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史上君臣间有个魔咒叫功高震主必惨死,但此10人用2招轻松破

(说历史的女人——第193期)

在中国古代史上,君臣之间有个令很多人都无法躲避的魔咒,即功高震主,结果是必然惨死。那么皇帝和功臣之间的这个魔咒到底有多可怕,在此小编列举几个人,就可见一斑,比如初汉三杰之一的韩信,韩信可以说是一代兵仙,用兵如神,对于刘邦建立大汉天下的功劳恐怕也无需废话,但韩信的结局却极惨。再比如大名鼎鼎的岳飞,其战功和功劳对于南宋来说,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却让皇帝产生了危机感,在奸臣秦桧的挑唆之下,也难逃被处死的劫数。但是功高震主必惨死这个魔咒就真的无法破解吗?不是的,在古代史上,还是有这么10位杰出人物,他们不但功劳极大,可以说已经功高震主了,但他们却依然用2招就轻松破解了这个魔咒,最终得以善终,功劳、名誉、生命、富贵都兼得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10个人都是谁,以及他们在“伴君如伴虎”的险恶境遇之下是如何做到立功又自保的。

第一:史上深谙帝王之心的千古名将——王翦。

大秦帝国名将众多,但若问排在前二的,必然是白起和王翦。白起号称战神,但是虽然战功卓著,却不能善终,这就有点偏科了。可是看看人家王翦,不但深受皇帝重用,而且其实际战功比白起可要高太多了。可以说,王翦是大秦统一六国的第一功臣,他统兵灭燕国、灭赵国、灭楚国,又南征百越。大秦一统的一半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难怪秦始皇对他极其尊重,甚至尊其为师。但是王翦功劳如此卓著,但是在胜利之后,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王翦却选择了急流勇退,辞官归隐。当时秦始皇再三挽留,但王翦心意已决,坚决辞职回家。秦始皇无奈,只好允准。而王翦也因此,最终得以安享晚年,在取得了战功和荣耀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身家和族人性命。反看蒙恬,虽是同时期的功臣,功劳也不相上下,但却没有善终,被秦二世逼死。

史上君臣间有个魔咒叫功高震主必惨死,但此10人用2招轻松破

第二:大汉悍将——卫青。

汉武帝时期名将很多,但除了霍去病,恐怕无人能和卫青相媲美了。卫青是汉武帝的妻弟,卫青的姐姐是一代美人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虽然卫青因为这种关系受到重用,但是战场上的功劳可不是靠这种关系就能建立的。当时大汉一直深受匈奴侵扰之苦,汉武帝就派遣卫青统兵去攻击匈奴。卫青也不负汉武帝之期望,统兵出战,七战七捷,击败单于,连续收复河朔、河套之地。后来卫青因为战功被拜为大将军,大权在握,位极人臣,所得封邑更是高达一万六千七百户,但是卫青却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反而做人更加谦虚,不拉帮结派,更不蓄养门客之类,善待作战兵卒,友待同朝同僚,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因此让汉武帝深为放心。公元前106年病逝后,汉武帝专门命人在茂陵为卫青修建大墓。

第三:刘秀最信任的第一功臣——邓禹。

邓禹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好,属于一见如故型的。当年邓禹在洛阳上学的时候,就和刘秀建立了不寻常的关系。所以后来,邓禹听说刘秀起兵后,就千里迢迢骑着马去投奔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邓禹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第一功臣。官职也做到了右将军、大司马、太傅,可以说也是位极人臣了。但是邓禹却没有让刘秀产生功高盖主的危机感,因为邓禹为人谦虚低调,对待母亲格外孝顺,自己做事也非常注意方寸,史载他家里的用度非常节俭,还基本都取自自己的封地。此外,还疏远朝政名利之争。让自己的子女都学习一门技艺,以获得谋生手段。另外,家里也不蓄家财,更不谋私利。所以,刘秀非常敬重和信任他。公元58年,邓禹病逝后,被追谥为元侯。

第四:大唐第一神将——李靖。

李靖是大唐最杰出的军事家,军谋过人,用兵如神,写有《李卫公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六军镜》等多本兵书。他的战功更是累累,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官职做到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封爵卫国公。李靖功劳如此显著,但他却非常明白君臣之间的规律,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于是不断向李世民请求辞职,回去退隐,但是李世民也深谙李靖辞职的原因所在,于是就好言安抚,让他不要担心什么。但李靖虽然没有辞职成功,但却关门谢客,极少参与朝中纷争,洁身自好,不仅让李世民安心,更赢得了李世民的关心。在李靖病逝后,下旨陪葬昭陵,这可是非常高规格的待遇了。

