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提到成都的街道,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诸如春熙路,小通巷之类地方。

习惯了CBD的繁华和故意营造的清新,总是想在城市里寻找一些生活的烟火气。就像吃过了法餐和素斋,总想着有人能做出外婆的味道,好让自己大快朵颐。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纵使满心欢喜,也仍意犹未尽。毕竟,成都的街道并不是从春熙路开始的。

既然我们今天说老街,那么就从市中心开始吧。

祠堂街

祠堂街这个名字实在有些老气,但是不妨碍他的幽静与年代感。

事实上祠堂街的幽静也非常出人意料:人民公园门口,天府广场附近的街道注定是要车水马龙的,似乎只有祠堂街能在角落里躲得片刻安宁。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这样一个安宁的小路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因清朝雍正时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生祠在此而得名祠堂街——还活着就给自己立祠堂,可谓是“殊荣备至”。

年羹尧本是康雍两朝战功赫赫的功臣,但却活生生的把自己作死了:被四爷关了大狱,落得个自尽收场。只是这条街已经定下来了,也就没有再改名。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后来的祠堂街边修了大名鼎鼎的少城公园,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祠堂街历经100多年历史,几经沉浮,现在还是老成都们常去的地方。

如果有闲情逸致,在祠堂街坐下来吃一碗老妈蹄花,喝一碗鹤鸣的盖碗茶,也算是不虚此行。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华兴街

华兴街之于老成都,就像春熙路之于年轻人,算得上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只是有的时候彼之蜜糖,我之砒霜,纵有千般万般好,也只能孤芳自赏。尤其是年轻人们,大抵是不欣赏华兴街的,匆匆路过便冲向前方的春熙路去了。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曾经的华兴街是及其繁华的,可以说半个成都的吃食都在这儿了。老成都们在华兴街的锦江剧院听完了戏,慢悠悠的踱步出来吃上一碗华兴街煎蛋面,最后再慢悠悠的踱回家里去。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现在的华兴街,虽然不能像春熙路那般紧紧地抓住路人,但华兴街上的美食诸如煎蛋面,雨田饭店仍然坚守在这条老街上。这里,仍是成都老饕们最喜爱的吃货一条街。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暑袜街

顾名思义,暑袜街曾经的卖点就是暑袜——夏天卖给人们的

绸袜。后来洋布进了中国,暑袜街的生意就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当年盛景了、只留下革命后在暑袜街拔地而起的老邮局,还在街上伫立。

要说当年的老邮局有多红火,没有合适通讯手段的年代,只能通过信件、电报来联络。那个时候的邮电局可是每天都队满了人,都是等着发报寄信的人。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后来电话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邮电局自然也就无人问津。现在的成都人想起暑袜街多半就是因为那家远近闻名的严太婆锅盔了。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严太婆锅盔还是有些年岁了,在暑袜街走两步吃一口夹满肉的锅盔,还是非常舒服的。美中不足的是,现在的暑袜街邮局好像不能收寄信件,独留邮局和邮筒在风中孤零零的瑟瑟发抖。

支矶石街

成都含有“石”的地名不要太多,天涯石,五块石,石笋街。只有支矶石,算得上是老成都的文艺范。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仅一墙之隔,据传这块支矶石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给严君平(西汉晚期道学家,思想家)的石头,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间相会的见证。

理所当然的,这条街也就由纪念“严君平”的君平街改名为了支矶石街。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和其他形态各异的老街相比,支矶石街名声要小了许多。本来纪念的严君平,也不如其他名人显赫了。现在的支矶石街就静静的趴在宽窄巷子一旁,过着老成都式的恬淡生活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倘若是真闲了,还能去公园看看被保存起来的正牌支矶石,也是不虚此行。

柿子巷

和宽巷子旁的支矶石街相同,柿子巷和窄巷子隔了一条街,但是也就如常说的抵拢倒拐那种距离。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柿子巷原名斌升街,因为巷口有一颗参天的柿子树,于是在民国时期改名为柿子巷。据老人们说,秋末冬初时的柿子挂在枝头,引得孩子们争相采摘。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柿子巷早已看不到柿子树了。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同样是一片低矮楼房和平房斜影疏漏,在柿子巷里还藏了抗日名将王泽浚的故居王公馆。不过王泽浚本人战败被俘,王公馆也就托了他父亲王瓒绪将军的名,仍叫王公馆了。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没有了柿子树还能叫柿子巷,没有了老建筑可叫不得老成都。现在的柿子巷,不过是两堵高墙,一排老屋;碎石路,参天树,再无其他。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这是成都最老的风味,比宽窄巷子还要浓。

四圣祠街

到了市二医附近,有一条老街叫四圣祠街。说起这条老街,他的境遇只能用啼笑皆非来形容,真是造化弄人……哦,是弄街。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四圣祠,不是什么左青龙右白虎,而是孔子的四位门徒:曾参,颜回,子游,子路;如今这四圣祠早就不在了,名字却一直用到了今天。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比较奇妙的是,本应是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四圣祠街,到最后竟成了西方建筑、宗教文化的聚集地。当时修建的教堂恩光堂现在都还在使用,曾经的四圣祠医院现在变成了市二医院。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如果想做个礼拜祈祷,不如就去四圣祠街吧,去成都最早开始中西合璧的地方。

耿家巷——龙王庙正街

顺着市二医院的地铁向下走一会儿,一条全是平房旧屋的巷子便出现在了眼前。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耿家巷,相比于一旁的龙王庙正街相比,名气确实有些小了。但是龙王庙正街经过经年的改造已经变成了极为成熟的老式居民区,耿家巷则保留了大部分建筑原有的模样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作为成都仅存基本完整的广东客家移民大院,耿家巷的19号大院已经被保护了起来。而其余的老屋也没有变成一片废墟,而是继续投入使用。

清晨,在市中心附近的老街里吃上一顿早餐,从上个世纪的砖瓦走到CBD,想来又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关于野蛮生长

关于世事变迁

成都的老街们似乎最有发言权

咬一口手中的老冰棍

从四圣祠街走到耿家巷

老成都的魂儿,都在这几条巷子里

红砖墙,青瓦房

慢,就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