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天津海關打出穩外貿組合拳“老業務”“新業態”齊獲利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顧建柱、記者王敏報道 前不久,靠泊天津口岸糧油2號碼頭的“JUPITER 木星”號大豆貨輪順利完成了整船大豆卸載作業,提前駛離港口。“感謝天津海關,不到2個工作日的時間,就完成了海關通關和碼頭卸載作業。因為比原定合同裡的碼頭靠泊時間縮短了5天多,我們還收到了船方支付的近20萬元的‘速遣費’獎勵。”該船大豆的進口加工企業邦基正大(天津)糧油有限公司負責人欣喜的說。

天津海關通過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壓縮通關時間,讓企業真正享受到了“海關速度”帶來的實惠紅利。據統計,今年1-11月天津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6.95小時和3.26小時,較2018年12月的40.57小時和6.36小時分別壓縮8.93%、48.73%。今年11月單月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10月環比分別壓縮32.07%、5.6%,口岸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為穩外貿跑出了“海關速度”。

特別是今年以來,天津海關著力實施“進口重箱船邊直接提離”等11項海運物流通關改革,將“順勢、嵌入式”物流監管理念融入改革實踐,碼頭根據海關監管指令一次性安排落箱場位、吊裝作業等碼頭作業環節,減少企業重複倒搬環節,搭建形成了與未來智慧港口匹配的“控制中樞”。據企業反映,“船邊直提”改革實施後,每個冷藏集裝箱可減少100-300元的費用,通過“船邊直提”模式進口貨物的整體提箱用時平均在3個小時以內,約50%的貨物在2個小時以內。

除了為傳統進出口外貿“老業務”提效減負,天津海關還及時搭上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外貿新業態快車,致力於幫助外貿企業挖掘新動能、尋找新潛力。

在天津海關“送上門”的政策幫助下,天津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陳瑛對企業出口業務有了新的謀劃:“採取跨境電商模式出口產品,每單至少可節約13%的成本,節省的資金就用於開拓海外市場和新產品研發。”

怡和嘉業是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落戶天津武清區的雙創企業,是一家家用醫療器械製造的前沿企業,企業產品原來一直通過個人物品郵寄渠道出口,收取外匯不暢、適用稅收政策不明成為限制企業產品出口銷量提升的痛點。天津海關通過調研瞭解到企業的難題,經過綜合分析,認為跨境電商出口模式正對企業“胃口”。跨境電商出口,可以為生產企業和終端用戶之間搭起橋樑,對於怡和嘉業這種以“點對點”銷售為特色的企業再合適不過。武清海關主動到企業宣講跨境電商出口政策,幫助企業規劃跨電出口物流解決方案,企業經過核算,不但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同時還能解決回款等問題。目前,該企業每天有50單以上的商品以跨電模式出口,後期還將繼續上量,預計每天可達百單以上。

天津是我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一,當地許多企業乘著跨境電商的東風尋找到新的增長點;而如何使這種增長變得穩定可持續,則是天津海關一直以來思考的課題,跨境電商聚集發展可以說是一條良策。天津海關推進形成武清區、空港經濟區、東疆保稅港區等多個跨境電商集聚區,使規模效應最大化,目前菜鳥、京東、網易和小紅書等行業龍頭企業均已落戶天津。

今年1-10月,天津地區共接受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申報2153.27萬單,同比增長60.23%;“雙11”當天,進口清單159萬餘票,同比增長32.85%。出口方面,從2月28日天津關區第一票出口跨境電商業務測試成功,到12月3日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申報單量突破10萬大關、形成規模效應,天津海關一路保駕護航,助力打造天津跨境電商新高地,力促出口業務升級,為穩外貿全力培育新增長點。

持續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做好外貿工作的“服務員”,天津海關一直在路上。實施“全天候預約通關服務”和“延時加班查驗”,建立當日申報報關單“日清”機制;疊加運用“提前申報”“彙總徵稅”“進境船載大宗散裝糧食‘邊檢邊卸邊放’”等通關便利措施,釋放改革紅利;落實查驗無問題免收費政策,拓展“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優化稅收徵管模式,降低通關成本;加強京津冀三地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在一系列措施的帶動下,2019年世界銀行公佈的營商環境最新排名顯示,我國跨境貿易指標繼去年的97位躍升至65位後,今年再度升至56位,又前進9位,超額完成前進5位的目標任務,一舉超過日本(57位)、中國臺灣(61位)和總體排名第一的新西蘭(63位)。天津市是世界銀行測評樣本城市北京的主要海運口岸,是提升測評成績的重要一環,為跨境貿易指標的提升做出了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