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隋朝本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为何会突然土崩瓦解?

nocturnserenade


隋炀帝杨广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则天法地的人物。他先后南平陈朝使国家五百年后重归统一、北征突厥、西征吐谷浑、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筑东都洛阳连结东西、居扬州安抚南方、开科举选官吏打破门阀垄断让平民有上升空间、建典章制度消除胡人影响恢复中华文化,件件都是影响深远的千年大计,堪与其大业年号相匹配。然后,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干这么多的大事,老百姓承担不起!尤其是推行科举考试取士,动了关陇贵族的富贵奶酪,又没有妥然处理好他们的利益,这些人利用民怨造反,遂一发不可收拾亡于其曾依为柱国的关陇贵族代表人物的表哥李渊父子之手。


丰江渔鱼



战神150624565


就因为过于强大才导致隋朝整体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的整个国家的破产。直白点说就是跨步太大扯到蛋了。

实际上隋朝财政收入相比较与后来的唐朝,实际上是多得多的。隋朝当时建立了当时最为完整的人口普查制度,大大减少了黑户的产生和出现。而这种政策最先损害的就是那些贵族大户。自古以来,贵族和大户就是通过兼并土地,豢养佃户来养肥自己,由于佃户们都是黑户,国家没法向他们收税,这也就导致了国家税收降低。肥了贵族大户,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但是隋朝统一全国后,没几年马上展开了风风火火的人口普查统计,大量的黑户被找到并且通过国家重新划分田土分到了土地,这些人得以直接向国家缴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但是这么一来贵族们就会反对这些政策,包括后来的科举制度等都让贵族的利益大减。这也就导致了贵族们都很不爽。

其次杨广开凿大运河,征高丽等动作又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导致了平民也不待见杨广。再加上后期杨广本人的颓废和不作为,直接导致了隋朝在灭亡之际虽然还有着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却也土崩瓦解,无力回天。

这里多句嘴,实际上怎么削贵族这件事虽然杨广没干完,但是后来的唐朝也没停下,只不过手段温柔了许多,也慢了许多,直到女皇帝武则天时代,武则天才用血雨腥风的手段直接把当时实力最大的关陇贵族通通清理的干干净净。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隋朝那些事儿。


隋朝和秦朝不能再像了。

首先,都是天下大乱之后的大一统。其次,都是统一之后改革制度。再次,都是一统之后大兴土木。最后,都是劳民伤财之后天下又乱,两代后亡国。

隋朝之所以突然崩溃,并不是外敌入侵,也不是天灾无情,还是因为隋朝得天下容易,清朝史学大家赵翼曾经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像

隋文帝本来就是北周之皇亲国戚,出生就是衔着金钥匙,权贵人家,之后步步青云,当了皇帝,在这个登上皇位的路上,绝对没有刘邦的一波三折,也没有朱元璋的拼命三郎,甚至没有太大的战争,国内经济没有受到什么大的破坏。

所以题上说“隋朝本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说的有些夸张了,但是隋开国就不弱,这是事实。

隋炀帝像

老子得天下容易,而到了隋炀帝这里,就不知道什么是民力维艰了,各种做劳民伤财的事,兴建东都,开挖运河,关键是没事非要去搞朝鲜半岛上的一群棒子干什么,一次干不过两次打不赢就算了,非要争那口恶气,拼了命的去瞎搞,结果民怨四起,刚打下来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江山,再一次分崩离析,国家二世而亡,岂不惜哉。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隋朝统治阶级没有实行与民休息的国策,大兴土木,盲目用兵,导致民不聊生,国家财政崩溃,人民奋起反抗,终于大厦倾覆,改朝换代。

隋朝(581-618),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封建王朝,只存在37年,就灭亡了,令人唏嘘。隋朝是杨坚创立,结束了中国南北朝161年来王朝更替频繁,战争惨烈,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局面。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封建王朝,国土面积跟今日中国差不多,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应该说,隋文帝杨坚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他积极推行均田制,使得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获得部分无主荒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隋文帝减轻了农民的租调徭役,人民负担有所减轻。

