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人慾即魔,魔即人慾

人慾即魔,魔即人慾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儒家有“人慾”之說,佛家有“魔障”之說。其實,儒家所說的人慾,就是佛家所說的魔障。儒家所說的滅人慾,就是佛家所說的降伏魔障。或曰滅人慾,或曰降伏魔障,就是降伏我們的習氣,就是淨化我們的心靈。

問:如何是人慾?

答曰:住境著相,即是人慾。若不悟本,若不致知,則見色聞聲,起心動念,乃至四禪八定,皆是人慾。是故《地藏經》雲:“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1]從古至今,無有住在定境而成的聖人。何以故?四禪八定,一切境界,一切靜相,皆是妄想境界。若不識真,住在其上,皆是人慾。

問:如何超出人慾?

答曰:證得這個未發之中,證得這個良知心體,證得這個妙明真心,則不動一步,當下便能超出娑婆、契入淨土,當下便能跳出人慾、融入聖境。

未致良知之前,一心要致良知。未見自性之前,一心要見自性。一日未致,一日未見,則一日不得心安。佛家有言,如救頭燃,一日頭燃不滅,一日不得心安。有個致良知的大願,有個見自心的大願,依照古聖先賢的教導,真真切切地向自心上體察,久久純熟,豁然之間,便能見得這個至中至和的無上妙體,便是致了良知。致了良知,方知這個良知心體,便是未發之中。未發之中,便是這個良知心體。

若說致良知的方便法門,佛家的方法,比較完備,則不妨借來一用,譬如持名唸佛的方法,秘密持咒的方法,參究話頭的方法,禮拜斷妄的方法,等等,只要如法而行,皆是格物致知的功夫。然而,運用這些方法,必須具有正確的見地,必須有過來人的適機點撥,方能證得這個良知心體。若無正確的見地,若無過來人的適機點撥,則一切法門,皆會使人誤入歧途。

[1] 《大正藏》第十三冊,第七八三頁中。

人慾即魔,魔即人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