是随随便便找一个理由,往死里弄你,你还没辙。就开始有人在外面放谣言,说妖书是赵士桢写的。对于前途无望的赵士桢在献书后,精神受到打击,精气神远不如以前,自从从妖书谣言传出来之后,赵士桢就请假回家了,没多久就传出赵士桢精神失常的消息。最后赵士桢一病不起,抑郁而终。

他所改进的火器也没有能够大量推广,最后也没有挽救迟暮的大明王朝。

明朝的赵士桢发明了那么多厉害的火器 为什么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鲁密鸟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