隋朝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世界上比较强盛的大国。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以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选拔官员,不再使用以往朝代推荐人才,推荐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应该看作科举制度的创新版。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自恃国力强盛,挥霍无度。他大兴土木,修建工程,发动对外战争,导致国力下降,民不聊生。整个大隋王朝,上行下效,贪污腐败,人民无法生存,只有揭竿起义,重新革命。

隋朝后期,中华大地上,农民大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整整14年,中华大地上天翻地覆,英雄辈出,农民起义的队伍,总人数在三百万左右。大隋王朝,终于在人民的起义中土崩瓦解,大厦倾覆,灭亡了。隋炀帝被部下用白绫勒死,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疆域辽阔,国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唐朝统治阶级汲取隋朝迅速败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国策,对外开放,使得这个封建王朝维持了289年。


标准的70后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大的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先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结束了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乱世,使得隋朝成为继秦汉和西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各民族融合,周边许多小国俯首称臣,万国来朝,颇有盛世风采。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改革了政治制度。科举制度成为后世一千多年的选拔人才制度,意义重大。三省六部制也一直被后世沿袭完善。可以说隋朝对后来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强汉盛唐,都是在前朝短命的情况下建立的,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偶然。就像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继短命的中华民国之后,相信又是一个强大的盛世江山。

隋朝时期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跟后来的盛唐也能比一比,但是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王朝怎么跟秦朝一样仅仅二世就亡了呢?大隋的二世皇帝杨广比大秦的二世皇帝胡亥可强多了啊,杨广的成就与唐太宗相比也是不差的,可隋朝偏偏在他手上亡了。其实隋朝的灭亡在隋文帝时期就埋下了一个伏笔。

隋朝统一后江淮到岭南等原南朝统治地区都是隋朝的异己力量,还爆发了大规模的抗隋的叛乱,后来隋文帝平定了这些叛乱,但是却采用了一个妥协的办法,那就是让这些叛军头头做了州郡的刺史县令等等,所以这股势力并没有连根铲除,只是暂时压住了,等到隋末天下大乱时这股势力会立刻反隋。

还有隋炀帝登基后太急功近利,做了许多事使得隋朝国力被消耗。比如开凿京杭大运河,虽然这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但是对于当时隋朝的百姓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开槽大运河而死的劳工不计其数,百姓怨声四起。隋炀帝并没有因此爱惜自己的百姓,不仅要修大运河,他还三征了高句丽,但是高句丽没灭掉,反而大隋的国力被杨广消耗殆尽了。这也不怪杨广,高句丽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隋唐三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历经七十年,耗资无数,终于在唐高宗总章元年灭掉了高句丽。可见仅凭杨广一人,即使出兵百万,也是没那么容易灭掉高句丽的。

在大业九年时隋朝各地就陆续有农民起义了,杨玄感也是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时觉得时机成熟,起兵反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大隋在这些起义下也快亡了。最终隋朝在以李渊为首的高官贵族,以梁师都、刘武周为首的地方豪杰和以萧铣、沈法兴为首的南朝残余势力这三股反叛力量下土崩瓦解。隋朝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杨广失了民心,其实杨广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从他的年号“大业”就可以看出他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征吐谷浑,开科取士、修隋朝大运河、三征高句丽,都是为了自己的大业,可是他错在太心急,想把几代人做的事由他一人完成。

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乱世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虽然表面强大,但是内部矛盾颇多,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巩固隋朝政权,让国家修生养息从几百年的战乱中恢复过来。但是隋炀帝在国家需要稳定政权和平发发展时选择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实施暴政,怎么可能不亡国。


