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得了糖尿病,脚上会有什么“提示”吗?有哪些症状?

健康全梓


1.皮肤表现:经常性的皮肤瘙痒、干而无汗、皮肤较薄呈紫红色,无弹性,还可能有色素斑沉积。

2.足部感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还可能有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

3.间歇性跛行:由于足部供血不足,导致下肢乏力,麻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还有鸭步行走,也可能是足部异常的表现。

4.足部形状的改变:如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爪状趾,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5.足部皮肤溃疡:足部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6.休息痛,夜间痛:下肢缺血加重时引起休息痛,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夜间表现得疼痛加剧。

以上,都是糖尿病足的征兆,糖友们日常要多多留心。

那要怎么预防糖尿病足呢?

1.严格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

2.选择合适的鞋袜,以柔软、透气性好的鞋子为首选,袜子尽量选择袜口宽松的浅色棉袜,避免过紧的袜子。

3.戒烟,吸烟是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4.每日检查双足,察看有无胼胝、足癣、水疱、擦伤、红肿等,如有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糖人健康网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饮食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已有年年糖尿病患者1.14亿,并仍有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往往被称作“富贵病”,但糖尿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早期信号的。

糖尿病发生前,有哪些早期信号?

糖尿病发生前,脚步如果出现这3个症状,就表明血糖已经超标了。

1、足部溃疡

人体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的话,会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如果一旦有了伤口,就很难愈合。

如果皮肤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上糖尿病了。

2、双脚麻木

很多高血糖患者都会出现双脚麻木的现象,他也是高血糖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除了双脚麻木,高血糖的人双脚还可能会出现灼热感,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的,出现这种感觉不要忽视,当神经受到影响时,你的脚步很可能会失去知觉。

3、脚部冰凉

高血糖的人若不控制血糖,就会对血液造成伤害,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

而我们的脚部,本身血液循环就比较差,就会有下肢发凉、足底发紧、感觉异常等等,如对冷热不敏感、痛觉迟钝、皮肤表面有灼烧感等,尤其在夜间更明显。

哪些行为会导致血糖升高?

1、经常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诱发糖尿病。

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兴奋性增强,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进而诱发糖尿病。

2、经常喝酒

喝酒会使胰岛慢慢氧化而出现损伤,导致胰岛细胞慢慢死亡,致使胰岛功能受损。

如果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坟墓的胰岛素就会缺乏,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就会随之上升,从而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严重的就会诱发并发症。

3、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糖短时间的升高,使之波动变大,不易控制;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免疫和代谢功能下降。

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血糖的升高呢?

一、控制摄入甜食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食用糖、糖果、蜂蜜及含糖饮料,这些糖类易被机体吸收而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二、日常饮食技巧

糖友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上的小技巧:

  1. 常吃五谷杂粮:可选择全麦食品,含丰富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2. 高纤维食物:玉米、芹菜、韭菜、豆类、南瓜、竹笋等促进机体糖代谢,防止血糖吸收过快。富含高纤维食品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并增加饱腹感。
  3. 糖低的蔬菜: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茄子、苦瓜、洋葱、香菇等。
  4. 富含钙的食物:虾皮、海带、排骨等。钙的缺失,会加重糖友病情。
  5. 富含硒的食物:香菇、鱼等。能调节糖代谢、改善糖尿病症状。因为硒和胰岛素的生理活性相同。
  6.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西红柿、卷心菜等。补足维生素,对于防治糖尿病神经、血管和眼睛的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三、巧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较高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人体很容易消化吸收,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是极其不友好,但不是完全不能吃,我们要有技巧的选择性吃,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掌握适度原则,日摄入量不得超200g。

  1. 柚子、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首选食用;
  2. 草莓,桃类,猕猴桃等,生糖指数较低,也可选食用
  3. 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代替水果,适当吃些。

四、少胆固醇

少吃含脂肪量高的食物、少吃动物的内脏、少吃鸡蛋的蛋黄、高胆固醇的摄入,会加重患者病情。

五、适当喝茶

研究表明,喝茶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

专家推荐绿茶,长期喝绿茶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因为绿茶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淀粉酶将碳酸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

六、戒烟戒酒

众所周知,很多患者会吸烟、饮酒,但是吸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微细管、大血管的病变、血糖升高都有影响。

也许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症状,但最终会出现血管的异常。且吸烟和饮酒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也是很大的。

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所以糖友们尽量不抽烟,不喝酒。

忠告: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因此,多多关注发作前的早期信号,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会拥有更好的效果。

本文由老护士原创,欢迎转发关注评论,与老护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老护士谈健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发生脚部溃烂,到了这个地步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说有糖尿病史很久了,而且血糖一直控制的不理想,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就是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不重视的话后果真的很严重,严重的脚部感染要截肢,再严重的可以并发症成尿毒症了,所以控制好血糖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一场长久之战。



糖尿病足初期的症状有下面几点,有这些症状的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高血糖,如果有就要医生开药降糖,或者克制自己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1足部的一般表现: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

2缺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靠毛脱离,皮温下降。


3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

4体征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

5脚生疼有时候喜欢不适合的鞋子会脚痛,但是如果你的脚长期灼热痛,那就要注意了

6脚部溃疡糖尿病会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脚部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


总结:糖尿病初期一般很多人不重视病情,日子还是一样照旧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就这样血糖一步步的升高,到最后难以控制或者说到发现了就觉得后悔了。希望大家要重视血糖,定期检查血糖情况。


肾判官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查看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糖尿病足是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很多患者都会担心糖尿病足的那些事情。希望你糖尿病患者具有一些帮助。


