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老杨说茶114期:岩茶的山场味、岩韵和骨鲠,是一回事吗?

很多茶友都在讨论岩茶的“山场味”、“岩韵”、“骨鲠”等概念。那么这些岩茶的专有名词到底指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老杨将根据两次对武夷山茶叶产区和茶叶企业的实地考察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个人理解。

一、武夷岩韵

“岩韵”按照2006年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中规定:“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市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可见,在国家标准中,岩韵是指岩骨花香。茶界名宿叶启桐先生认为:“岩韵是武夷茶在武夷山特有的碧水丹山环境中,经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味甘醇厚、甘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百岁茶人张天福认为:“所谓武夷岩茶的岩韵,似费解释,但其品质特征具备以下三个内容才能体现出来:第一,品种香显(如水仙、肉桂)。第二,茶汤也有这个品种的香气,即香味相结合。第三,品饮后有回味(喉韵)余韵犹存,齿颊留香。”岩茶泰斗姚月明指出::、“……岩韵……岩骨……岩石味……醇而厚、能长久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长……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后清代梁章钜总结提出武夷岩茶的特点为:“活、甘、清、香”(原著香、清、甘、活依次递进)!

在老杨眼中,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韵味。岩韵的“韵”指武夷岩茶茶气强烈,劲道十足有筋骨感,生津快,回甘好,回味无穷,喉韵深长。岩韵的“味”是指武夷茶独特的地理气侯水土环境,结合武夷岩茶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的花果高扬而富有穿透力,茶汤浓厚深沉、醇和饱满、苦涩均衡、口感层次丰富分明,茶汤在口腔中形成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感和支撑感,能够体现武夷岩茶种植水土环境特征感受的香气和味道。

二、乾隆皇帝诗中的“骨鲠”

“骨鲠”出自清代的乾隆皇帝评价武夷岩茶的一首诗《冬夜煎茶》:“就中无疑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

乾隆皇帝的这首诗写出了武夷岩茶“岩韵”的特征:岩骨花香、活甘清香。其中,骨鲠即为武夷岩茶茶汤醇和饱满、苦涩均衡、口感层次丰富分明,因而在口腔中形成的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感和支撑感。“骨鲠”是对武夷岩茶“岩骨”最形象的一种解释。

三、小环境形成的“山场味”

山场,是指茶叶种植的特点地理区域;也有人理解为在茶叶种植区域特指土壤特性和微域小气候环境。

山场味,是指茶叶种植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生态环境,造就的该产区茶叶独有的香气和口感滋味特征。不同山场的茶体现出该山场所在微环境带来的异香、口感,山场茶中的山场味与该山场的可感自然气息相一致。

武夷山独特的丹霞地貌造就了武夷山岩茶独特的生长气候,这种小气候无疑是武夷岩茶独特香气口感的来源。老杨感受最深的是:武夷山风化砾岩土壤非常贫瘠但是矿质丰富,而这种不利于茶树生长的土壤环境与丰富的矿物质却正是武夷岩茶“岩骨”产生的主要因素。产地山场繁茂、丰富多样的植被给武夷岩茶带来浓厚、清新、多变的山野气息,这是武夷岩茶“花香”产生的生物源泉。爱茶都知道好的环境出产好的茶叶,好的环境除了要有适合茶树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更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云南古树普洱茶的山头特点、安溪铁观音的“音韵”、洞庭碧螺春茶果间种产生的花果香、凤凰单丛茶中的“山韵”等等无不是由于产地丰富多样、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的。

正岩核心产区山场小环境独有的地理、气候、植被的自然气息,这种山场气息给岩茶带来了多种香形、层次丰富、浓郁芬芳的复合香气,难以言状,只能用异香来夸赞。独有的山场气息是岩茶魅力的源泉。山场味中的异香、果香、花香是小山场水土气息、微环境作用和制作工艺综合作用的结果,工艺对茶品最后产生的香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老杨说茶114期:岩茶的山场味、岩韵和骨鲠,是一回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