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源客家追火龙

数千人高举火把穿梭在村落之间,这就是咱们河源大名鼎鼎的“追火龙”了。追火龙是河源客家人传统习俗的继承,也是族人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活动,活动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洋溢着喜庆氛围。各个乡村举办的时间不太一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十一及十三之间。活动开始时,族人集合在祠堂前举行百家宴,晚上七时左右追火龙正式开始,全村男女老少高举火把,长长的队伍如火龙般穿梭在山坡、田径、村落之间,每到添丁人家门前便烟花爆竹齐放,整座村落被喜庆氛围笼罩,寓意宗族人丁兴旺,日益壮大,福气盈门。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源县上莞镇追火龙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平县猫头狮

和平客家猫头狮制作汇聚了泥塑、绘画、裱糊等民间工艺,共有五道工序,即制坯、拓坯、箍坯、定型、描绘一头完整的狮头大约需要15天才能“出炉”。猫头狮成品共分大、中、小三种尺寸,猫头狮的狮头重量最重为6公斤,最轻为3公斤。

和平县猫头狮舞曾参加2006年6月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实物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2009年和平猫头狮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经成型的猫头狮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金县花朝戏

花朝戏为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紫金山区土生土长的汉族民间戏曲。其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语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及东北部客家地区。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金花朝戏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之一。其鲜明特点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表演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网络

和平县墩头蓝纺织技艺

墩头蓝,明清以来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的传统布艺。当地人采用独特工序,将本地天然植物大青叶制作成染料,运用先进的织布技术和耕纺、织染技艺,制作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纯天然蓝色家机布料。因出产于墩头而得名“墩头蓝”。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儿童花帽

定南儿童花帽的装饰特点:简练、概括、抽象写实并用和内涵丰富。定南儿童花帽常用的装饰法有:刺绣与镶贴法。儿童花帽上使用刺绣法装饰的动物图案常有:蝴蝶、凤鸟、蜜蜂和鸡公等。

定南儿童花帽技艺程序、特点主要有:1、粘布壳;2、将布壳粘上一面红,一面黑,红为帽里,黑为帽面,按规格剪成若干小块;3、在每块黑色布上按规定粘上吉祥剪纸纹样,用红、黄、兰、白、绿等反差较大颜色的真丝线绣花后,再将这些小块连接起来,并在帽顶连接处利用卐字和绕埂剌绣法梭埂绣成吉祥虎头花帽、莲花帽、狗头帽等13种不同纹样的花帽;4、铃帽就是在花帽基础上安装八仙、伯公、花锭、银铃等银铃制成铃帽。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在身边|讲讲我们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