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祖孙四代都做太上皇,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宋徽宗赵佶、及高宗赵构、孝宗赵昚、光宗赵惇是祖孙四代,四位皇帝都由于各种原因做了太上皇。虽然都做太上皇,可是最后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逃避责任死于非命: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由藩王继任为皇帝的,可以说很幸运,但是纵观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不幸。真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典型代表。赵佶是个满身充满文艺细胞的人,做王爷很合适,做了皇帝用文人思维去治理国家,就大大的不妥。在执政二十五年中,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内有动乱,外有强敌。他顶不住压力,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当起了撒手掌柜。可是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根本不能解决国家的内忧外患,在东京之战失利后,与儿子宋钦宗和后妃、大臣等三千余人一起被俘虏到金国。宋徽宗在金国做了九年的阶下囚,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国以郡王的礼仪埋葬了他。

祖孙四代都做太上皇,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宋徽宗赵佶

同样逃避责任却享尽荣华:赵构

经过靖康之变后,大宋朝出现了没有皇帝的真空局面,此时康王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被群臣拥立为皇帝,延续大宋的江山社稷。赵构畏金如虎,做了皇帝之后不能组织有效的抗击金兵入侵,反而一味地逃跑,从扬州到越州,随后又逃到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又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因为不堪南方天气炎热撤退后才返回杭州。之后任用千古罪人秦桧为相主持朝政,在位期间满满的都是败笔。他最后也是不堪重负,把皇位让给了养子宋孝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高宗无子,以宋太祖后裔为自己养子)。同样从王爷到皇帝到太上皇,赵构可比老爹不知道要好几倍,养子赵昚无比的孝顺,每天早上都去给赵构请安问候,大小朝拜一个不少,赵构滋润的做了二十六年太上皇后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祖孙四代都做太上皇,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宋高宗赵构

依葫芦画瓢的儿子却没那么幸运:赵昚

赵构在逃跑中惊吓过度失去生育能力,又听说金太宗长的像宋太祖赵匡胤,是来讨回江山的,于是在民间找来太祖七世孙赵昚作为接班人。赵昚对高宗非常孝顺,超过了亲生儿子,后来谥号叫做孝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到晚年感觉力不从心,也想学养父做太上皇过富贵闲适的生活,于是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惇。依葫芦画瓢的事情,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养子对养父那么孝顺,亲生儿子对自己的父亲却大打折扣,宋光宗赵惇继位后,受到皇后的蛊惑和控制,跟父亲竟然成了势不两立的架势,在迫于大臣们的压力后才会极不情愿的去给孝宗请安,一直到孝宗死都没去见最后一面,赵昚就这样凄凉的死去,享年六十八岁。

祖孙四代都做太上皇,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宋孝宗赵昚

太不孝被大臣们推翻:赵惇

赵惇是宋孝宗的亲儿子,眼看父亲怎么对待祖父的,却一点都没有学到。在做太子的时候时常跟孝宗说自己头发都白了,孝宗最后禅位给了他,让他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帝。赵惇开始对父亲还好,后来在皇后的挑拨离间下认为父亲还想控制自己甚至另立新帝,所以开始跟父亲水火不容,自己的心理也发生了变态似的扭曲,处理政务也稀里糊涂。大臣们三番五次的劝赵惇要孝顺太上皇,有时候迫于压力他才会去看看父亲,孝宗都会感动的流泪。赵惇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在父亲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去看望,这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是最不能被宽恕的,导致孝宗刚去世不久,大臣们就以赵惇身体不好为理由把他给送上了太上皇的位子,拥立他的儿子赵扩为帝,而被推翻的赵惇竟然一度不知道自己成了太上皇。不过儿子对他还好,尽了孝道,五十四岁时宋光宗赵惇逝世。

祖孙四代都做太上皇,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宋光宗赵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