第五:“再造大唐”之将——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早期,郭子仪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怎么受到重用,是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或者说让郭子仪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他的主要成绩是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等。郭子仪因功劳巨大,官职先后做到太尉、关内河东副元帅等职。但郭子仪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多次向皇帝递上辞呈,请求批准给予退休回去养老,但皇帝不但没有批准,后来还赐号“尚父”。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逝,活了80多岁,被厚葬。郭子仪可谓是功高却善终的典范之将。

史上君臣间有个魔咒叫功高震主必惨死,但此10人用2招轻松破

第六:北宋名将——曹彬。

作为北宋开国功臣的曹彬,在宋朝史册上名声极大,赵匡胤对其非常器重和信任。他的主要大功有两件,第一件是灭后蜀,第二件是平南唐。他经历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但因其为人持重、低调谦逊,最后于公元999年病逝,宋真宗赵恒非常伤心,封赏了曹彬家族十几人为官。

第七:南宋名将——韩世忠。

和岳飞,同为中兴四将,但韩世忠和岳飞可以说是两个极,两人都军功极高,功高盖主,但岳飞的结局是被处死,而韩世忠则善终。虽然没有明确史载,但肯定跟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有关。岳飞应该是比较刚烈的性格,只有对错和黑白,所以在岳飞那里才会让皇帝感到紧张,才会让奸臣有机可趁。但是韩世忠却不然,同为名将,都有一颗正义之心,岳飞被害之后,韩世忠曾斥责秦桧,但是韩世忠还是比较懂得政治和帝王之心术,因此岳飞死后,韩世忠就干脆递上一纸辞呈,远离朝中是非的旋涡,洁身自好以安身,寻佛问道,饮酒自乐,终得善终。但他在病逝后,却依然被皇帝追谥为太师,荣华没有,但名誉却一样也没有少。

第八:鞠躬尽瘁——诸葛亮。

在三国中,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功高震主之臣,那必然是诸葛亮对于刘禅。在刘禅执政时期,诸葛亮作为丞相,基本上是军政大权一手抓,刘禅基本是摆设。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功高震主,让刘禅对他产生杀心,而诸葛亮更没有因为做了权臣而遗臭万年。反而诸葛亮不但辅佐刘禅治理好了蜀国,而且诸葛亮死后还名流百世。其中的原因也不外乎2点:第一谨小慎微,洁身自好,第二一心为国为君,家无余财,毫无私心。

第九:千古商圣——范蠡。

范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最懂帝王之心的功臣,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做人典范。他早期辅佐越王勾践实现了复国大业,本来功成之日正是享受胜利果实接受高官厚禄的封赏之时,但范蠡却早已溜之大吉。跑到了齐国。而且从齐国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好同事文种写信,告诉让他也及早离开。在这封信中,有一句千古名言,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没有立即辞职离开,而是称病不上朝,但依然没有逃过勾践的魔掌,被处死。范蠡真是千古第一高人,以后他隐居三次,以经商为业,迅速成为一方富豪,然后又大方散尽家财,被誉为中国史上的商圣。

史上君臣间有个魔咒叫功高震主必惨死,但此10人用2招轻松破

​第十:晚清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非常杰出的名臣,他在清政府最软弱的时候,组建湘军,苦战十年,总算镇压和平定了太平天国之暴乱。曾国藩也因此功劳极其显赫,手中握着重兵,甚至有人建议他自立为帝。但曾国藩以家国大义为要,为自己的做人做事准则,拒绝了部将的建议,换来的是清政府对他的更加信任和倚重。当然也得以善终。

结语:那么如何破解古代君臣之间的魔咒功高盖主必惨死?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其实通过以上10个人的情况,我们基本已经发现,他们的秘诀也无非是2招:第一招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结党营私,不做让皇帝担心和忧虑的事情;第二招则是事情做完之后,回来立即去辞职,若能辞掉就回去安心养老,如辞不掉,就闭门谢客,尽量少抛头露面,制造影响。如此,基本都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得以善终之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