风尘讲历史


内忧外患是亡国的根本诱因。

堂堂大隋朝也是在历史上响当当的时期,它结束了华夏几百年的分崩离析,但是自身也只存在了几十年。大隋朝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罪之一,政权动荡交接不稳定。隋朝历经两朝,第二代亡国,就是一代二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权交替,而是二代皇帝杨广采取多种不正当手段(弑父、杀兄,而且是证据确凿,大家伙都知道)夺取了皇权,违背了传统的基本伦理观念,造成相当部分朝臣不服,百姓也嗤之以鼻,并对杨广继位大统的合法性疑惑,造成朝局、国家动荡。

罪之二,用力过猛,超出国力可承受范围。不得不承认,大部分皇帝出发点都是好皇帝,都想做流芳百世的好帝王,杨广也不例外。杨广为了尽快平复朝局和国家动荡,实现自己的抱负,大修运河、征战四方,特别是几乎耗尽了举国之力的高丽战争,短时间内花费钱粮无数,国家、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民怨渐隆。

罪之三,贵族势力的反扑。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大隋得以代替北周,这个集团一直把持着朝廷重要势力八柱国、十二将军等,基本控制着中国北方的政权更迭,夺权后采取废除九品中正制兴建科举、重新编订户籍等办法不断限制和剥夺其利益,加之杨二代皇帝在夺权时又与其主要势力代表有过不可调和矛盾,杨广当然愿意除之而后快。但是,他们的势力很大,他采取的几种办法:科举制、分治、用新士族取代老士族等办法,没有经过长时间坚持,自己就先倒台了。这些反而激怒一些老士族力量,比如同属于关陇集团的李渊集团就从那时开始准备谋反篡权了。一些受压榨的底层人民也不断造反起兵。

罪之四,过分骄奢淫逸。在后世人眼中,隋炀帝杨广绝对是骄奢淫逸的佼佼者。据说杨广即位后,历史上真正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于后宫,其他强抢美女无算;还有大量宫女充斥后宫,唐太宗即位之初,出宫女三千人,后又出三千人。设“任意车”,纵情淫乐;严重违背公认的社会伦理纲常。修运河观花;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为证无道,役民如畜。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宫,从行之人常达数十万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生产,严重骚扰了百姓正常生活。

总之,隋朝建立后,国家稳定不久,很多地区还是从南陈和北齐所得,凝聚力还不强,此时又与支持政权的门阀决裂,任意挥霍国力钱财,任意驱赶诛杀百姓,自然是暗流涌动,这幕悲剧其实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雨啦16


历史上杰出的正面人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而突出的反面人物,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正面人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而反面人物是社会逆流的代表者。

隋朝文帝即位之初总人口不到3000万,到杨广即位时,总人数达到4600多万,耕地面职由1900多万顷增到5500多万顷,政府容纳不下那么多的物资,因而增辟左藏院,京师的太仓、东都的含嘉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的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两都和太原库存布帛各有数千万匹,杨广就是在这个庫府盈溢的繁富情景下登上帝位的。可为何

仅14年就土崩瓦解了呢?

杨广是有才能但颇为自负,谓“当世之贤皆所不逮”。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以致羡嫉妒能,所以杀薛道衡后说“更能做空梁落燕泥否?”,杀王冑后说“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而且刚愎自用,不欲人谏,他曾对虞世南说“我性不欲人谏,若位望通显,而来谏我,以求当世之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于地;汝其知之”所以遇到劝谏的人非杀即贬,这种情况下性格刚直的人自然不被重用,善于奉承的才被赏识。如宇文术、樊子盖、虞世基、裴矩、裴蕴、王世充等等这样一些阿谀奉承、唯命是从的人组成的上层统治集团,能做出什么好事来?

