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很多来小编家吃过饭的朋友都曾不约而同提到,他们平常不爱吃西餐,但小编做的西餐却出乎意料的可口,是不是特别调整做法迎合客人的"中华胃"呢?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小编自认不曾特地迎合中式口味,于是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结论是或许大家吃惯了富含鲜味的调料如酱油、豆瓣酱、味噌、柴鱼……对于欧美菜系里奶蛋挂帅但缺乏咸鲜滋味的菜色提不起兴趣。而小编特别喜欢运用南欧地中海一带以鲜味取胜的食材,如鳀鱼、酸豆和帕玛森奶酪,只要加一点点,原本乏味或死咸的菜色立刻变得圆润饱满、滋味无穷,或许也因而能满足国人无酱油不欢的味蕾。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所谓鲜味以最纯粹的化学形式呈现就是麸胺酸钠,也就是味精。其实它存在于许多天然食材里,像番茄、蘑菇、海带,另外就是腌渍和发酵食品。近年来科学界致力研究味觉反应,发现小编们的舌苔和小肠壁上都有专门感应鲜味的"受体",传导至大脑会产生愉悦感受,同时也帮助消化。有趣的是,鲜味若没有咸味和香味辅助,舌苔和大脑几乎感受不到。比方单吃味精就没有味道,但若同时加点盐和胡椒则滋味立现。同样的,番茄若单吃也有点单调,但只要撒一点盐,鲜美的内在风味立刻引爆。实验还证明当鲜味存在时,盐只要加一点点就觉得够咸,两味相辅相成,效果相互扩大。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为此小编很不赞同那种强调什么都吃"原味"、最好少盐寡油甚至无盐无油的做法,因为原味和调味是分不开的。过度使用辛香料会造成感官的疲劳轰炸,过度用盐也怕伤肾和导致心血管疾病,但适量地运用盐和葱姜蒜、胡椒、辣椒、柠檬醋酸等辛香料就能提引食材本身的鲜美。反之如果食材本身欠缺鲜味,只要恰当地加一点上面提过的鲜味元素,马上会变得好吃很多。现在连许多西方大厨都学会应用酱油、味噌和鱼露等亚洲传统调料提鲜。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许多运用帕玛森奶酪的菜色,小编衷心建议大家不要因为不爱吃奶酪就嫌弃跳过。事实上小编从来没遇见过任何华人在吃了意大利的帕玛森奶酪后表示不喜欢的。帕玛森是长期发酵的干酪,乳糖大多已转换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强烈密集的鲜味元素,跟酱油有得较劲。既然要用帕玛森就要用真正的或是同产地较便宜的也行,千万不要买罐装的粉末冒牌货。切块的干酪买回来用厨房纸巾包着防潮,装在保鲜袋里,每次要用就刮一点,用到最后剩下硬皮就丢到汤里一起煮,比加味精或鸡粉还鲜!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最后再回头来说,很多人不爱吃西餐有时跟西餐本身没关系,而是因为认知里的西餐根本不伦不类。比如挤了大量甜味美乃滋的沙拉和三明治、炒了黏稠面糊的浓汤、狠狠勾了芡的牛排酱、撒满三色冷冻蔬菜的比萨和通心面……

西餐不迎合“中华胃”?而你会拒绝美味的西餐吗?

这就跟西方人在国外中餐馆吃了黏糊糊的"甜酸肉"和"左公鸡"之后,认定中华美食也不过如此是一样的道理。反之只要放开心胸去尝试,每一个菜系都有令人惊喜的美味,而且越吃会越懂得欣赏。从此你就能说:"小编喜欢南欧料理胜过中北欧料理,尤其偏好西班牙菜,且对某些拉丁美洲的菜色也特别欣赏……"而不是以偏概全地抹煞整个"西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