如果你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足的进展会大大加速。

糖尿病足最开始的临床表现就是四肢出现麻木,或者你感觉自己的脚上感觉穿了袜子,脚上的感觉也减退了很多。

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糖能够破坏神经,导致神经出现问题。所以出现了感觉的问题。

糖尿病足出现往往会出现血管的问题。


糖尿病足往往提现在伤口愈合的减慢,伤口愈合出现问题是因为血清血糖过高,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而且,血糖过高能够导致感染发生率会逐渐增高,糖尿病足的时候,往往一点点伤口就很难愈合,伤口会逐渐增大,逐渐的增大会让伤口更难愈合,逐渐增大,恶性循环,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截肢。

因此,小眼睛医生认为控制血糖才是王道。不要让糖尿病足到来。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小眼睛医生爱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与过去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今,人们往往摄入过多,而平均日活动量不足,导致体重超重的人越来越多,而肥胖又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现在临床上其病发率在逐年增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众所周知,三多一少(饮食多、饮水多、尿量多、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上面所说的只是糖尿病的最为代表性的临床表现,其实临床上并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些表现,除了这些表现还会有其他一些伴随表现,如下肢的明显乏力,容易口干口渴,看东西不清楚,眼睛容易疲劳,四肢麻木,泡沫尿等症状,这些都提示有可能是患有糖尿病。

那么,题主问的糖尿病患者在脚上会有什么表现呢?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会引发如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在足部主要是以怕凉、麻木为主,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的皮肤干燥,趾甲变色,甚至发生溃疡和感染。

如果被诊断为糖尿病,一定要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学会自我检测血糖,选择健康的糖尿病饮食方案,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资料显示,糖尿病目前尽管没有完全使其痊愈的方法,但是如果重视其病的发展,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但有没有发现,一旦生病了,无论大小病,脚丫子最能反应现象,当脚丫子出现异常,就要十分注意了,那么肯定会出现一些疾病,若不及时发现,就会酿成大错,耽误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但可以通过生活习惯来有效控制。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一旦换了糖尿病一定会导致血糖高,相应的并发症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疾病。


【症状】

1、 脚部有刺痛感是糖尿病的征兆,出现麻木、刺痛感或灼烧感,周围神经病变对四肢神经造成的损伤;

2、 下肢皮肤干燥、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

3、 脚底出现溃疡,患上糖尿病足,应尽快去医院做检查。


感谢您的提问,希望能帮到您!


高血压管家


糖尿病被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糖尿病看似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一旦恶化,它所带来的并发症却不容小觑,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影响心、脑、肾、腿等多个器官组织,如果出现了糖尿病足,还有截肢的危险,甚至会危害生命。

那么,哪些症状是在提示糖尿病加重呢?

6大信号,提醒你糖尿病已经进入“恶化期”

信号1: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变化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1%,眼睛、肾和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将降低25%,较低的HbA1c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也较低。

我们来看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之间的关系:

  • 4%~6%:血糖控制正常;

  •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 7%~8%:血糖控制一般;

  •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信号2:

经常口渴

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感到口渴,就说明血糖不稳定了,很可能处于升高的状态,且血液也是处于粘稠的状态,这时候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了。

当然,如果平时没有感觉口渴的症状,也要喝些水,不要等真正口渴了再去喝,那时候说明机体已经是极度缺水了,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每天的饮水量要在1500~1700毫升。

信号3:视力模糊

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房水流动受阻,导致眼球晶状体发生改变。所以,如果你感觉最近视力突然下降,出现模糊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了,很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眼睛出现了问题,轻者可能会出现白内障,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一定要去医院查下眼睛,避免病情严重。平时的饮食也要注意,每天适量的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信号4:脚麻木、干裂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时刻观察自己的脚,经常出现脚麻木、干裂、穿鞋子总是不合脚、有伤口恢复的慢,很可能是脚部神经病变,或者是肌肉发生了萎缩导致的,这时候就要重视了,极有可能是糖尿病足的信号,及时去医院检查。

不要等病情发展到,脚趾变黑、伤口难以愈合的时候再去医院,这时候已经晚了,严重的还会有截肢的危险。

信号5: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自己的尿液情况,尿液出现泡沫的时候就要重视了,及时去医院检查下尿常规,排查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出现了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

信号6:行走困难

当你发现行走距离变短,甚至50米的路都走不成一条直线了,有下肢疼痛,就有可能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容易导致或加速动脉硬化造成合并血管病变,严重者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足引起足部坏疽,甚至截肢。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到医院做一个下肢血管超声。

生活中,坚持“三个一”,帮助控血糖,防并发症

第一个“一”:一杯水

正常人起码一天要摄入2L的水,糖尿病患者也是,而且不能摄入碳酸饮料,要是正想喝些有味道的水可以多喝青钱柳玉麦茶可辅助降血糖,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另外,玉米须泡水,中医称其为“龙须茶”,在我国古代就有用玉米须来降血糖。可以用葛根,荞麦,大麦等加入茶水中,能起到辅助作用。

第二个“一”:一套健康的饮食方式

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经临床验证,每餐七成饱为适宜,超量则会使血糖升高。同时食品结构应合理(多样化)。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都可以控制血糖。

第三个“一”:一套“降糖操”

1、踮脚

两脚与肩同宽,以每分钟65-75次的频率,反复踮起后脚跟,提起的速度快一点,在最高点停留一下,反复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2、上肢拉伸

双手的十个手指,交叉向上,伸过头顶,上臂尽量夹住两个耳朵,保持十秒钟放下,休息两秒后,反复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拉伸,这个动作可以调动原本静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从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举重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双手叠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钟30次的频率,顺时针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改善便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