其次奢侈无度荒淫无道,为巡游江都造龙舟高45尺,长200尺,宽50尺,皆以金玉为饰;还有比龙舟稍小皇后乘坐的翔螭舟、妃子所乘坐的浮景舟9艘;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夫人所乘坐的漾彩舟36艘;朱乌航、苍螭航、白虎航、玄武航各24艘,飞羽舫60艘,青凫舸、凌波舸各10艘并宫人所乘;诸王公主三品以上官员乘五楼船52艘,四品以上官员及僧尼道士乘坐三楼船120艘,五品以上官员和诸国番官乘二楼船250艘;装羽仪服饰和百官供奉物的200艘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员乘坐的2000艘;平乘、青龙、艨艟各500艘,八櫂、舴艋各200艘并卫兵所乘。共用挽船水手八万余人,船只之多,人员之众、装饰之美,仪卫之盛,极尽奢华。到江都后叫王世充选江淮美女送到宫中,宫中有100多房,每房美女无数,杨广叫各房美女轮流做东道,盛排酒席,大吃大喝,荒淫无度。

最后好大喜功,建东都、开运河、游江都、筑长城,搞到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特别是三征高句丽,更逼得人们无法生活下去,开始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有些人看出问题严重性,加以劝谏却横遭杀戮,更加速了隋朝统治的瓦解。


种地的秀才


隋朝灭亡表面上是隋炀帝残暴不仁,用力过猛导致,实质上是隋炀帝试图摆脱关陇集团门阀世家的影响控制,加强君主集权,与关陇集团斗争失败造成。


关陇集团的前身是北魏六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中的武川镇。宇文泰建立西魏后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八柱国【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和十二大将军为其核心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镇出身,彼此通婚,形成了盘根错节的门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关陇集团最核心的二十家门阀。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帝王和统治上层都出自关陇集团。

北周取代西魏,隋取代北周都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利交替,并没有动摇关陇集团的根基。唐取代隋也不例外。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是十二将军之一的随国公杨忠,杨坚同时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婿,杨坚也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因为取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得以以外戚的身份取代了宇文氏,建立了隋朝。

隋朝统一天下后,经历了开皇之治,通过自西魏时期的积累,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和强大的武力。但是政治上并没有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关陇集团能抛弃宇文家,就能抛弃杨家,隋炀帝杨广聪明睿智,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打击关陇集团,摆脱门阀的控制。

隋炀帝营建东都是为了离开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长安,后来开凿大运河,兴建江都是为了打造第三政治中心,进一步弱化长安的政治影响力,开创科举制度是为了打破关陇门阀对官吏选拔的垄断,把官吏任命权抓到皇帝的手上。隋炀帝大量任用山东和江南的人才,并且通过征突厥,征高句丽把军队统帅权抓到自己手里。

但是关陇贵族不甘心被逐出历史舞台,杨玄感之乱掀开了关陇集团的第一轮反击。杨玄感与隋炀帝杨广同属弘农杨氏,是杨广的族弟,宰相杨素之子,杨玄感在李弼之子李密的支持下,趁杨广亲征高句丽时发动叛乱,导致了东征高句丽的彻底失败,根本上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杨玄感失败后,李密逃至瓦岗寨,利用其政治影响力帮助瓦岗寨迅速壮大。唐国公李忠之子太原留守李渊也发动叛乱,并且在关陇贵族的里应外合之下,轻松攻取长安。杨广无力收拾中原残局,只有退据江都,结果在江都的禁军首领宇文化及也发动叛乱,弑杀隋炀帝。



至此可以清晰的看出,给隋朝四次致命打击的杨玄感、李密、李渊、宇文化及全部都是关陇集团八柱国之家的核心门阀,隋炀帝作为关陇集团的代言人,试图抛弃关陇集团,结果被关陇集团抛弃反噬,这才是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子曰爱人


任何王朝的覆灭都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下的所导致的,就隋朝的灭亡,笔者试着从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之间的矛盾方面试作解答。

隋朝是个很神奇的朝代,它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就这三十七年里,它实现了一个繁盛的时代,有引人注目的政府集聚的海量仓储粮食,这些粮食居然一直供应到了李唐建立后的贞观十一年左右,可见其数量之庞大。

而这些海量的仓储是如何实现的?

