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環保頭條|基建需求疊加環保限產,水泥板塊提前鎖定全年業績

環保頭條|基建需求疊加環保限產,水泥板塊提前鎖定全年業績

環保頭條|基建需求疊加環保限產,水泥板塊提前鎖定全年業績

1、雙重壓力下釋放新信號,動力電池下半場進入突破期

過去一段時間,資本的湧入為動力電池行業帶來的僅僅是表面的繁榮,行業競爭實際上異常殘酷。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原材料成本攀升的雙重壓力之下,動力電池企業兩極分化現象正日漸凸顯。

解讀:未來的企業訂單會向具有規模效應和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電池企業集中,時能夠獲得更多資源以進行發展。

2、多維度構築產業格局,廢舊蓄電池如何破局回收難

隨著第一批進入市場的汽車動力電池進入退役期,動力蓄電池回收領域正在加緊建立追溯機制。不過,面對成本高、監管難等諸多難題,動力蓄電池回收還需進一步細化蓄電池的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回收責任,加緊多個方面的合理佈局。

解讀:從產業格局角度切入,形成前端回收、後端再利用及無害化處理的有機體系,在實現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對溼法冶煉企業規模嚴格控制與合理佈局。

3、雨水回收利用成亮點,“海綿”催化城市生態趨向“進階”

“針對現有城市問題提出的,目的是解決環境與建設之間的矛盾。”旨在緩解城市內澇、實現雨水淨化利用的海綿城市將在未來三年內駛入快車道。但值得關注的是,海綿城市建設並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夠最大程度協同發揮的生態修復系統。

解讀:作為一個由點、線、面構成的龐大系統工程,海綿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時間和過程加以檢驗。而雨季過半,城市“看海”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開始。

4、醜小鴨華麗蛻變白天鵝,再生資源回收跨過低谷期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裡,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的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2010年時產業規模不過2200億左右,到了2016年已經接近4000億元。也正是在2016年,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受關注程度倍增,開啟了華麗蛻變之路,並迎來被稱為“再生資源回收元年”的2017年。

解讀:具備豐富健康的現金流、政府補貼、全備的資質及多重銷售渠道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並發展成行業巨頭。

5、川維化工下達環保整治“軍令狀”

為更好地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中國石化川維化工公司積極落實沿江企業主體責任,以問題為導向,以薄弱環節為主攻方向,編制下達雨汙切換閥和罐區圍堰問題整改責任書,要求所有問題必須按要求限期完成整改,確保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解讀:只有把控好源頭治理和二次汙染,有效杜絕環境汙染,確保企業綠色健康發展。

6、基建需求疊加環保限產,水泥板塊提前鎖定全年業績

近日,多家水泥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報,業績增速顯著,如四川雙馬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近5倍,天山股份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增11倍,冀東水泥上半年實現扭虧,淨利逾5億元,這是當前水泥行業高景氣度的一個縮影。

解讀:基建需求疊加環保停限產,對水泥行業形成有力支撐。

環保頭條|基建需求疊加環保限產,水泥板塊提前鎖定全年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