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在战国时代,白起、廉颇、李牧、王剪并称为四大名将。论军事才华,这四人的本事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如果是从这四个人的结局来看,王剪最懂得谋身。白起被逼自刎,廉颇不受重用,李牧被君王猜忌而死,只有王剪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劳后,依然可以善终。

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王剪很早就在秦始皇的身边效力。当年秦始皇还没有亲政,朝政有吕不韦把持的时候,王剪就在秦始皇身边。秦始皇得以亲政,也是王剪的功劳。秦始皇甚至还把王剪当作自己的老师对待。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耀。但也不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不过,亲政后的秦始皇,把对外平定天下的军权交给了王剪。

在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中,除了最先被消灭的韩国外,王剪几乎参与了每一场战争。即便没有亲自指挥,也是由王剪的儿子王贲统兵。等到秦国吞并当在自己面前的韩、赵、燕、魏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了楚国。楚国的南方大国,盘踞在长江流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象。

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在出征楚国之前,秦国召开了一个会议,商讨如何出战。当时王剪认为,如果是自己统兵,就需要六十万大军,这几乎就是秦国全部的兵力。

而秦国另一位将军李信认为,王剪岁数大了,胆子小,自己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就够了。李信是秦国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在吞并燕国时,表现优异,立下功劳。李信的这个提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赞同。

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让蒙恬一同领兵出征。王剪看到这一结果,立刻选择告老还乡。李信的这次出征,一开始还是挺顺利的,连续攻下了楚国的平舆、寝丘两座城池,大败楚军。

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但楚国并非没有能人,楚国名将项燕在楚军战败后积蓄实力,尾随袭击了李信大军,秦军大败。这个消息传到秦国后,秦始皇立刻骑着快车跑到王剪的家乡,向他承认错误,同意让王剪统领六十万大军出征。

不过,王剪在秦始皇同意后,却不着急出征。而是一直向秦王索要财物。房子、金子,直到出关前,又连续向秦始皇索要了大批财物。王剪的这个举动,让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可王剪却说,你们不懂,秦王是一个容易猜忌的人,现在他把国内所有的军队都交给我,我如果不贪财,就会让秦王有其他想法。他或许会认为我拥兵自重,还想要点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当秦王问王剪想要什么的时候,王剪会拼命索取财物。这是一种谋身自保的手段。

中国最有智慧的名将,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

王剪在跟楚国交战的时候,并不是选择猛冲猛打。楚国在得知秦国增兵以后,早就严阵以待。这个时候交战,就是硬碰硬。王剪选择坚守不战,一方面是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也是消耗楚国的精力。等到楚国军队变动的时候,王剪立刻发兵进攻。高手过招,往往是电光火石之间。楚军打败,项燕战死。(多年后,他的后代项羽将会推翻秦国)

当秦国击败楚国后,他没有继续留在秦王身边,享受功臣的权势荣耀。他选择退隐。从此远离朝局,任凭谁来劝说,也不愿再踏入纷争当中,最后得以善终。

后来这在翻阅史书时,看到王剪的经历,总会以功成身退的谋身之道来劝慰自己。这逐渐成了一个不可明说的潜规则: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不过,对于那些立下功劳的名将来说,想要得到善终,真的只有退隐这一条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