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京京剧院:战“疫”新作线上飨戏迷

北京京剧院:战“疫”新作线上飨戏迷

据北京商报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已有至少27部京剧作品相继停演,但这却并不妨碍演出院团持续创作,北京京剧院便是其中之一。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认为,尽管疫情令线下演出暂停,但在此期间要做到抗疫防疫与生产工作两不误。而自疫情发生后的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一方面通过京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围绕当下的疫情制作出《战疫情》《我们都要好好的》等多个作品;另一方面也在推动原计划的剧目案头工作,以保证创作工作的有序实施。

抗疫作品接连上线

从《战疫情》到《为了爱》,北京京剧院近日推出的多部战“疫”作品吸引了业内较高的关注。

在疫情暴发之初,刘侗便向剧院的演职员发出号召,用艺术的力量支援一线、提振士气,“此次战‘疫’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事迹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因此希望广大职工能广泛收集,创作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京剧作品”。

截至目前,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们不仅录制了大批以祝福武汉、祝福祖国为主旨的短视频,还参与了10余部战“疫”作品的创作,如演唱作品《战疫情》《中国脊梁——致钟南山》,朗诵作品《水调歌头·送瘟郎》,抗击疫情原创公益歌曲《我们都要好好的》,由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改编创作的《爱无疆》,京歌《众志成城抗疫情》等,且包括谭孝曾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北京京剧院的多位青年演员、演奏员均加入创作的队伍中。

值得注意的是,刘侗也亲自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战疫情》《中国脊梁——致钟南山》等作品均为刘侗亲自作词,而这则是他有感于“最美逆行者”的奉献精神创作而成,且《战疫情》还邀请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胡教师王媛媛作曲。

剧评人蒋颖表示,京剧近年来一直试图打开更大的窗口,此时北京京剧院演职员基于当下的疫情制作贴近当下环境的作品,不仅能扩充创作素材,还能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京剧的从业者,或许也能激发出更多人对于京剧的好奇心。

“宅家练兵”不放松

在持续推出多部战“疫”作品的同时,北京京剧院也未停下原有的工作进程。

在刘侗看来,从京剧艺术服务国家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北京京剧院要做到抗疫防疫与生产两不耽误,创作部门积极开展案头创作工作,演出团队则组织引领演职员以安全的方式开展业务学习和练功练兵活动,综合业务部与演出团则积极准备今后的演出计划和相关安排。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早已开始启动“宅家练兵”的模式,以确保疫情结束后能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演出。其中,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通过手机等设备,在线指导徒弟唱腔等方面,使其表演能更加饱满。同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也“远程”督促学生练功,不放松业务。

除此以外,已列入剧院2020年度重点创作项目的现代京剧《许云峰》也在持续推进中,且自春节前明确了改编创作方向,建立主创团队后,不仅编剧王新纪在春节期间迅速完成剧本初稿,疫情防控期间,剧组还通过网络和电话形式建立远程联系,进行剧本讨论、修改和完善,积极推进剧目的案头创作工作,从而为疫情过后能快速、全面推进剧目生产做好准备。

戏迷热度不减

作为“国粹”,京剧一直获得不少戏迷的拥趸。尽管在此次疫情之下,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至少27部剧目暂时无法登台,但停演剧目仍受到不少戏迷的期待。而为了让戏迷能够在停演期间也能欣赏到京剧演出,北京京剧院也通过官方平台推送剧目录像。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京剧若想长久发展,必然要吸引更多票友的关注,而通过尝试新型推广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布局,并顺应了市场的选择。

目前从北京京剧院的官方微信平台上可以看到,包括《龙凤呈祥》《锁麟囊》《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剧目录像均已上线,而以上均为京剧经典剧目。以《锁麟囊》为例,该剧目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的代表作。《锁麟囊》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于1937年进行编剧,讲述了一位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如何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自1940年5月首演后,《锁麟囊》便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尤其是该剧在声腔艺术、唱词安排上的成就,使得该剧目被认为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

除此以外,《龙凤呈祥》也是经久不衰的京剧名剧。公开资料显示,《龙凤呈祥》取材于《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是由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等艺术家将原有的折子戏《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组合改编而成。且该剧行当齐全,涵盖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老旦、铜锤花、架子花、丑等,因此也受到不少戏迷的欢迎。

北京京剧院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拟定共推出13出剧目的录像供戏迷在线上观看,且以上剧目将在3月8日之前更新完毕。(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