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西安房哥」是本地业主购房服务平台;直言买房真相,专注楼盘点评!

周五下午,我从凤城三路出来,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一个骑电动车的阿姨敲我车窗,我就纳闷了,既没有占非机动车道,又是正常右转,不牵扯什么交通纠纷,难不成是遇到碰瓷的了;

短短三秒的时候,脑子里像过电一样,想象着无数即将遇到的情况,车窗摇下来才发现想得多了,原来是看我从售楼部出来,问我看不看周边同类的一个新房,在得到明确拒绝后,从窗缝隙扔进了一张传单,让我再考虑考虑;

朋友在车上不解,问这人谁啊,我想来想去三个字,小蜜蜂。

小蜜蜂

百科里对于小蜜蜂是这样解释的,即小蜜蜂拓客派单,是房地产行业营销手段中的一种硬广告式推广手段之一;

其营销手段具有:准确性高,性价比高,成交率高的三大特性,故有:开盘一月全报广,卖房全靠小蜜蜂的业内说法。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在西安一般以大妈为主,男性比较少见,兼职居多,全职很少,非常看天吃饭,说白了就是临时找来兼职,简单培训楼盘信息,然后电动车上街抢客看房子,如果拉客城东或者直接交易,还有一定的现金奖励;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西安小蜜蜂最火爆的是我入行的2014年,当年年底在西安的高新,城北,城南,基本每个项目都布满了销使和小蜜蜂,为了年底冲业绩,大家互不示弱,相互截客;

当时的市场竞争叫抢客并不一定能成交,但不抢一定成交不了,不用小蜜蜂,客源则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劫持。

虽然电动车+大妈的形象,和开发商塑造的高大上反差明显,但说白了,只要能卖出去房子,形象算什么,有业内人说是小蜜蜂绑架了开发商;

大家注意14年的时间节点,那也是当时市场最冷的时期,当广告,媒介,活动走不奏效的时候,开发商最终还会走到渠道这条路上;

5年前的小蜜蜂,5年后的贝壳渠道,历史总是相似的,也可以说小蜜蜂的活跃,正是预示着市场的转折期来临。


供需断层

唯一不同的是,五年前很多人不买房,是因为西安价格多年稳定,观望情绪太浓,没有买房意识,但五年后就不同了,现在很多人是真的买不起。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西安105批次商品房价格公示)

得益于价格公示与意向登记平台的措施,市场的冷热在今天变得尤为透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最新一批的商品房价格备案,

16000+起步,140平起步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西安人从账面上迎来一个改善需求全面爆发的时代;

但市场的登记人数却时刻告诉我们,改善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多,恰恰现在平销的也就出现在改善上,开发商把西安人想的太有钱了。

现在的市场,供应和需求是存在断层的,截至今天,西安还是一个刚需为主的市场,但截至今天,西安的房源已经是一个改善遍地的市场,卖不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强行为刚需匹配超出他们消费能力的产品,看完房子确实是真香,但大多又消费不起;

而同于能消费起的早已有房住,等得起,选择多,观望浓,最终形成西安现在两级分化的市场。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这些原因开发商不知道吗?怎么会,但17-18年在西安的高期待下,高价拿地的开发商不在少数,都想着落户再加码,房价冲一冲,谁知遇到世上最严限价,以及购买力萎缩,最终青黄不接,有人也叫韭菜割完了还在涨。

购买力跟不上,但房企还要冲业绩,排名次,等奖金,这个时候卖房才是王道,哪有那么多脸面,谁能卖出去,谁就牛逼,很多人以为地产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实则在高光的背后,都是对于成本的严苛算计;

你把这里当做家,别人把他当生意,开发商最核心的任务,还是卖房,卖房,再卖房……

在与市场冷热的较量下,同行的竞争也是颇为激烈,互砸虽然不在明处,但并不少见,尤其是没有好地段背书的,产品的竞争,价格的竞争也极为激烈,对于业主而言,这是好事,意味着选择多了,谈价的空间大了,在没买房之前,业主一定是上帝,但签了合同后,是什么还要看市场行情;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房子越来越相似的,同样的户型,同样的景观,同样的装修,同样的价格,真正有亮点的越来越少,我不知道是该归纳为产品成熟了,还是创新缺失了;

可能真的是现在拼业绩,拼规模,拼速度的年代里,销量才是唯一的标准吧,产品亮点不足后,再比较又是地铁,地段,学区的比拼了,这一点对于房哥整天做楼盘点评,感官更为明显。

渠道为王

这么多年过去了,买房依旧是进门登记,分配置业顾问,讲品牌,讲沙盘,看样板间,唯一不同是增加了登记摇号;

卖房也依旧是旺季广告猛砸活动不断,淡季蜜蜂上街渠道为王,曾经的小蜜蜂,现在的贝壳,有开发商形容这种感觉像抽烟,抽了还想抽,不抽别人都抽,但吸烟有害健康的话大家又都烂熟于心。

刨去垄断的嫌疑和管理的混乱,在卖房这件事上,确实没有人干的过贝壳,不单单是西安,全国也是一样,你可以理解为市场下行的标志,也可以理解为饥渴的开发商和贫瘠业主之间的博弈;

我翻了一下截至12月份,贝壳新房和各家开发商的合作名单,基本已经覆盖了西安的东南西北,包括住宅,公寓,商业在内,达到了129个,这个数据在上个月才是94家;

又见,西安楼市小蜜蜂

(贝壳新房12月合作名单)

名单里的楼盘虽然很多,但核心两大类:

一是远郊新盘(比如高陵,泾河,咸阳,临潼,秦汉新城),应该说这些盘一直都不太好卖,17年市场上行外加限购外溢出去的假象,冲昏了很多开发商的头脑;

二就是主城区的高价盘(以沣东,大明宫,经开,浐灞),大部分是17年高成本拿地以后面世的改善项目,16000+起步,140平起步的,虽然按照市场现状,这些是以后主城区的主流,但现在还大多数于平销和观望期;

以上两类都面临较大的回款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渠道和小蜜蜂的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人戏称,现在沣东的小蜜蜂,就是2016年马家湾同款小蜜蜂,也是2014年城南同款小蜜蜂……

大多数人在大妈的苦口婆心中,在帮忙完成任务的哀求下,也很难拒绝冒充买房者的要求,开发商也知道,但门庭若市也比门可罗雀要好,面子还是要有的,我自己因为不善拒绝,跟着大妈的小电摩也去过不少售楼部;

确实是辛苦钱,天这么冷,整天在街上,也不容易,但为了带看奖,都是蛮拼的,遇到保安撵人,一拽,一屁股坐地上,都怕的不行。


房哥有话

在地产销售的行业链条里,小蜜蜂虽然是最末端的一环,但也正是市场冷热的晴雨表,广告,分销,渠道三种方式里,渠道就像开发商的夜壶,平时恨不得藏着掖着,怕影响高大上形象,但真有三急的时候,渠道就是救命稻草;但现在夜壶已经是刚需;

又见小蜜蜂,不单单是寒冬天脸蛋通红的大妈和熟悉的雅迪,更是市场下行后,下一个时代的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