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作為與王悅一起獲得“中國最年輕富豪”稱號的程維,他所創辦的滴滴出行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時代,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但作為國內網約車的領軍人物,也是目前唯一的成規模的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業務開展初期,為了吸引司機的加入,滴滴會給司機們福利和補貼,並且只抽取少量的抽成。光2018年,滴滴出行在補貼司機方面共花費了113億元。根據程維的說法,滴滴出行自從創立以來,並未有實際的盈利,累計虧損高達400億元。

其中2018年上半年的虧損達到了50億元,總虧損109億元。著當然是有原因的。其主要業務之一的深夜順風車在爆出多起安全事故後,滴滴出行不得不關閉了此項業務,直接導致了滴滴平臺的訂單和流量。再加上花費了巨資來處理事故和建立安全客服部門,又間接導致了滴滴出行在2018年賬面上的虧損擴大。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淨利潤8億元的滴滴順風車業務的無限期下線,給了滴滴出行沉重的一擊。

禍不單行,在滴滴出行併購了對頭快的,將Uber擠出中國市場後,滴滴取消了給乘客和司機的補貼。根據2017年滴滴的補貼金額為181億元,訂單總量74.3億元,從而推出平均每單的補貼只有2.43元,再加上高達20%到30%的抽成,司機的收入明顯下降,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司機退出滴滴平臺。

滴滴出行在價格大戰中成為了勝利者,從而佔據了90%以上的網約車市場。但當外患消失的時候,滴滴本身的內憂出現了。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首先是畸形的年終獎制度。在2018年的時候,滴滴出行在萬人體育舉辦了年會,並且準備了豐厚的獎品。由上可知,滴滴本身並沒有盈利,可見年終獎和本身業績是沒有直接聯繫的,主要取決於安撫員工的作用。但長久沒有盈利,只依靠外部資金的注入是有限度的,當花光了所有的融資,沒有盈利,滴滴拿什麼來安撫底下的員工?

此外,滴滴出行在2018年7月份宣佈漲價,希望藉此增加司機的收入,從而吸引更多的車主加入。此舉是否有效果,還有待觀察。

但市場似乎並不給滴滴出行喘息的機會,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商業巨頭開始入駐網約車市場。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長安汽車官方宣佈,將與多位商業巨頭合作,總投資97.6億元創立起公司,其主要業務是出行服務,新能源汽車及共享出行。此次的合作,不光有阿里巴巴和騰訊,還包括了汽車、互聯網、金融、零食等等商業公司的加入。這次滴滴出行要面對的,不是一個新興的網約車平臺,而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程維雖然有柳青的相助,打贏了創立以來的價格戰,但面對這一波商業大佬們對市場的衝擊,滴滴的發展將會如何,值得期待。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而被滴滴擠出中國市場的Uber,在大洋彼岸的日子並不好過。

Lyft撬走了Uber39%的市場份額,美國網約車市場從Uber一家獨大變成了雙雄爭霸的局面。3月29日,Lyft正式上市,股價高開跳水,截至收盤漲幅為8%,報收78.29美元,市值達222億美元。

Lyft選擇了跟Uber完全不同的商業風格,但其發展方向驚人一致。截至IPO,共進行了14輪融資,累計金額為51億美元,其在北美服務城市達400多個,擁有3070萬名乘客和190萬名司機。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Lyft2016至2018年的銷售額分別為3.43億美元、11億美元和22億美元;其中2017同比2016的營收增長了209%,2018同比增長了103%;2018年實現營收21.6億美元,平臺預訂量為81億美元。

創立6年的滴滴出行至今仍未盈利 總虧損達400億


即使是這樣,Lyft也沒能避免虧損。這三年裡,總共虧損了22億美元,Lyft的CEO也並不能給出何時能盈利的具體時間。

對於這些暫且沒有能力進行盈利的科技獨角獸,投資者還有多少耐心不得而知。

滴滴出行確實開了一個網約車的好頭,但它自身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一個人撐起整個行業。在缺乏競爭對手的同時,自身的缺陷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而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不少的新網約車平臺進軍網約車市場,滴滴出行不但要解決自身的問題,還要面對來自同行激烈的競爭壓力。

網約車是一個全新的行業,跟傳統的出租車不同的是,對於網約車而言,司機與顧客皆為上帝,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必須獲得雙方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