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引语:如果你恰好是安徽人,你应该关注这样一群安庆人!如果你是外乡人,你可以了解真正的安徽人!如果你是安庆人,你也应该了解故乡真正的样子!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了解一段你不知道的安庆历史

知道安徽,必知安庆。

因为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而真和徽州比较,安庆的名头似乎更大一点,事实上从清代的康熙六年,到1936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的首府,安庆为安徽首府的时候,当年的合肥,还是一个小县城。

普及点历史:后来安徽为什么定合肥为省会,民国时,安徽有三大城市,一为安庆,二为蚌埠,三为芜湖,当时这三大城市为“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合肥恰好是在这三大城市的中心点上,将合肥定为安徽省会,当年据说的确有更容易管控安徽的需要。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天问观点未必正确,但我今天窃以为,历史对安庆未必公平。安徽后来首府选择合肥,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家发展的资源全面向合肥倾斜,而安庆开始遭冷落。

安庆在抗战期间,损害非常大,按照习惯性的8年抗战认知,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开始算起,而1938年的6月1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命令波田支队协同海军沿长江溯江攻占安庆,命令第6师团从合肥附近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

从这个意义看,安庆市比较早就遭沦陷的城市。虽然没有像南京一样遭受“南京大屠杀”这般惨剧,但历史上日军1938年6月12日进城时,疯狂滥杀市民和路人200多人,大街小巷,死尸累累。日本兵强奸妇女的恶行,无日无之。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被日本侵占,其后,安庆一直属于敌占区,对日本侵略者而言,日本只觊觎安庆的资源和作为首府的战略意义,对发展经济,显然侵略者是没有兴趣,而且,被侵占的近七年时间,安庆的抗日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其大大小小的战争有记载的就有数百起之多,安庆保卫战是以西山地、王家牌楼、天柱山之线为重点,侧击西进之日军,并以国民第21集团军第31军韦云淞部置于太湖附近策应徐源泉部。7月12日,第27集团军杨森部因损失过大,部队散失亦多,奉命到湖北黄陂去休整,太湖防务则交由第21集团军第31军韦云淞部接替。7月27日,日本第6师团派出约2000兵力进攻驻潜山芝麻潭、王家牌楼的第26集团军第10军第41师丁治磐部,但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攻击均未得逞。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失出安徽省府位置,据说是因为安庆太偏

安庆在无数次饱受炮火洗礼之后,按理到解放后,如果其首府位置不变,可能会迎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机,但后来安徽省会选择合肥而抛弃安庆,是因为说安庆太偏。

的确,就安庆的位置针对整个安徽而言,太偏的说法无疑是有依据的,位子属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但美称归美称,美称管不了饭吃。所以失出安徽省会位置的安庆,显然在失出历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时候,其经济很长时间是比较落后的,整个安徽省二个国家级贫困县,有两个在安庆。我相信是很多安庆人不愿意看到的。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安庆人性格蕴含的安庆精神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我一直试图解读出真正的安庆精神。我窃以为安庆经济发展并不亮眼,有历史原因,有地理位置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面,就是安庆人的精神特质里面,似乎一直有“重文轻商”的传统。

安庆不缺名人,甚至不缺仁人志士,为正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安庆人从来不在话下。

就拿我老家岳西而言,有记载的就有:

陈尚志(1836年—1895年),台湾总兵提督军门

陈润芝(1841年—1884年),清军统领年,保台英雄

王步文(1898年—1931年),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

王效亭(1901年—1931年),红军潜山独立师创建人

汪小川(1913年—2005年),西路军幸存者之一,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安庆名人当中,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可谓数不胜数,但知名商人并不多,作为黄梅戏之乡的安庆,似乎骨子里就带着一些文人的清高。安徽以徽商最有名,但徽商似乎并不包括安庆,而仅是徽州商人的统称。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曾经,安庆人似乎一直尊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

还有安庆人有浓烈的故土意识,比如江浙一带对安徽人的“污名化”,在浙江的农村,很多人认为安徽就是“逃荒”人多,而且,这些逃荒人还能变出很多花样,最常见的是随身一把二胡,走街串户的卖唱。

但真的很诚实的对浙江人说:“逃荒的安徽人中,你真的遇到几个安庆人,我不能说没有,但很少,真的很少!”

