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谁分享糖尿病控糖经验吗?糖化血红蛋白怎么控制才不超过6?

用户3360533172285


别急  老糖友来支持你,少走弯路 不要乱了阵脚耽误了最佳时机, 及时刹车,刚发现有很大机会逆转。

         我的过程也许对你有帮助。工作性质决定,长期熬夜厉害  红牛王老吉当水喝,一次吃了几斤橘子后  就开始出现体重猛降  从160斤一个月降到130斤,喝水不解渴,刚喝一杯几分钟又想喝水,撒尿太多  手就软拿不起东西。恐惧,去医院体检,空腹血糖18点几。现在回想其实在体检确诊前至少两年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只是自己不知道。

         确诊后我一个医生亲戚给我开中药调理,搞了一个多月从18降到9  又吃了两个月中药还是降不下去,稳定在9点多,改吃降糖药方案,效果立竿见影,二甲双胍每餐吃一粒0.25  空腹天天降,从此以后天天吃降糖药控制,五年都是吃药,从最开始简单的每餐一粒0.25二甲双胍,逐渐增加,到最后每天三餐,每次吃三种二甲双胍加阿卡波糖再加格列美脲  血糖还是很不理想,又改打胰岛素,刚开始打胰岛素效果很明显,每晚十点打八个单位加每餐吃药就可以了,半年后剂量打到每餐饭打20单位,血糖还有10左右。内心恐惧无以言表,没药可以控制了,并发症的恐惧天天悬在头上。

        思想必须改啊,前几年思想跑偏了,觉得有药物在控制,没事,没有管好饮食和运动,只是改了不喝饮料和不熬夜。

        从此以后玩命锻炼,天天跑步,跑了一个月把膝盖跑坏了,半月板损伤,蹲着上厕所那酸爽半月板没损伤的人体会不到啊。不科学的锻炼损害大。鞋子不对,姿势不对  速度也不对,完全乱跑。不损伤才怪。

          跑步是不敢了,那搞室内运动,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各种花式跳。后面发现有用,但是坚持是个大问题。咱凡人一个,没那毅力啊。后面运动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效果可想而知。

         锻炼是指望不上了,就剩饮食控制了。买了几本糖尿病食谱的书,这个吃多少克那个吃多少克,我真是拿称严格执行的,说实话,专家的理论绝对没错,但是带来的繁琐不是一般麻烦。执行起来是真的饿,一天到晚想吃东西。后面也没坚持,又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尔等凡人做不到专家的要求啊[流泪]。

         有一段时间就不管了,放任自流吧,反正现在还没有并发症,半年后有个亲戚也是糖尿病,脚弄伤了,伤口一直好不了,医院呆了很久才愈合。又把俺吓到了,怎么搞怎么搞,查了很多糖尿病前沿的治疗方案,发现很多都是高大上的科学研究,但是没有一个能落地到普通老百姓能用得上的阶段。

          看了很多研究的新闻也不是没收获,最后把方向弄清楚了,这个鬼病就是,吃得太多,身体处理不了,胰腺功能慢慢丧失或者是胰岛抵抗了,归根结底就是吃出来的病。又加上现在的生活节奏问题,吃的不缺,诱惑太多,出门就坐车,没啥大的消耗。选定方向,吃出来的病就给他吃回去。就这么干。

          查了各种食疗方案,一个个试验,佩戴连续血糖仪测定效果。大多数不理想,最终选定一种食疗方式是真有效。具体啥名我就不说了,避免广告嫌疑。完全治好了不敢说,只能是目前停药大半年了,指标稳定在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比正常值只高0.1了。

总结来说就是糖尿病三板斧 ‘’管住嘴  迈开腿  用好药‘’,理论没错,普通人实践起来难。自律的人有用,普通毅力的就算了。

        像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最适合的还是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目前鱼龙混杂,各种套路防不胜防,必须去伪存真找到确实有效果的食疗方案,每天测空腹血糖来找方案也不科学,血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动,测指尖血糖只是某个时间的瞬间血糖。每天测空腹不代表真实的血糖波动,因为半夜会有苏木杰现象或者黎明现象,血糖半夜到一个低点会自动又升高。要用连续血糖仪检测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案。连续血糖仪目前有进口的雅培血糖仪和国产的颐健安血糖仪。估计要不了多久品牌会更多。

       毛主席说,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没啥大不了的,生活还得继续,最后祝愿糖友简单健康生活,远离并发症。

       








鱼苗小刚


分享糖尿病控糖经验,糖化血红蛋白不过6!

