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嵊州:为让烈士的英魂长存 石璜一古稀老人要为20名烈士“立传”

7月26日,石璜镇古稀老人尹芙生又搜集到了一名烈士的资料,这样已有7名烈士的资料得到补全。他说,经与石璜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商议,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把已搜集的烈士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后,存入“石璜缴枪纪念馆”,供大家参观了解。

革命年代,与石璜镇有关的有20名烈士,但大多数没有详细史实。今年5月开始,尹芙生决定为这些因革命而牺牲的烈士写“传”,让后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要为20名烈士“立传”

尹芙生早年就读于杭州大学政教系,回乡后当过教师,也当过法律工作者,无论在什么岗位,一直醉心研究地方史。2004年,尹芙生整理、创设红色教育基地“石璜缴枪纪念馆”,又主动担当起义务讲解员的使命,不厌其烦地为参观者讲解那段革命年代的往事。

老人说,在革命年代,石璜镇为革命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与石璜有关的烈士就有20名,包括石璜籍的、牺牲在石璜的或安葬在石璜的。这20名烈士,其中17人集中安葬在石璜镇烈士陵园,另3人的烈士墓散落各地。78岁的尹芙生老人也是从那个岁月走过来的人,经历过那段历史,对烈士非常敬仰,每年清明等纪念日会赶赴石璜镇烈士陵园扫墓。

尹芙生一直有个遗憾,石璜镇的20名烈士绝大多数只有名字、牺牲时间等简单资料,缺乏具体事迹。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实施,老人看到后深受启发,决定要为这些烈士“立传”,让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下去。

通过种种努力,截至目前,尹芙生已详细了解到了7名烈士的事迹。

终于找到烈士兄弟后人

烈士王大芬和王大鉴是兄弟,本是长乐镇人,最后安葬于石璜镇。

早先,王大芬兄弟安葬在沈村,后来迁入石璜镇烈士陵园。尹芙生一直很奇怪,每年他去陵园扫墓,发现王大芬兄弟坟前有人祭扫,难道他们在石璜有后人?

因为王大芬兄弟的坟墓起初在沈村,尹芙生以为王大芬兄弟就是沈村人,便去村里打听,但没人说得上来。

前些日子,尹芙生又去烈士陵园的时候碰到一个朱村人,尹芙生偶尔与他说起,到底是谁每年为这兄弟俩扫墓。没想那人说,王大芬兄弟有个外甥女在朱村,叫陈霞文,估计是她吧。

说来也巧,陈霞文曾是尹芙生的学生,于是当天便找到了她。不过,对于舅舅的事迹,陈霞文也不是很清楚。她告诉尹芙生,她的亲姐姐王次文从小过继给小舅舅王大鉴做女儿,姐姐可能会知道。

王次文现居宁波市海曙区,尹芙生立即给她写信。7月16日,王次文回信,信中详细讲述了两个舅舅的英雄事迹。信中说:王大芬11岁给地主放牛,后来参加新四军,做通信员,给组织送信,1945年上半年牺牲于余姚梁弄;王大鉴于1945年参加上海地下党,上海解放前7天牺牲,由王次文父亲领回尸体。

“小舅舅牺牲,外婆不知道,怕她难过,父亲就瞒着外婆把小舅舅安葬在沈村。”王次文说,后来父亲又在小舅舅坟墓旁给大舅舅立了一座坟,让兄弟俩互相有个伴。

与一名烈士有“一面之缘”

在这20名烈士中,张恒富与尹芙生有“一面之缘”。

张恒富原籍山东省商河县,南下嵊州干革命,于1949年8月6日被土匪枪杀于石璜。

那时,尹芙生只有9岁。当天上午,尹芙生与一班小伙伴在关帝庙读书,突然听到几声紧密的枪声。“大街上已有人在打仗,你们还不赶快回去?”当时有个大人这样对他们说道。于是尹芙生和小伙伴赶紧回家,在下直街附近,尹芙生看到被五花大绑的张恒富,他虽然被绑着,但怒目直视土匪,毫无畏惧。当天传来张恒富被枪杀于桐树墩的消息。

“这个人真是一条好汉。”这是年幼的尹芙生对张恒富的印象,但他不知道他是何人、为何遭土匪枪杀。后来通过多渠道了解,才弄清张恒富的事迹。

早年尹芙生的舅舅曾告诉他,当天长乐区人民政府派张恒富和赵樟照、周雪增三人到石璜派粮派款,遭土匪袭击,张恒富退到石璜江西边的一苎麻地,因手枪子弹卡壳,被土匪所捕而被枪杀,三天后赵樟照等人将张恒富的遗体安葬在石璜下桥西侧。

为了弄清楚舅舅讲的是否真实,以及进一步了解张恒富的英勇事迹,张恒富辗转找到了当事者之一赵樟照。“老人讲的与舅舅讲的基本一致。”尹芙生告诉记者,他现在已整理好了张恒富烈士的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