在安庆人的心中,骨子里的清高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让安庆人自小没大富大贵,但自食足矣,而逃荒,在安庆会被左邻右舍看不起,所以,只要有一口饭吃,安庆人在历史上是绝不愿意逃荒的。

骨子里面的清高,让安庆人会特别注重面子,同是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这种清高自命的性格特征里面,让诚信价值更容易被认同,安庆人喜欢讲“我说话算数”,甚至现在安庆人自己造房子,可以自己不在家里,就叫一班工程队造就好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三个哥哥造房子加后面装修,只要嘴上跟人说好,连合同都不签。

安庆人的简单理解,就是“讲话不算数,丢不起这人!

但这种安庆人的清高,也不是说一点弊端没有,安徽是打工大省,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安庆人并不是中国打工第一批走出去的人,我到杭州是1993年,走出的时候父母并不同意,觉得在家里只要勤劳本分,怎么都有一口饭吃。

安庆人还有一种精神特质,我曾经有一个特别的定义,叫“融入乡土情结的侠义精神”,在安庆人中,很多时候你要找人帮忙,就算不认识,只要是老乡,大家就愿意帮忙。老乡被欺负了,大家非常愿意站出来打抱不平,而且,不要任何回报。

我讲一个实例:我亲表弟因为和杭州一家公司发生摩擦,导致该公司找地痞流氓恶性报复,致使我表弟被害。因为这件事情,在后续处理当中,我是自始至终的主导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太多安庆老乡不计得失的站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今天,犯罪分子伏法,家属也得到应有的补偿,在整个过程当中,有太多老乡成为“无名英雄”。

如果一定要把安庆人的安庆精神,列出几个关键词,我们抛掉那些表面文章,那一定是“清高,有点守旧,善读书,说话算数,死要面子,勤劳刻苦,特讲义气,有侠义精神”。

这就是安庆人。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杭州安庆商会,千户万唤始出来

安徽商会并不少,这其中,有杭州市安徽商会、浙江省安徽商会。

安庆在新时代弄潮里激流勇进,独立潮头,其在外创业的企业,到今天已经遍地开花。

天问君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有说法,进杭州可能超过5000家,虽无从考证,但可信度较高。就拿我自己一个小村,目前在杭州创办的中小企业,也已经超过10家。有服装、化工、装饰工程、广告等等。

但的确,安庆一直没有自己的商会,而事实上,创办一个安庆人自己的商会,安庆人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安庆人一直不缺少一些松散式的组织,比如“同乡会”,目前的安庆商会据说就脱胎于安庆在杭州的同乡会。准确的说:这个同乡会的存在,不少于10年的历史,而就在这个以同乡亲情为组织纽带的“组织”中,很多时候却发挥着几乎和类似商会组织等同的作用,包括同乡企业的资源共享、企业组织和政府的沟通等等,同乡会做的一点也不少。

不过,要感谢他们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但10年间几乎是完全无私奉献的人,这其中,包括像目前商会的执行会长汪义德,安庆商会的余卫星,都是一直在奔走呼号的人。

今天,安庆商会的诞生,在天问君对执行会长汪义德的采访中,他的理解特别朴实:安庆商会的成立,以“同根同源、共建共享”为发展理念,这个理念,其实就融入了很多安庆人的精神特质在里面,比如安庆人特别看重的同乡观念。

但汪会长坦言:同乡会虽然历经数年,的确有其发展的局限性,大家在一起的联结是以“同乡亲情中的有事大家帮”为粘结剂,这里面情感的东西多一点,但资源共享的东西就少一些。原来在同乡会当中,甚至有成员根本不知道别的老乡到底在杭州做什么?


安庆历史上一直为安徽首府,最后为何让位于合肥?

2018,中美贸易战之下的阴霾久久不散,中国再次遭遇“经济逢8现象”,天问君曾经在一个企业的年会演讲当中直言:2019年,对我们很多企业而言,可能活着才是胜利,而活着,“抱团取暖”,会成为很多以乡情为纽带的商会性组织,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没有之一。

我们进入最坏的时代,也一定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安庆商会在这个时候成立,自然有着特别的时代内涵,而针对安庆籍的杭州企业而言,这是一个特别的历史性时刻,或许,只有携手努力,就有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