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面对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海,上一辈人所经历的事,如今听来似乎已不着边际。曾经在温州里弄走街串巷的那些小贩的背影也渐行渐远了。五花八门的老行当曾是昔日温州民间生活最原汁原味的部分,它们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锅儿漏爻有补”“磨刀磨铰剪”的吆喝声、卖糖担小铁锤敲击打糖刀的叮叮声、馄饨担木棒敲击竹筒的梆梆声、废旧品回收车的小锣击出的嘡嘡声……在白日简静的巷弄里久久回荡。

1.豆腐担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红色的庎厨,黄色的小桌小凳,口大而浅的红色瓷碗豆腐担开张喽!油条撕半根,绕在实心包上,叫一碗软滑可口的豆腐软,加点薄荷——温州人的经典早餐。

2、打石匠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现在城市里见不到打石匠了。而在早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得着他们,泰山石敢当、捣臼、铭记、碑文、姜、石磨、磉盘等等全是打石匠一锤一锤凿出来的。

3、灯盏糕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灯盏糕是温州特色名点。外脆内软,肉馅爽口,独具风味,馅心还可以加鸡蛋。因外形如旧时民间菜油灯的灯盏,故称“灯盏糕”。以前的陡门头、解放北路的灯盏糕很有名。

4、打铜担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打铜担是早年替人修补铜锡铁器的行当。打铜匠肩挑担子、走街串巷,看到哪家的锅、镬、搪瓷脸盆漏水了,就摆开摊子当场补好,补料一般为锡,也有用铜钱的。

5、棕叶编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棕叶编是民间小手艺,用嫩叶编个蚱蜢、小鸟什么的,很受小孩子喜欢。手艺人编得很精巧,大清早就在菜场口插起来卖了。

6、陶瓷店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陶瓷品现在仍是很受欢迎的室内装饰品。当年,晏公殿巷的陶瓷店生意红火,老城区人家的红木家具上摆着的景德镇花瓶、瓷器,多半是从这家老陶瓷店购买的。

7、卖蝈蝈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几年前,卖蝈蝈的还经常能见着。初夏光景,一清早就站在菜场口的榕树下,支在地上的三脚木架上密密麻麻地绑着数不清的蝈蝈笼,响得极热闹。温州人把蝈蝈叫做“纺织妲”。

8、磨铰剪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凹陷的磨刀石,挂在长凳一边的小水桶,沾满黄铁锈、长着老茧的手……匠人磨刀、磨剪子的动作已停顿在上个世纪,曾经在我们耳畔“磨铰剪嘞”的吆喝声也已模糊不清。

9、米 塑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塑成色彩鲜丽的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旧时婚宴酒席上“四盘头”必配以龙凤、麒麟等米塑,金粉灼灼,喜庆热闹。

10、卖田鱼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现在要买田鱼去花鸟市场转转就是了,而早些年,田鱼担会吆喝着经过家门口,两个鱼盆里悠闲的鱼儿令孩子们眼馋。中山公园对面还有专门卖鱼缸和水草的。

11、圆木匠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以前的家具都是木匠手工制作的,特别是脸盆、鹤兜、六合、果盆、马桶等圆木“家生”,对工艺要求很高,圆木匠的“生活”要做得一丝不苟。上门修理时要带上专门的器具。

12、花鼓桶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市区解放北路还见过一家专门制作花鼓桶的商铺,一位老人在孤独地画漆。这种八个面、面面都有精细彩绘的长圆形木桶,是放置尿布兼作凳子用的,嫁女必备。

13、馄饨担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馄饨担一头燃着柴火,一头荡着清水,特有的“梆——梆——”的敲打声,是美味夜宵信号。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飘着香气,黄的蛋丝,紫的紫菜,红的虾米,绿的小葱,眼福和口福一起享用,还有“馄饨汤,喝眼光”的说法哩。

14、瓯 绣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瓯绣产于瓯江流域,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瓯绣构图精致,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以前温州城区的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

15、糖人儿担

这些渐行渐远的温州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温州人文

童年时伫立在“糖人儿担”前,久久不肯移开的眸子里有一个孩子最纯的欢喜。插在稻草棒上的顽皮的鼠、跳跃的猎犬、灵活的猴子,是那样的活灵活现。还有糖哨子,竟能“”吹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