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曲阜孔林游(2)

甬道正面是享殿,殿广5间,黄瓦歇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

曲阜孔林游(2)

享殿前有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

曲阜孔林游(2)

这对翁仲是清雍正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

曲阜孔林游(2)

享殿之后是由红色垣墙环绕的孔子祖孙三代墓。

曲阜孔林游(2)

孔子墓前有巨碑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大碑之后,还有一小碑。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泰山崩塌,而他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顶天立地。夫子墓葬,规格非凡,气势恢宏。但其实,这只是个空坟,文化大某某期间,曾有“神勇”小将行掘墓之愚昧丑行,可惜,挖地三尺里面啥都没有。

曲阜孔林游(2)

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伋(子思)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但只要明了其为空墓,则这种说法也就流于无稽之谈。

曲阜孔林游(2)

相传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亲赴曲阜祭孔,他踏着黄毡来到孔子墓前,望着墓碑良久,一言不发又转回驻跸亭(拼音[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引驾官孔尚任见状,立即派人用黄绫写上“先师”二字,覆盖碑上的“文宣王”,康熙得知后,立即上前行了一跪三叩大礼。事后,孔尚任解释道:自古君拜师不拜王。为了今后免屈圣驾,闹出这种不快事情,随后在碑前立了一条石祭案,恰好能将“王”字挡住最后一笔。

曲阜孔林游(2)

孔鲤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曲阜孔林游(2)

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至圣之子,又是述圣之父,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

曲阜孔林游(2)

孔伋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

曲阜孔林游(2)

此墓前的大碑后,亦有一块小碑,不知是否为孔家特色。

曲阜孔林游(2)

石桌案前有一石香炉,形制独特,雕刻精美。

曲阜孔林游(2)

孔伋墓前的一双石翁仲与享殿前相似,是北宋宣和年间遗物,原在享殿前,清雍正间新刻的一对大翁仲占据了它们的位置,它们被移到孔伋的墓前。

曲阜孔林游(2)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曲阜孔林游(2)

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谊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子贡原名端木赐,江南卫国人,原为财富满门的一方巨商,因敬仰孔子学问,弃商从学,很快成为孔子的十大高徒之一。他常说:“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

曲阜孔林游(2)

三墓南侧,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

曲阜孔林游(2)

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

曲阜孔林游(2)

相传孔子死后,子贡从江南千里奔丧;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于其师墓旁,寄托他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曲阜孔林游(2)

楷树木质坚韧,树干挺直,象征孔子为人师表,天下楷模。

曲阜孔林游(2)

此树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曲阜孔林游(2)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相关文章:

《曲阜孔林游记(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