大家得的都是糖人,,所以控制疾病的方法有共同之处,比如说严格控制饮食,多参加运动。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又不一样,所以,我主张自己的糖尿病自己做主。

我的糖尿病8年了,并有高血压等其它问题。最初我对糖尿病认识不足,饮食控制上走了两段弯路。现在,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化糖经验,供大家参考。

怎么吃不挨饿?我特别怕饿,为了缓解饥饿感,我到处问糖友怎么能不挨饿!有人告诉我可以多吃花生米、煮鸡蛋,它们不是甜食,多吃点没事。结果血糖直线上升,导致情况加重。这是一个教训,血糖降下来之后我认真地写了“检查”,还买了许多关于糖尿病的书。我明白必须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管好自己的嘴。

刚开始,我每顿饭都用秤来称,量掌握得很严格,菜和蛋白质都用秤来称。后来我摸准了窍门,原来每种食物都是有升糖指数的,知道了这个,吃饭就容易多了。现在,我每顿饭的主食粗细粮搭配,每天100克粗粮。种类变换,燕麦片、玉米楂、红大豆煮粥,玉米面、白面、黄豆面混合蒸馒头。时间长了,感觉胃也小了,也就不容易觉得饿了。饭后一小时,饮用青钱柳薏仁无糖茶,热水可冲泡出它含有的黄酮类、多糖类、三萜类、皂苷类等可降糖的物质,而且还有薏仁,饭后饮用预防血糖过高,顺便去湿~有条件可以自己配,不行的话,网上找配好的茶包,热水泡几分钟即可。这也是一个饭后控糖的小窍门!

过节聚餐怎么吃?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亲友相聚,我都雷打不动地吃着我的饭菜,如有实在推不了的饭局,我就做好饭菜用保温饭盒带去,和亲友共同进餐。既增进了友情,又增添了快乐!大年三十的早餐我依然喝着燕麦粥。除夕夜那顿代表家人团聚的猪肉大葱饺子我只象征性地吃两个,既有了年的气氛,感觉也很好,两年来一直保持很理想的血糖,都在7左右,最近的一次检查。糖化血红蛋白6.1。


我没有借口了


想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6,首先从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开始:

1.吃饭速度放慢,每次嚼烂不少于30下,胃会分泌更多的酶,助消化。如果吃得太快,不知不觉会吃多,也很增加肠胃功能的负担。

2.每天煮糙米饭,就是精米和杂粮一起煮,在精米内加入豆类、小米、燕麦、荞麦、玉米粒等。糖尿病最怕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太多淀粉会转化成糖。如果加入杂粮,不但可延长饥饿、也不会摄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

3.吃饭时,最好先吃点清汤,增加胃液,后再吃各种菜和肉类,米饭在最后才吃。当你吃了汤、菜、肉时,已有饱腹感,碳水化合物摄入自然会减少,而且血糖升幅也不会太快。

4.多做运动,别老不动,去打麻将、追剧等,多点运动不但增加血管弹性,而且改善血糖、血脂等情况,但不可过度。

5.尽量每天按时睡觉,不睡觉或睡眠不好,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大。晚上的晚饭不可吃得太晚、太油腻、太高蛋白。谨记:皇帝的早餐、乞丐的晚餐。

6.糖尿病人很多管不住嘴、老饥饿、老想吃东西。管住嘴很重要,可少吃多餐,避免发生低血糖。

7.情绪对血糖影响也很大,老闷闷不乐的,忧郁血糖会高居不下的。管理好情绪也很重要,当情绪不能控制时,深呼吸,深深地吸入,慢慢呼出,多做几次,抑郁的心情会慢慢缓解。

以上七点如果做到,我想血糖会保持平稳。如果想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6,在饮食上还要均衡些,配搭上下点功夫。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一起关注生活、关注养生知识!





