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只查空腹血糖,雖有血糖儀但不用,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


只查空腹血糖,雖有血糖儀但不用,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

作為一名中華志願者協會醫療專家志願者中的一員,週末參加協會組織的定期到北京郊區延慶的幫扶和授課活動。延慶是北京的遠郊區縣,靠近河北,環境優越但醫療條件相對缺乏。我到的是縣下的一個鄉鎮衛生院,我覺得鄉鎮衛生院的條件還可以,有兩棟大樓,據說全院有70來人,醫生有20人左右。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已經解決了溫飽的問題。在上午的義診中糖尿病人不少,雖然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但糖尿病相關的知識還是非常匱乏,主要還是觀念上不重視。讓我感覺比較深的是這些糖尿病人對血糖監測的意識非常淡薄,很少有人測血糖,有些人有血糖儀也很少測,就是測的也僅僅測一次空腹血糖,基本上不測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測的更少(雖然衛生院可以測快速糖化血紅蛋白)。降糖藥倒是吃,但也不是很規律或規範。具體原因每個人都不一樣,主要還是對糖尿病的認識不足,對它的危害不是很瞭解,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跟當地醫生交流,他們認為當地群眾觀念落後,做了很多宣傳,但群眾接受度低,飲食基本不控制,可能是存在這些問題。我希望我的科普對他們有所幫助。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對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不瞭解,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和結局。今天我再強調一下血糖的監測。


只查空腹血糖,雖有血糖儀但不用,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

目前最簡單的就是測指血血糖。最基本血糖監測就是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簡稱餐後血糖)。

什麼是空腹血糖?

很多人都會說這還不簡單,就是不吃早餐的血糖,至於早餐什麼時間吃就不管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空腹血糖是指自前一天晚餐後未再有進食,飲水不限,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值。需要注意的是: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超過14小時,即使未進食也不是空腹血糖。很多人誤以為不吃早餐測的血糖都是空腹血糖,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什麼是餐後2小時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小時後準時採血所測得的血糖。如果是正在治療的糖尿病人,查餐後2小時血糖時要和平時一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也就是了解正常飲食、運動、用藥的條件下,血糖控制的情況。也有一些糖尿病人測血糖是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測,這也是不對的。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診斷糖尿病時的兩個指標,也是糖尿病治療效果的監測指標,

空腹血糖的真正意義是反映基礎血糖水平。基礎血糖主要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基礎血糖的控制多受肝臟調節,如果出現血糖過低,肝臟就會把儲存的肝糖原釋放到血液中去,或者是通過糖異生的途徑來保證血糖的穩定。但肝臟儲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為保證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還必須從飲食中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的食物很快被吸收,形成快速的血糖升高,我們稱之為餐後血糖。進食後人體也會產生胰島素,把血糖降到正常範圍。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缺乏,這個過程就會發生障礙,導致血糖升高。

餐後血糖的控制與空腹血糖的控制一樣重要,不能厚此薄彼,無論是血糖監測還是血糖控制都要儘量是血糖接近正常人,或者說在一個範圍內,達到標準我們才能說血糖控制滿意。但是,我們要知道血糖波動也是很正常的,短期的血糖波動我們要找原因,從飲食、運動、藥物、環境、情緒等方面來尋找,儘量瞭解干擾血糖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一味僅考慮藥物的影響。


只查空腹血糖,雖有血糖儀但不用,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

怎樣進行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監測非常重要,目前雖然糖尿病的發病機理還不是非常清楚,還不能完全根治,但血糖控制的好壞,對其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預後具有重要的影響,血糖控制好甚至不影響其預期壽命。

目前常用的指血血糖監測指標:

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這是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常規點,一般採用指尖毛細血管血糖,它反映的是當時的即刻血糖,但需注意該檢測並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少數病人可能還要監測凌晨血糖,特別是打胰島素的患者,因為有些患者空腹血糖升高與凌晨低血糖有關,也有可能是黎明現象。

血糖監測的頻率: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 4-7次(包括空腹、餐前、餐後2小時、睡前,有的還要加測0am、3am血糖等),直到血糖控制穩定。當病情穩定,飲食、活動規律、血糖達標後可每週監測1-2天,每天4-5次。

血糖監測內容:

空腹血糖:當血糖水平很高時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關注的,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適用於空腹血糖已獲良好控制但仍不能達到治療目標者。

睡前血糖: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特別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患者。

夜間(凌晨)血糖:適用於胰島素治療已接近治療目標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現低血糖症狀時:應及時監測血糖。

劇烈運動前後:宜監測血糖。


只查空腹血糖,雖有血糖儀但不用,看來糖尿病的科普還任重道遠

血糖監測方案:

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患者在血糖達標前每週監測3天空腹血糖,每2周複診1次,複診前一天加測5點(空腹、三餐後、睡前)血糖譜; 在血糖達標後每週監測1-2次5點血糖譜。複診前一天加測一次5點血糖譜。

使用預混胰島素者在血糖達標前每週監測3天5點血糖譜;在血糖達標後每週監測1-2次5點血糖譜,每月複診1次,複診前一天加測一次5點血糖譜。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者的強化血糖監測方案:每週3天每天5到7點血糖監測,主要在藥物調整期間使用。

長期口服藥物治療,血糖控制穩定期間,可以每週監測1-2天空腹和餐後血糖

其實血糖的監測沒有固定的要求,主要還是根據血糖的控制、結合飲食、運動的情況來調整方案。國外更強調餐前血糖的控制,而我國更多關注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可能跟國內外的飲食結構不同有關。

總之,糖尿病人在家中的自我血糖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於瞭解在真實條件下血糖的控制情況和血糖波動的情況,有別於住院患者。住院和在家中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忽視。特別是準備來醫院就診前,一定要提供近期血糖控制情況,有利醫生全面瞭解情況,調整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