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絕望的感覺,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中國人的絕望在於,當時所有樂觀的人,大多都寄希望於未來可能的復國起義,都追求保留民族文化的種子星火,而面對殘酷的現實,只能振奮精神,別無他法。

我們現在翻閱史料,上到領導人下到一員列兵,均強調以死報國以血肉再造中華,不是說那時的中國有類似日本的武士道向死精神,而是局勢現實如此。

面對不可戰勝之強敵,為國家民族計,唯死而已。

日本在當時的帝國主義裡綜合實力只堪末流,連我們現在成天嘲諷的意大利都不如。然而面對中國這一農業國,日本當時就是直觀上的不可戰勝。日本那些在美國面前不值一提的鋼產量、後勤動員、炮火殺傷、工業產能,在當時的中國面前就是碾壓。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絕望的感覺,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必死的決心

絕望到什麼程度?蔣介石不投降,就能打平他對人民和國家犯下的所有罪行!

然而越是絕望如此,那些執著相信未來肯定會勝利的人們就顯得尤為可敬。結合史料,他們當時的樂觀簡直匪夷所思:海運瀕臨斷絕,英美對日態度曖昧,蘇聯自顧不暇,外部已經是不可指望了;內部天災不斷,餓殍千里。政府管理能力出奇低下,甚至不如清朝。兵士飢弱,裝備極度匱乏,訓練落後且嚴重欠缺,無論是動員能力還是動員潛力,都無法與一工業國相戰。

你的對手是已經進入電氣化的軍事體制國家日本;你的資源是一個龐大鬆散的農業國,高價值地區已經基本被奪走;***盤手是比封建集權體制還爛的國民黨;你沒有盟友,你的所謂的朋友也基本放棄你了。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絕望的感覺,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怎麼打?

日本想要推進多遠,就能推進多遠;日本想打下哪裡,就能打下哪裡。不管用多少人命去填,日本都能實現它想要實現的軍事目的。

真不知道這不叫絕望,什麼叫絕望。

但就是這樣的絕望裡,還是有人當兵,有人捐款,有人奔走,有人抵抗。幾乎已經是明知要死的局,依然有成千萬上億的人,咬著牙,去死。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絕望的感覺,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犧牲的中國戰士,致敬

那個時候在陝北能寫出《論持久戰》的,是極少數的,多數抱有這樣樂觀精神的中國人其實並不知道中國將如何贏得這場戰爭。他們質樸的樂觀來自於對這個民族和這片土地最簡單的信心:

我們不是沒有跌倒過,但是我們都站起來了。

七十二年前,江山傾頹,故國零落,華夏如累卵,萬民以死亡。

四千萬人不畏死,身做青山血做河,染盡天下每寸土,中華再造,民族得存。

彬彬君子,詩書禮儀非好戰,然汝欲戰,吾便戰,生當長歌死當慨然,來來來。

崖山之役,華夏淪亡

甲申國難,胡服左衽

日寇犯華,半壁盡失

華夏三恥,中華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