健康是真理


去年冬天在海南照顾患糖尿病的岳母,特意为她做的一款早餐黑面包。她是哈尔滨人,习惯早餐吃面包,街上买的白面面包升糖指数高。这款面包,因为粗粮细作,口味与一般面包一点儿不差,但是全麦面中的麦麸、莜麦、荞麦等缓释糖分,有益于控制血糖。黑面包配方如下:

1) 面粉1斤(500g):黑面包混合300g全麦面,100g莜麦面,100g荞麦在一起,比例增加减少都可以。在一个盆里,加入两个鸡蛋,5g盐,先搅合。

2) 牛奶一听(250ml),加热后,再加入50g糖,白糖或红糖,溶化后凉凉到42度(体温计最高量程),洒酵母粉末在牛奶表面,用保鲜膜封口5~10分钟,被激活的酵母鼓起膨胀,伴随酵母的香味。

3) 和面,先用筷子搅拌湿润,再用右手在盆里揉合成面团,左手用小勺加入椰子油,事先称好65g椰子油(代替传统的黄油)。添加椰子油~10次,右手不断揉合,直到粘在手上的面自动干净了。

4) 面团被揉好后,在盆里第一次发酵,到面团膨胀至一倍大(体积),再揉合消除气泡。分割成12份,每个80g,成型后排在烤盘上,放入烤箱,再发酵一次,让每个剂子膨胀到一倍大。没有预热烤箱,烤20分钟,180度。

5) 附加:其中的一个鸡蛋黄可以留在另一个碗里加入少量糖,用来刷面包上面,烤出面包油亮,好卖相。面包里也可掺入果干,奶酪,卷入火腿肉等。或者做成花卷的样式。


JCX13_咱也侃球


其实二型糖尿病患者不用活的这么累,只需适当低碳饮食➕合理运动,另外根据自己的体质来点中药代茶饮,配合理疗,半月左右完全摆脱所有药物,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不难!



糖尿病人都知道,既要监测平时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也要每2-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前者可以观察到某一个时点的血糖高低,而后者反映的是一段时间比如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对血糖控制好不好做出较准确的评价。

具体地说,糖尿病治疗是否达标的标准主要包括:

对血糖的控制理想目标: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下;

一般目标: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1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映的糖基化过程中的结合物。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血糖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不受每天血糖高低的影响,也不受运动和是否吃饭的影响。它是反应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高低的水平。

我们控糖,讲的并不是一瞬间的血糖,平稳就可以了,而是要求持续的血糖平稳。糖尿病友们平时所测血糖值就无法判断出,血糖是否一直都平稳。只有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才能得出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有很大的价值, 它能反映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人HbA1c值为4%~6%)

● <4%:控制偏低,易出现低血糖。

● 6%~7%:控制理想。

● 7%~8%:血糖控制一般。

●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9%:血糖控制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02「糖化血红蛋白」高了怎么办?

1. 饮食控制

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合理的控制饮食,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而且我们必须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而不过量。每天一日三餐有规律的食用,少吃或者不吃宵夜。高热量、油腻、食盐多的食物也尽量不要摄入,饮食以清淡为主。

2. 多多运动

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3. 药物控制

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医嘱下进行服用。

现代医学越来越讲究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了。在控糖指标上,医生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一个40岁的刚发现有糖尿病的人,就要严要求早控制。而对一个70多岁患了糖尿病20年已经需要打胰岛素的人,要求可以宽松一点,因为低血糖危险性显著增高了。

总之,糖尿病控制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值达标是实际的目标,是糖尿病的金指标。

更多健康资讯,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护生堂大药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