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仓储规模是建立在隋朝建立后的扩户政策,即大索貌阅(大规模以人物画像检验的人口调查工作)析户政策(虽税收除了人头税还有户税,隋控制氏族聚集,要求析出户口多收税)。这政策无疑站在了世家大族的对立面,特别是析户政策。

而在特定的时期,一个社会整体的控制权力是有限的,一方分的多,另外一方面必然就分得少。魏晋以来,有限的社会控制权,是在中央政府和世家大族之间分配的。而且,世家大族分有的量大大超过中央政府的分有量,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的矛盾斗争。地方大族掌握了大大超过中央政府的社会控制权,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权力中心,是中央政府不能实现统一权力的根源,同时也是地方割据,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

而这种情形到了南北朝时期,情况有所变化,随着频繁的战乱和农民起义的打击,世家大族开始衰落,国家则乘机对私家进行打击。而双方的焦点就集中在对户口的控制权上面。因为户口决定着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

而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三大世族集团,一个是助隋取得天下的关陇集团,一个是山东世族集团,另外一个就是江南世族集团。

隋朝利用关陇集团打击其他两个集团,从山东世族手中得到了一百六十四万余口人定,使得山东世族经济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其后又开始打击江南世族,江南的世族政治比山东严重得多,世族凌驾于寒门之上,对地方的控制权极强。隋朝施行遍下诸州的输籍法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导致开皇十年江南大族联合起来反隋叛乱。后来杨广大规模南巡,其实也有对江南世族戒备和威慑的目的。

大致上将这两个集团打得蛰伏起来后,最后把目标投向了关陇集团。关陇世族是隋朝的中坚力量,掌握着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实权,如果要从中这些人手中夺户口,必定会遭到强烈反对,因此隋采取的方式是消灭当时关陇集团影响力最大最具有实力的代表人物,以此达到强化国家力量的目的。

隋朝对关陇集团的大规模清洗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对北周宗室及其拥戴者的大戮杀,期间导致了尉迟迥在东厦反叛,而山东世族的司马消也在郧州响应,这次叛乱发生在隋文帝时期,后来隋文帝派韦孝宽、王谊平定。

第二次是杨广夺嫡,隋文帝废掉杨勇的时候,许多朝廷重臣、地方长吏都卷入了这场斗争,许多大族都遭受到了清洗。

第三次是杨广即位后,高颍、宇文弼、贺若弼、薛道衡、苏威等开国重臣被 分别处死、免官。

第四次大规模清洗,是在隋统治集团内部进行的,据史书记载,虽然各有具体原因,但无论是周宗室、太子党、或开国元勋、达官公卿,这些私家大族利益的代表,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打击三大世族集团,使得隋朝在短短十多年间,国家版籍上的户口翻了一番。隋朝的人口其实并没有在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增长,而是从世家大族手中扩来了四百多万小农,通过这些小农,隋朝的国力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那么说道这里,世家大族跟隋朝灭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造成的,但却忽略了世家大族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虽然遍地烽火,但均分散流动,没有与隋军主力作战的能力。但此时隋炀帝却离开了他赖以立国的中心地区,南下江都。

而其后的发展,就到处充满了世家大族的身影,比如梁师都(隋鹰杨郎将)、刘武周(马邑富豪鹰扬校尉)、金城的富豪薛举、唐国公李渊、武威富豪李轨,南朝萧梁的子孙萧铣,江都通守王世充等,这些人的背后,其实都是三大世族集团。

而在整个反隋的势力中,还有三支规模比较大的农民军,即瓦岗军、河北义军、江淮义军。这三支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但实力却与世族结成的军阀集团难以抗衡。

可以说,隋王朝是在农民起义和世家大族背叛的内外夹攻下崩溃的,而隋炀帝本人也死在了关陇集团宇文化及策动的兵变之下。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